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以孝悌为先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1)


 

钱穆《论语新解》:“或定此章在定公初年。定公为逐其君兄者者所立,而定公不能讨其罪,是定公为不友,即不孝。孔子引《书》,盖亦微示讽切以晓鲁人,非泛然而已。其后孔子终事定公,则因逐君者已死,逐君者非定公,故孔子无所终怼于其君。或定于定公母兄尚在之时,应在昭公之末以前。两说相较,当从后说。”《论语》引《书》问题,请参观7.18章。

或,有人。不定代词。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引《书》之语见伪古文《尚书·君陈》篇:“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与《论语》所引小异。“孝乎惟孝”,《释文》、《汉石经》“乎”并作“于”。皮锡瑞说:

 

古“于”、“乎”通用。《吕覧·审应》篇“然则先王圣于”,即“圣乎”也。古本当作“孝于”,与下“友于”相对。自伪古文窃其语入《君陈》篇,又截去上“孝于”二字,而校《论语》者,遂疑二句文字本不相对,改上句“于”字为“乎”,并以“乎”字绝句矣。(皮锡瑞撰,吴仰湘整理<师伏堂经说·论语>,彭林主编《中国经学》第十三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第45页。)

 

程石泉疑“孝乎惟孝”应作“孝于父母”,与下一句“友于兄弟”相连贯(程石泉:《论语读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21—22页),从文理脉络(Contextual Evidence)而言有道理,可备一说。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于于”条:“‘于’、‘于’两字义同而音稍异。......《论语》例用‘于’字,唯引《诗》、《书》作‘于’,而‘乘桴浮于海’、‘饿于首阳之下’仍用‘于’。”皇侃《论语义疏》、正平本《论语集解》、汉简《论语》、唐写本《论语》“于”皆作“于”。


“施于有政。”施,杨伯峻《论语译注》解为“延及”:


施,这里应该当“延及”讲,以前人解为“施行”不妥。“有”字无义,加于名词之前,这是古代构词法的一种形态。杨遇夫说:“政谓卿相大臣,以职言,不以事言。”那么这句话便当译为“把这种风气影响到卿相大臣上去。”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孝悌的道理延及到治理国家政事,也就是从政,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从政呢?”


照孔子的以德治国的想法,,,孝悌之人才有资格担任国家的官职。其次,孔子教育学生,不仅是知识和人格而已,而是经由教育,,这也是一种从政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