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史话之“厂花”传奇(上)

        电影《龙门飞甲》中的西厂督主雨化田因“色艺双绝”而被影迷们誉为“厂花”,而雨化田的原型,正是明代成华年间的西厂督主——汪直。


      汪直在历史上被称为与王振、刘瑾、魏忠贤齐名的“明代四大权阉”,说起他的事迹,似乎就是利用西厂残害忠良、祸国殃民,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坏蛋。然而,这都是明朝腐败的对他的污蔑抹黑。就因为汪直的宦官身份,,腐败的便对他极力丑化。

      实际上,汪直虽为宦官,却是一位铁面无私的反腐斗士和抵御外族入侵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为官清廉、作战勇猛、胸怀宽广。对此,李晓鹏博士在《从黄河文明到(第一卷)》中对此作了详细的回应和考证。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汪直童鞋空前绝后的旷世传奇……



1
官场神童


(《明宪宗调禽图》,有人认为,左边绿衣小宦官就是汪直)


        当下,大家看到那些履历表上10多岁就参加工作,不到30就被提拔为副处级的年轻干部,便纷纷惊呼“官场神童”,但他们和厂花童鞋比起来,不好意思,统统都是战五渣啊!


     《罪惟录·汪直传》开头记载:“汪直,大藤峡猺穜也,初以叛被籍,直年数岁,都御史韩雍奏阉之。宪宗朝,为昭德宫内使,以年小便黠得幸,升御马太监。……”


       这里讲的是汪直是广西桂平西北大藤峡人,瑶族。因为是叛乱者的后裔而被捕获,由于只是个几岁的小正太,所以幸运地没被杀头,而是被都御史韩雍上奏“咔嚓”后送入昭德宫(明宪宗最宠爱的万贵妃居处)当内使。


       为什么汪直能被送到当时最受宠的万贵妃那里去呢?北京门头沟出土的一块墓碑上记录了一个跟汪直同期,也是由韩雍从广西进献进宫的宦官李质生平,说李质被进献进宫的原因是“容止与众迥异”(就是长相出众),当然汪直也不会例外。这样看来,不光是电影里,历史上的“厂花”同样是颜值担当。



       汪直因为“年小便黠”(就是很聪慧)受到宠幸,没过几年就被升为御马监掌印太监。(PS.不要以为御马监是养马的,实际上御马监“掌乃御厩兵符等项”,御马监太监位同兵部尚书!)要知道,汪直这时才几岁(反正不到十岁),十年后内阁大臣还上奏说“汪直年幼、未谙世事”,可以想象这个“数岁”到底是多大,几岁小孩直接被任命一个位同兵部尚书的位置,会有多么轰动,各位自行想象。


       那么,汪直上位这么快,就只是靠颜值和讨好贵妃、皇帝的吗?投降满清的腐败官僚们编撰的《明史》说是的,然而这纯属胡扯。


       颜值高就能升得快?真是图样图森破,前文提到的那个同样长相出众的宦官李质从入宫到升为太监用了三十一年,而汪直呢,入宫几年,十岁左右就直接当上御马监太监。真是人比人得跪,货比货得扔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和其他的朝代不同,明朝对太监的培养是按照文官的方式培养的,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创立了太监学堂这个明朝宫内供宦官学习的场所,因此明朝的宦官在中国历史上的宦官里面整体素质是最高的,同时为国家的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汪直必定是在太监学堂的学习中展现出超乎想象的禀赋,否则,皇帝再怎么颜控,也不敢让一个不学无术的熊孩子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


       所以呢,汪直童鞋成为”官场神童“不是靠脸吃饭,靠的是才貌双全。

2
崭露头角


       汪直当上御马监太监后,时间转眼到了成化十二年。


       到了成化十二年,京城里面发生了一系列怪事,主要是闹妖怪(“妖狐夜出”),搞得人心惶惶,其中还有妖人跟宫内的太监勾结混入皇宫,被发现了杀掉。这一系列事情,引起了明宪宗朱见深的警觉,也开始怀疑官僚机构给他汇报的情报有所隐瞒。


       这里需要交代一下背景:由于当时军队的腐败,们大量的侵占普通士兵的土地、克扣士兵粮饷,这些“军户”该交的粮食和参军的义务还是得承担,他们就很难依靠军屯制度生存了,因此被迫大批逃亡。这些人逃离其户口所在地以后,就成了无业游民。有一部分人,则跑到了北京。因为国家首都就业机会多嘛,到某大官人府里当个杂役什么的比较容易。这跟今天很多人到北京当“北漂”有相似之处。


       北京地区不断“闹妖怪”,还有妖人勾结宦官进入皇宫被发现。这些事情就是北京地区治安形势恶化的表现。各种三教九流的非户籍人口都跑到北京呆着,鱼龙混杂,肯定会不断的闹出各种幺蛾子出来,而这些,腐败的是不会给皇帝汇报的(废话,那不是给自己找不愉快嘛),他们只有发生大规模叛乱这种实在兜不住了的大事才会向皇帝汇报。


       这样,明宪宗为了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就想起了自己提拔为御马监太监的小鲜肉汪直(当时十二、三岁的样子,鲜得不能再鲜)机敏过人,于是派他带着两个校尉(低级武官,应该是给汪直当保镖的)出宫查探。


       事实证明,皇帝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名侦探汪直童鞋在这次任务中展现了他惊人的侦查天赋,他们几个人“布衣小帽,时乘驴或骡,往来京城内外”,搞起了化装侦查,效果挺好:“人皆不之重”(没有暴露身份),于是“大政小事,方言巷语,悉探以闻”。圆满完成了皇帝交付的侦查任务。明宪宗朱见深非常高兴,觉得名侦探汪直童鞋可堪大用。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不要因为汪直当时还是小朋友而怀疑他的侦查能力,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的小英雄们在敌后为我军侦察敌情的事迹课本里不少,而在著名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大侦探福尔摩斯在伦敦雇佣了一群流浪儿童为其广布眼线,带来各种有价值的线索情报,更不用说下面这个(好吧,这个不算)


3
铁腕反腐


       过了半年多,明宪宗觉得时机成熟,正式下令成立“西厂”,任命不到十四岁的汪直担任西厂提督,派韦瑛等人给他做助手,再从锦衣卫等机构调一批人员来负责具体的侦查、抓捕、审讯等工作。


      之所以不直接任命汪直当东厂太监,而是另开一个西厂,主要原因应该是汪直“年幼”,东厂是司礼监管着的老牌监察机构,任命升迁都有一套程序管着,比较麻烦,所以干脆新设一个,让汪直放手去干。于是汪直成了西厂第一任督主。


       说到这,大家还记得电影《龙门飞甲》里的那段霸气侧漏的对白吗?


       厂花:“躲在庙里叹气有用吗?咱们当官的是替皇上分忧的。”


       东厂副督主:“西厂算什么东西,你们西厂设立还不到半年,你凭什么资格替皇上分忧?”


       厂花:"你问我西厂算什么东西?我现在告诉你,你们东厂不敢管的事,我们西厂管。你们东厂不敢杀的人,我们西厂杀。一句话,东厂能管的我们管,东厂不能管的我们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够不够清楚?"


       汪直领导下的西厂也的确是这么干的。西厂成立后,在办的第一件大案——建宁卫指挥杨晔案中就严惩了一批当时的“大老虎”。



       这里交代下案件的背景:杨晔是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一,已故少保杨荣的曾孙,在福建担任建宁卫指挥(司令)。杨荣就是朱瞻基在位的时候著名的“三杨内阁”之一,被视为文官的楷模。杨晔的父亲杨泰当过相当于副司令的职务(指挥同知),已经退休。总之,这家人背景硬的可以。


       这家人在当地横行霸道、侵占田产,还参与东南沿海的走私活动,积累了巨万家资。接连闹出了好几起人命官司,地方官员不敢管,但终究还是被个别实在看不下去的官员透露给了御史,被御史弹劾。朝廷派了刑部主事王应奎和锦衣卫百户高崇去福建调查。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晔悄悄携带巨资到京城行贿疏通关系,因为有他爷爷杨荣的人脉在,基本把高级官员都打点到了。同时,杨泰也在福建重金买通了前去查案的王应奎和高崇。通常情况下,摆平这事儿还是没问题的(想想曹雪芹的《红楼梦》里面的“薛蟠”)


       然而,这时汪直已经成了“厂花”,事情的发展就不一样了。


       杨晔到京城后,听说汪直是皇帝身边的新晋红人,想搞好关系方便以后合作,于是将钱送到了汪直手下韦瑛那里,托韦瑛送给汪直,顺便美言几句。韦瑛就向汪直汇报了此事。汪直一听,这还了得?立即下令西厂派人去把杨晔抓起来审问,很快牵连到了其叔父兵部主事杨仕伟和姐夫礼部主事董序。



       这样的案子,一个老道圆滑的官僚(比如《红楼梦》里的贾雨村这种)会知道适可而止,否则牵连度太大,会一发不可收拾。可是正直的汪直童鞋不管这些,连番审问下来,朝中诸多大臣全被牵扯在内。再加上西厂刚刚成立,业务不熟,办案难免有些不规范,比如连夜进了杨仕伟家搜捡财物,对杨家人用了重刑(其中杨晔抗击打能力欠佳,挂了,这是史料记载中唯一一个死在西厂的人,还是本来就被判死刑的,所以那些说西厂有多么多么恐怖,进去就没有活着出来的,纯属造谣),甚至刑及妇女,整个京师哗然(应该比近期“雷洋案”’反响大得多,毕竟死的杨晔官大得多)。


       由于西厂只有侦查权而没有审判权(可见“先斩后奏”神马的有吹牛嫌疑),汪直把审讯结果提交了明宪宗。明宪宗下令移交法司审判,审判结果是:杨泰被判了斩罪(明宪宗宽宥了杨泰的死刑,只把他废为平民),杨晔已经死在了西厂。宪宗命太监钱喜和百户韦瑛前去抄了杨晔的家,财产悉数充官,并把杨泰及其家人百余人械送京师,只剩祠堂与田三十顷给还杨家。杨泰的弟弟杨仕伟、女婿董序、从弟杨仕儆贬官。此外,原先派去福建调查的刑部主事王应奎、锦衣卫百户高崇全部收了杨泰的贿赂,被汪直派人在返京的路上当场搜了出来,下狱论罪。高崇病死在狱中,王应奎发配边疆充军。


       总的来说,宪宗对杨晔案的处理已经算是很给腐败的面子了:对明面上的涉案人都处置的极重,杨家基本上是败落了,但是并没有牵连到被行贿的诸多大臣。


       按照常理,贪污受贿好歹是件见不得光的事情,皇帝都网开一面了,收钱的官员起码应该收敛一点才是。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腐败的认为收点钱摆平人命官司并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小太监竟然敢逮捕和审讯“文官楷模”杨荣的子孙(也许他们想的是:如果不扳倒“厂花”,官官都可能沦为下一个杨晔),破坏他们来之不易的贪赃枉法“大好局面”却感到非常愤怒。经过商议,先由首辅商辂起草,;然后由兵部尚书项忠起草,,弹劾汪直,要求裁撤西厂。


       那么,面对腐败的的反扑,厂花和西厂的命运将最终走向何方?限于篇幅,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欲知详情,且待下回分解。

文|黑白熊

排版|男同学

图|Internet

《第1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