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今天介绍的这个女生,通过越剧,走出上虞,站上全国舞台!
一出校门就被剧团挑走,刚进剧团就演大戏唱花旦,李燕的从艺之路看起来还蛮顺。
不过,在越剧行当,看戏的爱跟名角,所以趁早出名成角的紧迫感也往往紧追着越剧演员。李燕要强,更希望早点走上瞩目的舞台。
上图为李燕《月光恋》剧照,小编看到这张照片,被惊艳到了!眼底的温柔,真的跟赵雅芝有几分相像呢!
参赛越女争锋,让她站上全国舞台
这些年,李燕最珍视的,是参赛“越女争锋”的经历。
2006年,“越女争锋”横空出世,面向全国的青年越剧演员。这在行内引起的轰动,不亚于当时的“超级女声”。李燕明白,机会来了。
“越女争锋”第一季,李燕拿了个优秀奖,她不满意。到第二季,李燕终于走到半决赛,晋入全国六强,并获青年演员“十佳花旦”。次年,在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调演中,又将“十佳新秀”收入囊中。
《新三笑》剧照
其实,收到第二季的报名通知时,李燕还在休产假。但留给她犹豫的时间不多。“越女争锋”的参赛年龄有规定, 30周岁以下。这一年,李燕27岁。第一、二两季隔了3年,谁也拿不准第三季会定在何时。
产后2个月,李燕重回剧团。不想,第一天,她就慌了。一走台步,怎么那么沉,脚上像吊了砖;刚唱几句,就气喘吁吁;试个翻身,身体也好重。怎么办,只有练。通宵窝在剧团也是常事。
《新三笑》剧照 (噘嘴的模样真是萌!小编突然很想去看这出戏)
三个月里,李燕历经初赛、复赛,直至决赛,像打一场高强度的持久战。原来,每一场比赛会细分竞赛单元,尤其是决赛,就涉及4个项目,期间需要频繁地换戏,磨戏。
李燕有两个优势,文戏武唱,长水袖。但这两个都是力道活。
折子戏《情探·行路》
全国半决赛前,她瞄准了折子戏《情探·行路》。凄楚哀怨的唱腔配上数米长水袖,在翻身、绞柱(脊背着地,挥臂抡腿拧身连续翻滚)、下腰等功夫的同时,忽收忽抛,忽抓忽甩,紧旋慢洒。这种文戏武唱的特色,可以加深人物的舞台形象,如果将之搬到舞台,必是个加分点。历经一个月的高强度排练,李燕在杭州红星剧院舞台上美丽绽放。
台上娇弱花旦,台下拼命女汉子
走下舞台,换下戏服,李燕好像小了一圈。秀气的小脸,娇小的身材,似乎比台上的弱女子还弱,却偏偏甩长水袖,在文戏里挑武戏。
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一到雨天,李燕的腰、背、膝痛就统统醒了。她笑称自己提前体验了老年生活。
“他们都这么努力,我也不能停呀。”李燕口中的她们,是其同校同门的师姐师妹。她们有一个qq群,平时会聊聊近况,说说越剧。
《花中君子》剧照
李燕专攻吕派,这些年饰演了10余个主角,有《劈山救母》中的灵芝,《玉蜻蜓》中的王志贞,《五女拜寿》中的翠云,《红丝错》中的章榴花,《梁祝》中的祝英台,《哑女告状》中的掌明珠,《胭脂》中的胭脂,现代越剧《爱心路上》中的玲玲,《南风歌——舜的传说》中的娥皇(舜的妻子)等,无一不文武兼备。
《南风歌》娥皇造型
其中《南风歌——舜的传说》是原创越剧,走出了传统才子佳人模式。对于娥皇这个角色,李燕心里没底,撤了水袖,换上粗布麻衣,扮相柔美的花旦没了。不了解历史背景,人物性格,演起来没感觉。她坦言手都不知道往哪放,连台步也不会走了。
去博物馆,找书看,上网查,听导演讲戏,李燕一度疯狂地寻找娥皇的蛛丝马迹。揣摩唱词,练台步,又开始了通宵窝剧团的生活节奏。
李燕生活照 (生活照也是这么美美哒!)
现在,李燕每年有100多场演出,60余场在农村。农村,原是越剧观众的主阵地,她却发现,观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老。
她觉得,越剧需要吸引新的观众,必须要有新的改革,新的尝试。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摸索,完善表演,创新改革。
(本报记者 冯楠)
■ 特别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流量送不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