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和村采风】宋显仁:东和百香飘


本文作者宋显仁(中)在东和村委会了解情况。(本文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梁勇摄)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岭蒙水库边的一个坡地上,一个个圆润的百香果在碧绿的藤蔓上露出了笑脸,仿佛是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一下车,我们就像小鸟儿冲出了笼子,立刻散开在满坡的藤架下,兴奋地摘起果来。

 

“你留意看,自己掉在地上的是红得发紫的,这种百香果是最好吃的了。”说罢,伍英权把他从地上捡起的一个百香果抛了过来,说是叫我尝尝看。伸手接下后,我细看,的确是红得发紫,忍不住掰开,就闻到了浓郁的清香,并见到一粒粒黄澄澄的果瓤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轻轻吮吸,感觉到清甜中带有微酸味,连果瓤中生脆的果核也被我嚼碎,口感真是太独特了,只可惜果瓤太少。“以后,如果种得太多了,你们会不会考虑加工?”我问身旁的伍智亥,他是这个果园的老板。他说,百香果营养丰富,现在的人又懂得养生,他们种的根本不够卖,远的发货到新疆、黑龙江,近的本市也有,暂时不会考虑到深加工。

 

伍英权和伍智亥都是东和村的经济能人,他们经历不同,却殊途同归,并各显神通。

 

伍英权初中毕业后就在家里从事农活了,那时候,个子矮小的他一进甘蔗地就掩没在无边的青纱帐中,那闷热的蔗地使薅草的他常常汗流浃背,还有那如长剑般的蔗叶也时不时在他稚嫩的手上刮出红印,慢慢地他开始厌倦这种农活。春夏的时候,他厌倦那薅不完的荒草;秋冬的时候,他厌倦那剥不完的蔗叶。那一次,他拾起地里的泥块狠狠地甩到水库里,一块比一块甩得远,他内心里只希望逃离这个地方。后来,他跟人去广东“淘金”,进了工厂干了几年后,他又想,打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如自己做老板。那做什么呢?他想到村里的甘蔗,想到透过又高又密的蔗林看到的阳光熠熠闪亮,想到以前在蔗地折断甘蔗立马就咬吃的那种甘甜,也想到不少人因外出务工把蔗地都撂荒了,那是多么可惜。这样一想来,他干脆就炒了老板鱿鱼,回到家乡种甘蔗。

 

东和村环绕岭蒙水库,这儿土地肥沃,有种植甘蔗的传统,这儿的甘蔗往往比别处的都长得高,也比别处的甜,所以这地方土法生产的红糖在全市都有名气。而伍英权不炼糖,只种甘蔗。但他知道,这样辛劳一年种这几亩地,也得不了多少钱,要种不如就承包一两百亩地,那才算有收益。于是,他从种几十亩开始,发展到种一百多亩地,他付出辛劳的同时,也收获了喜悦,逐渐成为周围有名的种蔗大户。在种植甘蔗的同时,伍英权开始尝试养猪。他知道,一直以来,贵港城区大部分卖猪肉的人是东和村近邻的三平村人,这说明新塘镇的养殖业发达,于是,他也想成为养殖户中的一员。这时候,他想起他在广东打工时听说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以前美国加州曾掀起过一股淘金热,有一个年轻人原本也是去淘金的,但发现矿山上没有卖凉水的,于是他卖起凉水来。当很多去淘金的人用完了盘缠,却找不到黄金而忍受饥饿、流落他乡时,这个青年已经成为了一个富翁。受这个故事启发,伍英权想,别人养生猪用以屠宰,那么他以养母猪为主,为养殖户供猪苗。

 

经过几年的发展,伍英权养殖的母猪已达到800多头,年出栏肉猪1.5万头。在驻村第一书记苏少珍的指导下,伍英权成立了贵港市港南区创联养猪服务专业合作社,现已有40多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每户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养殖场可寄养9头猪,合作社和农户按“三七”分成。而合作社则从贫困户中招收一定数量的务工人员,务工人员月工资达2500元左右,这样多渠道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这时候,伍英权除了是种蔗大户外,又成了养殖大户。

 

但是,猪养多了,猪粪便的污染就成了问题,这也曾引起过周围群众的诟病和媒体的关注,也成为了伍英权头痛的问题。伍英权说,怎么解决猪屁股后面的问题让他睡不着过。好在他和他的合作者遇到了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等人,伍英权决定引进技术,成立自己的生态有机肥科技有限公司。

 

来百香果果园前,我们一行就先参观了他们的公司。进入厂区,只见大型铲车、抛翻机等机器设备在忙碌,收集来的家畜粪便经发酵、添加微生物、熟化等科学技术加工工序后,成为了一袋袋有机肥。按伍英权的说法是,他们的理念就是“绿色、生态、循环、发展”,公司创建的目的就是着手解决周围家畜粪便裸露、乱堆影响环境的“脏、乱、差、臭”问题,他们希望去做的就是全力打造清洁、整齐、舒适、优美的城乡环境。据他介绍,公司成立于今年的1月8日,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年产微生物有机肥5万吨。在厂区门口,:“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伍英权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让我们难忘。

 

现在,除了扶持村中的贫困户搞种养外,伍英权还资助3名贫困学生读书。

 

与伍英权在“劳动大学”成长有所不同,伍智亥读过正规大学,学医出身的他毕业后到过山东等地从事过多种工种。他曾根据商家要求,向大学生推销过“好意头”苹果,也就是先收订金,然后根据学生的要求,在苹果熟时让学生收到有“好意头”的苹果。有了定单后,伍智亥就用一张张印着各种字的镂空纸包住快成熟的苹果,让苹果在阳光的映照下,一个个“好意头”的字就被“写”在苹果上。“订金就10元一只,果子未熟就有收入。字迹显现在苹果上后,我们寄给订户,一只又可再收10元。这给我非常大的启发。于是,我决定回乡创业。”

 

回乡后,伍智亥决定从种植百香果开始,而且一种就种了一百多亩。他说,这种水果种植投入少,周期短,容易管理,几个月就会有收成,第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第二、三年就会有可观的利润。伍智亥仍记得,百香果刚结果时,路过的村民随手摘来吃时,有人揶揄地说道:“那么酸,这种果都有人爱吃?”“哪一天,我看有人会亏得要脱裤子。”对这种风言风语,伍智亥当然不会在意,他知道,乡亲们很朴实,他要靠事实说话,乡亲们才会相信他走的路子不会错。第一批收获时,百香果供不应求,让乡亲们惊奇不已,于是有人要学伍智亥种植百香果。在驻村第一书记苏少珍的指导下,伍智亥等人顺势成立了贵港市合胜百香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助农脱贫,目前种植的规模已达400多亩,有25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进行了贫困户的土地流转并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拓展销售渠道,由此带动贫困户增收。

 

“明年,我们计划种植百香果600多亩。”此时,正摘果的伍智亥脸上露出的微笑,让我想起他说的“好意头”苹果。我问他会不会也在百香果上做“好意头”?憨厚的他笑而不答,倒是说起了另一件事。他说,他有两个朋友带女孩到果园这儿摘果,摘着摘着就变成了恋人,后来结了婚。为此,伍智亥觉得,他的果园是个成全好事的地方。我想,他是不是想到了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啊?

 

距市区仅十多公里的岭蒙水库是贵港市境内的一座中型水库,这座水库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静静地安放在蔗海绿波之中,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粼粼波光,时而见有鱼儿欢快地跃起,有时也会见到成群的水鸟飞过,这都给水库增添了无限生机。水库周围的几个村庄掩映在翠竹绿树丛中,走进村子里,可见到古老的大树,树下拴着牛儿。城里人偶尔到这儿走走,看看蓝天白云,摘摘水果,吹吹清风,感受感受“树绕村庄,水满陂塘”,未尝不是放松和休闲啊。

 

“东和村是岭蒙水库移民村,人口近三千人,因人多地少,群众致富无门,被列为广西‘十二五’‘十三五’重点贫困村,村里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93户,共402人,扶贫任务重,但是只要创新扶贫理念,找准发展方向,推进产业扶贫模式,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我相信全村就一定可以脱贫摘帽。”苏少珍信心十足,她还说:“我相信,像伍英权和伍智亥这种思维活跃、敢打敢拼的人,以后一定是乡村新的庄园主。”

 

走出果园时,我就想到,岭蒙的红糖一直很著名,东和村是个甜蜜的村庄那是毫无疑问的。我相信,经过精准扶贫后,这个库区小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再见,东和!再见,满坡满架的百香果!

 
   伍智亥任理事长的贵港市合胜百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又香又大的百香果。

夕阳下的岭蒙水库。(网友无冬之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