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书单】《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著)

没有寄情山水间的逍遥,

也没有身处田园的闲淡。

他,让石头回归石头,让花朵成为花朵。


今日推荐


【书名】大地上的事情

【作者】苇岸

【出版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

【标签】土地,节气,鸟,素食


作者简介

苇岸,原名马建国,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1998年,为写《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苇岸在家附近选择了一块农地,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间、地点,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笔记。1999年在病中写出最后一则《二十四节气:谷雨》,5 月19日因肝癌医治无效谢世,享年39岁。


图片来自网络


按照苇岸自己的意愿,他的亲友将他的骨灰伴着花瓣撒在故乡的麦田、树林与河水中。苇岸一生文字很少,不足二十万字。生前只留下一部《大地上的事情》,在病榻上编就了自己的第二本书《太阳升起以后》, 2000年5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推荐人:孙才真

来自丘陵起伏、瓜果丰盛的胶东半岛,对乡野感情深厚。爱植物,爱远游,爱运动。本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哲学和英语,2012年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师从刘华杰教授。硕士毕业论文主题是保护生物学史。


孙才真的推荐摘要

这是一本十分感人的散文集,出自一位同样感人的作家。苇岸,好比中国的梭罗,他醉心田野,对自然怀着纯真的爱,然而因病早逝,只留下有限的文字供后人怀念。


图片来自网络


这本集子共四辑,第一辑“大地上的事情”集合了七十五篇短小的散文,其中有两个段落专讲科学命名与本土命名,他认为“俗名对人类,永远具有‘情结’意义”。第二辑“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是苇岸用一年时间做的自然笔记。他选择田野中一个固定位置,每一个节气当天对着同一视域拍摄一张照片。准备好资料后他立即投入写作,但由于病情,只完整地完成了前六个节气。撇开文字,单是翻看一张张照片,看着麦田从新绿的芽儿涌成金黄的麦浪,就受到极温暖的触动。第三辑“去看白桦林”收录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苇岸的几次旅行经历,二是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他极为赞赏爱默生、梭罗、利奥波德等人,而他的文字也像爱默生、梭罗的文字一样,带着浪漫和神秘色彩。第四辑是苇岸日记选。

图片来自网络


在苇岸的文字中,我发现几个突出的词:“土地/泥土/田野”、“麻雀” 、“雪” 。他最爱泥土的颜色,也因此爱那些拥有泥土肤色的鸟儿,尤其是麻雀。雪像精灵,下过雪的大地像一头“垂首吃草的花斑母牛”。这些美丽的意象穿过长长的岁月,依然触动人心。


本文内容由 博物教育 推荐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