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最近收到许多同事,朋友的结婚请柬。久居闹市,也算参加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婚礼,可总感觉这种原本喜庆的事情,怎么都少了一些该有的轻松愉悦,相反却徒增莫名的疲惫,心想:婚礼还是老祖辈们留下来的传统,值得研究。
等到请行的爆竹响过三次,姑娘就换下原身衣服,穿上黑色的嫁衣裳。壮族八音吹着喜庆的乐曲,诉说着对新人的祝福。厨房里杀鸡宰猪、洗菜炒菜,忙碌着为一天的壮族传统婚礼做准备。一盆盆写有祝福话语的猪肉整齐排列,一笼笼鸡鸭的叫声此起彼伏,一个个糖环散发着甜味……这些都是准备从女方家挑去男方家的,寓意着娘家对新人的祝福。
在告别父母时,要连哭三声,表示惜别;在门槛连踏三次,表示依依不舍;然后由族内兄长背出村寨门楼,和伴娘一起步行回夫家。
这是粤北壮族的婚俗,壮族姑娘的嫁前裳是黑色衣裤。即使姑娘平时不喜欢穿黑衣服,到了出嫁日也要穿上。送嫁的伴娘也同样穿黑色衣服。
壮族八音吹着喜庆的乐曲,诉说着对新人的祝福。厨房里杀鸡宰猪、洗菜炒菜,忙碌着为一天的壮族传统婚礼做准备。
不管晴、雨或阴天,均撑开黑布伞,直到男家门口,才由别人接伞;路上如果和另一新娘迎面相遇,两个新娘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道幸福,并互换裤带摺扇。
新娘婚后怀孕了,也要穿上出嫁时的黑衣裤。据说,穿着黑色嫁衣裳是表示喜庆。为什么黑衣裳能表示喜庆呢?壮族同胞说,喜鹊也是黑色的。但是,他们在其他喜庆节日里却不一定要穿黑衣服。
黑色嫁前裳是由男家缝制的,在新娘出嫁前,托媒人送到女家。
除此之外,绣球,男子入赘也是壮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广西壮乡,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恋爱,至今还盛行一种抛绣球活动,壮语叫“飞沱”。这种互抛绣球择偶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在歌场上,壮族小伙与姑娘们自然分成一群一伍,彼此先对唱一阵山歌,拉开适当距离。姑娘们便将各自用花布精心做成的绣球,抛向自己心爱的小伙子。
小伙子眼疾手快,一手抓住朝自己抛来的绣球的飘带,又抛回给对方的姑娘。如果小伙子认为合意,就会在绣球上系上赠物,抛给自己倾心的姑娘。赠物越多,表示小伙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一对青年男女,通过多次歌场对歌,相互认识,加深了解,甚至私定终身。这样通过对歌抛绣球择定的对象,不用媒妁,也无需重礼,使壮族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更回富有诗情画意。
广西壮族地区还保存一种古老的“入赘”风俗。自愿“入赘”的男青年,常常是家里兄弟过多,或对家庭所在的地区觉得不理想,有离开家乡的愿望。于是他们便千方百计走出家门,到处打听招婿之亲。当相好对象,觉得满意,便大胆地向女方暴露自己的心事,要求和她成亲,经双方同意,便可“入赘”。而女青年,则是出自孝敬父母之心,立志留在家里供养父母,便串村走寨,先近后远,寻找称心如意的“上门郎”。
但他们找寻对象的方式,就没有男子那样直爽,常常在农忙时节,走村帮工送殷勤,晚上对唱山歌。通过劳动和交往,观察男子的心愿和表现。一旦看中某个男子,便千方百计找寻机会聊天说情。一经男方同意,一年半载之后,则招之"入赘"。
凡应招“入赘”的男青年,按惯例结婚时不收礼物,不备“嫁”妆,结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准备。男子“出嫁”那天,家中一般都不举行婚礼,不摆宴席。但女方的婚礼却很隆重,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要前来祝贺,必须杀鸡宰鸭,设宴招待。
当晚,家中还大放灯烛,请族中元老围桌商议,按本族姓氏和同辈男子的排行,给女婿改姓换名,女儿排为老几,女婿也排为老几;日后视为家中之子,同辈和他称兄道弟。即使他的年纪大于兄长,兄长也只能称之为弟。绝对禁忌"姐夫" "妹夫"之称。以后,子女一律随母姓。
年假,约么?到广西,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
深山乡村壮美四野 顶尖品质浑然天成
话壮体系广博精微 湖光水色山青月明
长按二维码 一键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