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看清世界荒谬,会心一笑:阅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陈丹青在一次演讲中说,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一小群远在美国纽约的中国人,曾自发地聚在一位老人身边,学习世界文学史。听众轮流贡献自家客厅作为教室,而那位老人一直讲了五年。

那位老人正是木心,陈丹青也是其中的一名听众。

听完陈丹青的演讲,我很好奇:木心究竟是何许人?能让桀骜不驯如陈丹青者如此敬重?

一番检索,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木心,这位在大陆少有耳闻的人,在海外的名声却极其斐然。他的文字在台湾引发热议和追捧,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他的散文和小说被翻译成英文,收入美国文学史教材。

当我得知,陈丹青已经将跟随木心学习文学史的笔记整理出版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找书来看了。

书分上下两册,取名《文学回忆录》。

这书是在木心去世之后出版的。据陈丹青讲,木心生前并不同意出版自己的授课讲义,理由是那并非自己的创作。木心的讲课,参考了郑振铎的《文学大纲》,采纳了《文学大纲》的体例和部分资料。

但我疑心木心还有别的顾虑,、数次出入囚牢的人而言,他深知“公开场合,正式发表,不能讲私房话”。然而,当年授课时,他在朋友家的客厅里,兴之所至,难免会夹带出一些不合时宜的“私房话”。

所思及此,我不免羡慕起木心和那些听课者了,他们开课时,可以拍照摄影的手机尚未出现,讲课的人和听课的人都正心诚意。倘若在当下,那些“非同寻常”的言论怕早就被传到网上了,他们的课还能持续五年吗?

不过,也正因如此,《文学回忆录》对于认识和研究木心具有独特的价值。如果说在其他作品中,木心刻意隐藏着自己;那么在这套书里,木心袒露了最多的自己。借助文学史的讲评,他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

同时,我们透过木心的讲述,也能大致看出阅读和经历对他思想养成的作用。他,生于民国,幼年上过私塾,对于中国古代经典非常熟悉;长于抗战时期,在一位远方亲戚也是知名作家茅盾的书房里,广泛涉猎西方文化;,;晚年出走海外,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日臻成熟。

话说,这个世界上受过大苦的人有很多,但是,像木心这样,既不像怒火喷烧的金刚,也不像哀哀怨怨的祥林嫂,既泯然众生,又特立独行,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一份理想主义者的真诚和超越世事的恬淡,实在太难得!

,,木心愤而反对,由此获罪,遭到批斗。1971至1972年间,木心被囚禁在一个废弃的防空壕中,在污水横流的地下囚牢,他想象着自己与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先知圣哲对话,在偷偷积攒下的自白书纸上,写下65万字的“囚禁中的日记”。后来,他将日记缝入衣角带出。陈丹青说,他亲眼看过那份日记手稿,“正反面全部写满,字迹小如米粒 ”。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信仰宗教、,但很少有人像木心这样,信仰文学和艺术,并且依靠这一信仰的力量渡过劫难。

木心说,艺术家要像希腊神话里的伊卡洛斯(Icarus )一样,学会飞,飞越“迷楼”,飞越人世的樊笼。

伊卡洛斯(Icarus )是建筑师代达罗斯(Daedalus )的儿子。代达罗斯为了困住妖怪弥诺陶洛斯(Minotaur ),和儿子一起造了一座迷楼。妖怪进入楼内,果然被困,但是建筑师父子也出不来了。聪明的伊卡洛斯找来鹰的羽毛,以蜡粘合成翅,得以飞出迷楼。

以艺术为信仰的人,艺术就是他们的翅膀。

1982年,已经五十五岁的木心飞越重洋,落地纽约。他认定出国是件终身大事。在异国他乡,他才能心安理得地爱艺术。在自由的人文环境中,木心迸发出极大的创作能量。在绘画的同时,他开始恢复写作,由于长期汲取不同文化的精髓,他的文字具有跨越国界的魔力,足以折服不同地域的读者。

老来成名,木心却并不急于走向大众。相反,在他的身上,始终有一种避世的特征。2006年,七十九岁的木心受邀回国,他在乌镇老家享受安静的暮年时光。周围的邻居并不知道,这里还隐匿着一位享誉世界的大艺术家。

终其一生,木心对于损害艺术的事物始终保持着警惕,无论是东方的集体主义还是西方的消费主义,。

而更令人称奇的是,木心对于这世界又有一种洞明之后的豁达,他说,“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

你说,在这会心一笑中,蕴含着多少咂摸不尽的滋味呢?

书目信息:

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文学回忆录 : 1989-1994.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共1102页)

图书封面:


文 | 写于2017年3月1日


往期精彩阅读:

☞ 读书 | 变迁的是历史,不变的是人性:阅读《历史不糊涂》

☞ 游记·西安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纪录片|不忘来时路:观看《中国通史》

☞ 醉书海发文汇总 | 已发57篇原创文章


长按下图,关注“醉书海”,欣赏随笔、书评、影评、乐评:

转发请注明来自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