Sunny新概念英语致家长的一封信

让我们一起引导孩子有目标地学习!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

       学习目标是指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想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达到的成绩标准或结果。比如,在小学、中学想要取得的名次,各科成绩、一个月看多少本课外书等。学习目标对孩子的学习活动有定向、激励、增效和约束功能。

       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孩子平时学习的动力足、热情高、韧性大、专注力强,学习成绩较好;而学习目标不清的孩子在学习时热情低、效率低、专注力差、随意性强,学习成绩一般较差。所以,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非常必要,对孩子的学习意义重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在家中也要注意培养孩子有目标地学习,以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自控力差一些,如果教师留了作业,家长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发展,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有时内容单一,全班学生内容、数量统一,并不能适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比如,学完了某课,老师布置回家背诵某段,但可能有学生在预习或课堂学习时,就已背过。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已属重复的劳动。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并导致作业效率不高,而且也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反,学习任务如果是学生自己确定的,那情况就另当别论。学生自己选定的内容会是自己认为还没有掌握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较强的动机。因为这不是他人强压给自己的,不会心生反感。

 

那么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学会确立学习目标呢?

       首先 明确知识点

       父母可引导孩子确立某一课程的知识点,画出知识树。如,交谈的话题可以是:“你觉得学语文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啊?”然后一起画棵知识树,枝条上有生词,多音字,背过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段落等。

       第二 确立小目标

       父母引导孩子选择某一单元的知识点做为某一段时间的小目标,并在纸条上用简洁的文字写下目标,一般不超过50个字,贴于显眼的位置,可经常看到,而且一目了然。交谈的话题可以是:“你想先攻克哪一个知识点?”“打算用几天时间?”“如何来分配?”等。开始确立的目标不宜太难、太多。如孩子如果选定“会写生词”这一知识点,家长可引导孩子弄清共需掌握几课,一共需要几天,每天安排几课。小目标越明确越好。

       第三 父母及时肯定鼓励

       在孩子实现目标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果要能以欣赏的眼光观之,并能从中发现优点,给予肯定。激励孩子更努力地去实现目标。

       当孩子学会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努力去达到,孩子的内心是愉悦的。因为这种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每攻克一个学习目标,孩子就会产生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激励他们朝新的目标努力。孩子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此时,孩子又怎会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影响身心健康呢?

       适时为孩子明确学习目标

       生活中常可以看见,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却蒸蒸日上。这是因为目标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有坚定目标的人,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为自己的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用目标来引导自己的成长。而好多人往往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毫无目的的乱撞,甚至于偏离了生活轨道。学习中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及时提醒,帮助孩子明确一下学习目标,引领他们及时有效的完成任务。

       这种观点在七年级看早读时得到了印证。星期二早读,当我进到七年级教室的时候,王营同学已经把今天的早读任务写在了黑板上。第一个任务是背17页的单词,我发现大家背单词的速度特快。可是就在我抽查学生掌握情况时,发现读书声越来越小。这是怎么回事呢?明明还有第二项任务呢,究起原因才知道原来第二个任务是预习课文。学生不明确英语的预习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只把课文看了一遍,便认为预习好了,任务完成了。看到他们心不在焉的乱翻着课本,有的说话,有的玩。大好的读书时间就这么浪费了吗?于是,我给他们的预习提了点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在限定的时间内看书,注意力集中了,很快的问题也都明确了。这时还有半节课的时间,我又为他们布置了另外一个任务:复习第三元的所有单词,并明确在下课前十分中默写。有了这个任务做目标,学生们坐直了身子,大声的读了起来,那气氛积极而紧张。直到默写的时间,我还沉浸在学生热烈的读书氛围中。后来,从默写的结果看,效果非常的理想。我想这应该是我为他们明确目标的结果吧。

       拉斯金曾说:“无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当一个人不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时候,他是颓废的。就像我们的假期,虽然清闲自由,但会让人觉得空虚而沉闷。但如果制定个计划,为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便会觉得充实而活跃。

       目标,是黑暗中的导航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现在,孩子还处于不能自控的人生初级阶段,对学习的任务,方向不明确,即使手拿课本,也不知道怎样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适时给予一定的暗示,适当的提醒,为他们的学习明确目标,这也是为他们的人生指引方向,提供动力。 

       如何帮助孩子确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当帮助孩子确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通过这些阶段性目标的逐一实现,能够有效地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励孩子不断取得进步的目的,由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达到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的目的。

 
  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帮助孩子确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呢?

  一、阶段性目标必须是近期就能成为现实的

  所谓阶段性目标,就是在某个时段中能实现的,而且最好是近期就能实现的,是一种近期目标。所以,帮助孩子确定近期目标,就应当注意这个“近期性”,不宜将目标成为现实的时间放得太长。例如,当孩子还在上小学时,就要将“将来能考取重点高中”甚至将“将来能考取名牌大学”作为近期目标。

  从时间上看,近期目标最好是在一周内、一个月内来考虑确定。例如,建议孩子确定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某项任务;建议孩子在一个月内将字体练好,这些就是孩子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样确定目标,也有利于调动孩子实现这些目标的积极性。

  二、阶段性目标必须是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

  所以目标,就是现在仍未实现,而且如果不经过自身的努力,到了时间也难以实现的。所以,在帮助孩子确定阶段性目标时,要适当确定目标的标准和要求,以此来告诉孩子: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经过自身的努力。让孩子对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的难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

  如果阶段性目标不需要经过努力也能轻而易举的实现,那么就失去了帮助孩子确定阶段性目标的意义。

  三、阶段性目标必须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的

  阶段性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孩子年龄、能力甚至是智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当孩子较小的时候或者孩子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那么家长在帮助孩子确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时,就应当考虑将阶段性目标定得适当低一些。而当孩子的能力稍微提高之后,就可以适当地加大目标实现的难度。就拿要求孩子练字来说,开始时可以只要求孩子练习写一、二十个字,并且对孩子练字的标准也可以适当放低;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大练字的量和提高练字质的要求。

  四、阶段性目标必须主要是由孩子来决定的

  确定阶段性目标,主体应当是孩子。所以,我在这儿都是用的“帮助孩子确定阶段性目标”这一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在孩子确定阶段性目标的过程中,只能起到一种启发、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而不能仅凭家长的一厢情愿、越俎代疱地直接给孩子确定“某一阶段必须实现”的阶段性目标。这是因为,只有是孩子自主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孩子在实现的过程中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可能性也才能得到保证。

       与孩子一起制订目标

       现在的青少年学习又苦又累。家长不宜采取强制手段命令孩子,这样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我俩总是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我们把周围好学上进的典型作为她的榜样。有时,我们也会把报刊杂志上的关于勤学成材的文章摆放在写字台前,让她阅读、受教育,激发她的学习热情,促使她发奋努力。

  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航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坚定的奋斗方向。从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引导她制订奋斗目标,有学期目标、阶段目标。比如,孩子刚读小学一年级时,我们对她的要求是学习成绩在中上水平,第一册期末考试,她排在班上第十四名。寒假期间,我们就引导她要以第一名为榜样,第二册期末成绩要进入年级前十名,三年级末要力争成为年级第一名。进入初中以后,初一时,她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学校同年级第一名,而我俩提出的要求是力争进入前五名,结果第一学期期末统测总分年级第三名。寒假期间,我俩引导她认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不要过分高估自己,要知道学校里有许多强劲的对手:第二,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只要努力,总会取得胜利。从第二学期开始,她一直就是渠中年级第一名,数学多次考满分。初三的每次模拟测试,其成绩十分突出,于是我俩在家中鼓励她正确对待中考,以优异的成绩为渠中争光。

       家长与孩子的目标为什么不一致

       家长与孩子十数年朝夕相处,关系也最亲密。家长每天想的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按说心心相印的两代人应该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却看到,因为对目标有着不同见解,而使两代人之间离心离德,甚至产生父子反目、母女成仇的悲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总结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点:

  1、只强调了家长权威,剥夺了孩子的权力:

  一些家长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只强调了家长单方面的意愿,没有达成两代人的共识。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动力不足。

  有一位母亲花了80万人民币送自己15岁的孩子去美国读中学。孩子读了一年以后回国探亲,见到父母后,不仅对父母的巨大付出不表示感谢,反而怨恨父母——埋怨父母没有把留学的艰辛给他讲清楚,竟然说“你们花那么多钱是活该,是你们让我受了那么多的委屈”。

  孩子为什么说出了如此绝情的话?就是因为“留学”的决定是父母做出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离开父母的照顾以后,生活很是艰难。他起初连衣服都不会洗,只会“挑干净的穿”,后来居然20多天都不换衣服;他交际能力差,远离了亲人,又没能结交新的朋友,因此感到非常孤独;此外,因为自己缺乏自立自强精神而受到他人的歧视,环境变化使自己不能适应,导致心里存在非常严重的失落感。

  父母为他巨大的投入并没有换来他的感激之情,反而使得他疏远了父母。有一次,为了排遣心中的孤独,他往国内打电话达数十分钟,花了400美金(3000多人民币)。但是,其中只有2、3分钟是打给父母的,其他都是打给同学的。

  我们曾经到过一名中学生的家里,帮她去分析考试成绩。当我们聊起来她为什么总是要把“得年级第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时候,这名同学向着在另一间屋里的父母把嘴一努,冷冷地说了一句:“还不是为了他们”。之后,她详细地向我讲述了父母如何强制、监督她学习的一些事例。她还说,“过去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儿,现在这么说不对了,现在分数不仅是学生命根儿,更是家长的命根儿。我要是考出一个不好的成绩来,我妈比我还着急、比我还难受”……最后,这名学生说:“我现在每天就是在为父母而学,为父母要求的分数而学。我知道他们为了我能念好书,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我能理解他们,也同情他们,可是,每天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我不敢对他们说出我真实的想法,怕他们伤心。”

  父母单方面制定的过高的目标,会给孩子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会使孩子丧失自信,最终不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只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学习。孩子天天在这样消极的心理下进行学习,成绩怎么能够上得去?

  我最终也没敢把孩子的话告诉她的父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十数年,每天想的、说的、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按说与孩子的关系也应该最亲密。落得这样的结果,确实让家长寒心。

  2. 只注意了家长自身意愿,忽视了孩子的意愿:

  如今,一些家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事业有成的家长给孩子制定了高目标,因为他们认为“老子英雄,儿子必须好汉”,孩子必须超过自己,否则自己脸面上无光;事业无成的家长也给孩子制定了高目标,将改变家庭经济和知识落后现状的希望重重地压在了孩子的身上。

  还有一些家长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具有“弥补损失”的心理。家长们一方面让孩子们尽情享受着父母当年没享受到的“物质补偿”,但另一方面却让孩子承受着父母当年没完成学业、没能实现奋斗目标的“希望补偿”——将“全家的希望”、“父母未完成事业”这一沉重的负担重重地压在了孩子的身上。因此,虽然制定的目标是宏伟、远大的,但是,实际上超出了孩子的现实能力,最终也就无法实现。

  父母单方面制定的目标会给孩子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最终不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只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学习。

  3.家长所制定的目标不能起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限制孩子的惰性”的作用: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把目标定得高才能防止孩子的惰性,因此总是看不见孩子眼前的进步,总是怕孩子“翘尾巴”,面对孩子不错的考试成绩总是浇上“一盆冷水”:或是说“别骄傲,比起第一名来,你差得远呢”,或是说:“一次考试考好了有什么可骄傲的,以后考试多着呢,你能次次都考第一吗?”——孩子在父母的面前永远没有成就感,必然缺乏积极性。

  有的家长认为,把目标定得低一些,才能防止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面对孩子不好的成绩,面对孩子用种种理由推卸自己责任的“托词”,不是去帮助孩子去分析分析原因,不是去帮助孩子制定具体改正措施,而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下次好好考”,就完了。

  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必然放纵孩子的惰性,孩子也必然缺乏积极性。

  4.目标过高:

       有的家长非常机械地理解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含义,总是认为:只要把孩子的目标定的高一些,孩子即便达不到家长所要求的目标,也可以达到一个离目标不太远的程度。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家长把孩子的“远期目标”定在了“哈佛剑桥、清华北大”,总认为将来即使上不了清华,也能考上一个重点大学;家长把孩子的“近期目标”定在了“年级第一”,总认为即使拿不到年级第一,也能拿到班级第一。

  但是,因为目标过高、过大、过远,结果给家长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家长的心里“没谱”,不知道每天该为实现“远大”目标做点什么,更怕因为自己今天少投入了精力和财力而导致孩子明天的失败,因此,家长天天生活在恐惧的状态中,认为投入就比不投入强,只有以盲目投入精力和财力来安慰自己恐惧的心理,因此,计算机、“忘不了”、参考书、培训班、都成了盲目投入的重点。

  同时,目标过高、过大、过远,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目标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所以必然导致孩子出现不断冲击、不断失败非结果。久而久之,这种持续不断的失败必然导致孩子产生心理疾病——有的孩子一到考试就怀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自己的每一笔都连着“家庭的未来和父母的期望”,总怕这次考试又要失败又要辜负父母的期望,又要遭到父母暴风雨式的责骂,因而导致了“晕场”;有的孩子因为总也达不到父母制定的目标而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消极心理,或是产生逆反心理,对家长说的话,不管对错一概不听;有的孩子在不断的失败面前,自身缺乏方法,同时又缺乏家长必要的帮助,因此产生了抑郁的心理。

  过高的目标,会使孩子丧失自信。

  5.目标过低 :

  目标过低实际上是无目标,具体表现就是"打哪指哪",走到哪算哪。一些家长为了掩盖自己家庭教育失职的错误,经常打出“让孩子独立成长”的旗号,但实际上却是在生产质量标准低下的产品。众所周知,质量标准低下的产品实际上就是“废品”。

  我们所说的在家庭教育中要有平常心,是指目标的制定要适合自己,不要过高,而不是说要有一颗平庸心,更不能以此来掩盖自己家教的失职——将来当孩子缺乏自立于社会的能力的时候,那就是家教失败的结果。

  目标过低的根源来自于家教观念落后:只养不教、重养轻教;来自于家教知识的落后: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当年我没念了书,如今混得也不错,没有认识到在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中,竞争的主要特点是在“拚知识”,家长二十年前的奋斗经验已经落后。

  过低的目标,会使孩子缺乏责任。

  6.混淆了目标与措施的概念:

  上重点中学、上大学,本来是实现自立于社会目标的一种措施,是“施工计划”,但是在部分家庭中却成了“设计图”,成了家庭的奋斗目标。

  为了达到“上重点”这个目的,家长不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而一旦达到了上重点中学、上大学这一目的,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而孩子也认为:只要考上了大学就可以松口气了。

  但是,若达不到这一目的,家长和孩子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认为“这孩子全完了,这辈子没想了”。其实,这两种做法的后果是一样的,都是放弃努力、放弃家庭教育,最后只会导致孩子失败。

  “上大学”不是了孩子的“终点”,而是新一轮竞争的起点,在大学的竞争更激烈(我的孩子就说:上大学比上高中累多了),。

  混淆了目标与措施,会使孩子缺乏正确的观念;对新一轮竞争的精神准备不足,会使孩子导致抑郁等心理疾病。

  家长在为孩子制定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只强调了自己单方面的意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用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孩子的客观实际,没有达成两代人的共识,这样就会使两代人的目标不一致,必然会产生矛盾,进而影响两代人之间的关系——两代人不能齐心协力,所制定的目标很难实现。

  父母在单方面制定目标的时候剥夺了孩子的权力,使孩子丧失责任感、丧失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使孩子认为是在为家长而学,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动力不足——所制定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在此,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目前的状况与能力,经常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合适的短期目标,使孩子经常能够享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这样,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融洽。

  

志向目标是向前力量和成功阶梯

       许多人埋头苦干,却不知所为何来,到头来发现成功的阶梯搭错了方向,却为时已晚。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真正的目标,并拟定可行性目标,澄明思想,凝聚继续向前的力量。

       你知道如何训练跳蚤吗?别以为这是个玩笑,实际上,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在你知道怎样去做这件事之前,你无法使自己变得更伟大。

       当你训练跳蚤时,把它们放在广口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当你注视它们跳起并撞到盖子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跳蚤会继续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然后你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再也不会跳出广口瓶了。

       理由很简单,它们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了这种情况,不再改变。不但跳蚤如此,人也一样,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周围有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应该做些什么,可就是迟迟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乃是他们欠缺一些能吸引他们的未来目标。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阿拉伯神话故事《天方夜谭》吗?“阿拉丁神灯”可能是大家最喜欢的一段,而你肯定曾经希望手中能有这样一盏神灯:只要用手摩擦一下,就能从里面跑出一个精灵,能帮助你实现心中的愿望,而且它还不止让你实现三个愿望呢!

       此刻就是你指挥身上那个精灵的机会,只要你决心去唤醒它,它便能使你的人生无往不利。只要你不拴住自己的想像力,只要你下定决心,那么你所做的梦迟早都会实现。对此,世界顶尖潜能大师曾经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经常有人说:“我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目标。”这话只能说明他不了解目标的真正意义。事实上,追求快乐而避开痛苦便是我们人生的目标。所以说,我们是有目标的,只不过要看这个目标是否能促使我们拿出行动,去追求高素质的人生。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目标只在于如何偿付每月恼人的账单,当一个人落到这样的境地就根本谈不上人生目标了。我们要记住,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现在是你下定决心给自己订出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的时候了。

       目标使我们产生积极性。你给自己定下目标之后,目标就会在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是努力的依据,也是对你的鞭策。目标给了你一个看得见的射击靶。随着你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你会有成就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这时你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会渐渐改变。

       有一点很重要,你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如果目标不具体——无法衡量是否实现了——那会降低你的积极性。为什么?因为向目标迈进是动力的源泉。如果你无法知道自己向目标前进了多少,就会感到泄气,最后会甩手不干的。因此,当你规划自己的成功时千万别低估了制定可测目标的重要性。

怎样帮孩子用目标管理自己

家长咨询1:
Sunny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都上了高中了,学习还是不自觉?要父母盯着,老师看着,总是感觉他学习没有劲头,真的替他着急,可是这么大的孩子了,怎么看得过来呢?

家长咨询2:
Sunny老师:我上初中的孩子迷上了网络,他一有时间就跑到电脑房去打游戏,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去上网,我们打了,骂了,都不管用,这样下去该怎么办呀?

家长咨询3:
Sunny老师:我的孩子每天在家里写作业要写到半夜,家长要盯在旁边,他才写,一转身他就又玩东西了,为了他学习,我们都累死了,可是没有效果,现在才是小学四年级,将来作业更多,该怎么办?

面对家长诸如此类的困扰,我常问的一句话是:“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努力学习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家长们的回答通常是:不学习将来怎么考大学?考不上大学将来生活怎么办?当我再问及“孩子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他怎样为自己设计了人生之路?”回答还是“考个好大学,将来才有好前途”。很显然,不知不觉间,“学习=考大学=孩子人生目标”已成为名正言顺的教育方程式,被家长们认同。而孩子们则懵懵懂懂地开始着、正在进行着为期十几年的基础教育或是大学教育。作为学习的主体——孩子们象被蒙了眼罩转圈的驴子,被动、盲目地为分数和家长而学,全不知自己在干什么,要去哪里。何来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学习习惯,又怎有力量与充满诱惑的电脑和网络相抗衡?家长怎能不焦虑?

我看到越来越多作家长的,一直埋头忙着教孩子走路,却没有帮孩子发现和寻找所要到达的目标和方向——为什么而走,哪里才是孩子最想要的目标和方向。

因为:

一、考大学并不是人生终极目标,只是人生活中的一个阶段,是人生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条路径,把这条路径当做目标,就会有考上大学以后的学生盲然无措,目标缺失。很多孩子在十几年里一直被“考上大学就好了,一切都有了”的目标支持着,上了大学后要面对再定人生目标之痛。还不包括那些被高考独木桥挤下来的“没资格”上大学,自暴自弃的那些孩子们。

二、家长帮孩子确定人生目标,以强加型和忽略型为多。即把自己的好恶、愿望或未实现的志向强加给孩子,同时忽略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和兴趣,对孩子的梦想不以为然或者当作笑谈。所以孩子们屈从于父母“为孩子好”的压力,把自己的梦想压在心底,“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想都不要想”,把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东西压制下去,而父母的目标又不能接受,所以处于无目标状态。比如一个孩子说将来的人生目标是“开一家网吧”,但被父亲斥为“没出息、不务正业”。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又抗拒不了对网络的兴趣,所以偷着上网,屡禁不止。事实上,一个孩子若能有丰富的网络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又有沟通和管理能力,能开一家有特色的网吧,自已照顾自己有什么不好?一位家长在咨询中接受了孩子的人生目标,帮助孩子做了目标设计,孩子发现了现在的基础知识学习对将来开网吧的重要性,主动要求回学校学习,解决了父母的忧心之虑。所以孩子的目标是由孩子自己设计的,父母要学习接受孩子的目标,并要帮助孩子把梦想放在心里,活在梦想里,就是实现目标的过程。笑孩子疯,笑孩子痴的家长是不接受自己孩子未来有独特人生的家长。

三、为孩子寻找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帮孩子早日确定职业方向,而是帮孩子发现自己最想得到的和最感兴趣的东西,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往往是一个人最有成功感的,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并帮助他去实现,最容易成功。这往往成为孩子生活的动力,让孩子发现自己走在一条自己选择的期望之路上,他今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每过一天就是让自己离梦想和目标更近一天。虽然孩子的方向各不相同,但发自内心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总会是最有推动力的,是属于自己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主动和自觉性也就由此而生。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让孩子发现他是为自己在学习,而不是为父母或老师学习,孩子的抗诱惑力自然会提高。

四、有效的目标需要多个因素整合,要具备以下特征:

       1、 有明确、具体的内容而不虚泛,可用一句话清晰地说出来。比如:“我要在五年后做飞行员”

       2、 用积极正面的肯定语言:“我要、我是……”,而不是“我不做……”

       3、有清晰可感的视、听、感觉信息,以证明这个目标是当事人发自内心期望的:当实现目标时,看得到自己所穿衣服的色彩和样式……,脸上的表情……听得到的掌声和夸奖声……心里是快乐兴奋的感觉……。可以把成功景象制作成图片、照片等,每日对目标主人提醒与激发,是很好的目标“激发器”。

       4、 有实现的步骤和具体计划:根据完成目标的时间,设计分步骤的计划,制定能力提高的具体措施,使目标得以落实。

       由此可见,目标制定的过程需要家长与孩子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沟通氛围中,也是家长不断接受孩子,引导孩子的过程,家长要用心地倾听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引导孩子走在他自己所要走的路上。此后,家长只要站在孩子身后,不断地给予力量和支持就足够了。

这就是让孩子在自己目标的引导下管理自己人生的过程,也是家长帮助孩子成功学习有效的方法,我经常在咨询中帮孩子用目标管理自己,非常有效。你愿意试一试吗?

选定目标不放弃

有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谆谆勉励学生做事要专心,将来才会有成就。

  为了具体说明专心的重要,老师叫一名学生上台,双手各持一支粉笔,命其在黑板上同时用右手画方,左手画圆,结果学生画得一团糟。

  老师说:“这两种图形都画得不像,那是因为分心的缘故。追逐两兔,不如追逐一兔。一个人同时有两个目标的话,到头来一事无成。”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成功,只能一次选定一个目标,咬住不放,锲而不舍。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所以,不论就业或励志创业,一定要选好自己的目标,在选定了目标之后,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要勤奋努力,遭到挫折也不放弃。

  请记住这样一句名言:

  成功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放弃。人生就象爬阶梯一样,必须一步一阶,丝毫取巧不得;只要一步一阶,终必抵达山顶。

通往成功,每周回顾你的目标

       你多长时间回顾一次自己的目标?一年一次吗?如果是,你可能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即便如此,我建议你应该在更短的周期中回顾。对某些人看起来是有点过头,但对我来说这是保持我聚焦我的目标然后实现它们的关键。

  实现你目标的关键习惯是:至少每周回顾你的目标一次。

  说句实话,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目标,那你的人生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如果你不是在为了目标做着什么,他们就只是完成不了的愿望。(如果你还没有树立自己的目标,我强烈建议你马上开始。)

  为了实现目标,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树立自己的目标。

  为每一个目标建立行动计划。

  执行行动计划, 一天一步。

  激励自己关注目标。

  经常回顾目标(每周一次是理想的)。

  下面是我推荐的几个回顾周期:

  每年(新年很方便,但任何时间都可以)回顾一下过去的一年你做了什么,然后为接下来的12个月分别树立目标。年度目标应该是你所有目标需要达到的总目标。

  每个月的开始(或结束)回顾这个月的进展,然后确定下个月的目标。树立可行的目标——有助于你不因为目标过高而导致失败(至少开始是这样),能够顺利地完成它们。月度目标应该是你年度目标的子目标。

  每周的固定时间(我是在周一上班时)回顾你一周的进展,并确定本周的目标。这些目标也是你月度目标的子目标。对于这里的每一个目标,列出行动步骤。然后为它们制定确定一周里的时间表(每天都安排行动步骤是最理想的)。

  每天,当计划你的每一天时,要把制定依照目标的行动计划当作一天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早上就把它完成。一旦你完成它,你就做了很伟大的一件事——你已经为美梦成真又前进了一下步!

  这个习惯的关键是每周回顾目标然后确定行动步骤。如果你每年甚至每个月才这样做一次回顾,你的目标将会被淹没在迅速穿梭的时光中。如果你忘掉了每周的回顾,赶快调整自己从下一周开始。不要让小的拖拉阻挡你实现人生目标!

锁定目标 马上行动

       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两个年轻人一同搭船到异国闯天下,他们下了码头后,看着海上的豪华游艇从面前缓缓而过,两人都非常羡慕。以色列人对美国人说:“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拥有这么一艘船,那该有多好。”美国人也点头表示同意。

       吃午饭的时间到了,他们都觉得肚子有些饿了,两人四处看了看,发现有一个快餐车旁围了好多人,生意似乎不错。以色列人就对美国人说:“我们不如也来做快餐的生意吧!”美国人说:“嗯!这主意似乎是不错。可是你看旁边的咖啡厅生意也很好,不如再看看吧!”两人没有统一意见,于是就此各奔东西了。 

       握手言别后,以色列人马上选择一个不错的地点,把所有的钱投资做快餐。他不断努力,经过8年的用心,已经拥有了很多家快餐连锁店,积累了一大笔钱财,他为自己买了一艘游艇,实现了他自己的理想。

       这一天,他驾着游艇出去游玩,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从远处走了过来,那人就是当年与他一起来闯天下的美国人马克。他兴奋地问马克:“这8年你都在做些什么?”马克回答说:“8年间,我每时每刻都在想:我到底该做什么呢!”

       光有远大的理想是不行的,还要付诸行动,否则理想就是空想。在理想的实现上,两者的共性是,一旦锁定目标,就马上行动起来,不断拼搏,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若想走上成功路,目标要明确

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一经确立之后,就要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精力,勇住直前。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

    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又以相同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答对了。”

如何使孩子目标明确、主动学习

一、使孩子明确学习目的。

       我们通过观察、谈心、沟通、了解、调查……得出一个结论:中下生(弱智的除外)之所以会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看看他们的回答吧:(1)爸爸妈妈要我读(2)同伴们都读,我也就读吧。(3)老师说要认真读书呀。(4)……不知道(5)……

       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孩子则会学得主动、认真。即使反应比其他同学慢一点的,也能学得较好。这些孩子在调查中是这样回答的:“我长大想当老师,当老师就要学得好。”“我想当经理。”“我想当科学家,探索星球的奥秘。”“我想当宇航员。”“我想当医生,如果学得不好,医术不高,就不能医好病人,做手术出现错误。” ……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的智力差异并不大,但为什么在同一个班里,同样的老师教,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学得很好,而有的学习的效果却相差那么远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有没有长远的理想和目标。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够刻苦,懒懒散散混混沌沌地过日子,不用功学,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当然提不上去。久而久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想孩子学得好,首先要使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二、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好朋友。

       21世纪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同年的伙伴,其实很孤独,家长和老师要特别注意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好朋友,引导孩子正确地交友。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作好正确的引导。特别要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教给孩子解决困难的方法,建立其信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孩子乐于亲近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形成“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的良好气氛,从而优化教学的质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 多给孩子信心。

       常言道:充满信心做事能事半功倍。可见信心的作用是多么大。要给孩子信心就必须不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肯定与鼓励,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多表扬、鼓励孩子,使他们有成功感,愉悦感,看到自己的发光点,特别是中下生,更要激励他们沿着自己的亮点前进,发展自己的长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达到全面提高,整体进步的目的。这就是因材施教,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了。

四、培养竞争意识。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已成为了社会的现实。挑战与机遇并存,竞争与成功同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其思维,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有力争上游,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学习、探索,不懂就问,才能学得更多,更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确定目标,让孩子更有活力

       有一位美国老人,他决心驾驭热气球做环球飞行。他的运气不太好,屡试屡败,洋相无穷,非议不断。直到第六次,经过十三天艰苦飞行,行程三万两千公里,终于飞回出发地澳大利亚,成为人类独自不间断乘坐热气球环球飞行第一人。这一年,他已经五十八岁。一夜之间,那些长期的批评者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位老人具有如此毅力和活力呢?请看报纸上引用他说的话:“当人们达到一个目标的时候,总是感觉良好。人生需要目标。”是的,不管在什么时候,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需要有一种动力,一种激情,这样的人生才丰富多彩。

       绝大多数小孩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都知道兔子不好,要学习乌龟的精神。可是很多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做起事来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缺少一种儿童应有的活力,让人看了很不痛快,家长也为此感到心烦。下面一正一反两种情境,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原因。

情境一:洋洋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特别喜欢学习。老师每次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她都会举手要求回答,而且能很清楚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课堂气氛很沉闷的时候,她也能把大家的激情调动起来,让一堂课上得有声有色。别人问她为什么总是那么充满活力时,她回答道:“我妈妈从小就教我这样的,做任何事情你都要投入热情,你才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如何让孩子总是劲头十足,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专家认为这与能否抓住他们的激情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应该给自己的孩子点上一把火,使他们可以借助这把火而兴奋起来,最终变为他们的内在动力。孩子总会特别容易在某些事情上激动,他们可能爱玩某个玩具,可能喜欢某部最新的动画片,可能爱坐在沙滩上堆他心爱的房子等等,父母就应寻找一些方法,帮助他们对开发某项技能产生激情。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孩子们点燃渴望行动的激情之火,并使它长期燃烧。

一、消除厌烦的感觉。当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开始让他分享和发现世界的欢乐和神秘:带着孩子在黄昏时散步,或在小雨中漫步;或者晚上贪个黑去看月亮升空,早晨一同起个早去看看东方日出;或者使用一个放大镜在近处观察那些小物体,这都会令小孩子很着迷的。如果你经常这样做的话,孩子就不会感到很无聊了,而是对外面的世界总有一种新鲜感,从而促使他不断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二、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没有采取什么很好的激励策略,而只是唠叨个没完,因为唠叨是太容易做的一件事了。妈妈经常对孩子说:“快去做作业”、“快去练钢琴”或“快去画画”,这样不停地在孩子耳边唠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刺激孩子干脆不做任何事情。这里向家长们提供一个小建议,可以减少你那不停的唠叨;那就是使用留言条。在孩子容易看到的显眼位置,写下你要他做的事情,比如:“8点钟你该去练钢琴了”或“明天你要把你的假期作业做完了”。试试看吧,说不定你对孩子唠叨了千百遍的事,你只要给孩子留个条,他可能马上行动。

三、做事要坚持。当孩子们看到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并且坚持到底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产生了做更多事情的愿望。比如你想让孩子把自己房间清扫一下,你别指望孩子会很高兴地按照你所说的话去做,毕竟这是个比较劳累的活,又没有什么乐趣,但你可以把清扫房间这样的大活儿分为几个部分,就像我们可以把一堂课分为许多阶段一样,那时任务就变得容易完成了,并且可以在孩子干活的时候放点儿轻音乐,讲讲笑话,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就不会觉得累了。



       父母应该像运动场上的教练一样,做好鼓励和督促的工作,有时还要去鞭策。孩子们的生活目标、动力从根本上要靠自己去确立、去形成,帮助孩子把热情之火点燃起来,让它熊熊燃烧,生命才会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