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 悄悄告诉你,如何创造“多一种可能”


———————

天地轮回,万木相生,

心手如一,扎根千载。


人类的诞生就像做了一场遥远的梦。


不同的出生环境,

产生了不同肤色的人种,

不同的成长方式,

也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西方人用石头,

敲敲打打,修完了一栋石楼。

中国人使木头,

叮叮当当,组装了一间木屋。


看似只是建材使用的原料的区别,

而实际上,

不同材料的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也形成了不同的可能



 ▲木头

01

用木千年,

古人看中的,是木头结构的稳定不变。



 ▲古建筑局部


中国的古建筑,

基本都是木建筑。


木建筑,

是木头之间一种奇妙的组合。


不费一颗钉,

没用一点儿胶。

千百年来,

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风雨不动安如山。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建筑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从公元857年(唐朝),保留千年至今,

堪称奇迹。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同一个方向的木头组合,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随着自然情况下木头水分的影响,或者十年,或者十五年,就会因为有的地方的木头的缩紧而自动松脱。


而古人的智慧就在这里了。


一切,

就像是木匠在搭建一个积木一样。

木建筑保持千年稳定的秘密就在于榫卯



 ▲榫卯拼接


▲榫卯结构示意图


榫卯,是两个结构的组合。

凸出部分叫(或叫榫头);

凹进部分叫(或叫榫眼、榫槽)。



▲榫卯结构示意图
 


“榫卯就活像是隐藏在两块木头里的灵魂。”



▲榫卯制作


用两个相反方向的力相互咬合,

张紧与松脱的力量相互抵消

而达到平衡


而一栋建筑里,

无数个榫卯的排列组合,

就会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榫卯结构


好像是木头,

悄无声息地弹了一段又一段琴曲,

而这首曲子,

余音绕梁直至今天。


和西方人不同,

中国古人虽然不用石头,

来堆砌一个千年不变的建筑。

却利用起自然的制衡之道

维护一份永恒的不变。


就像榫卯之间的相互制衡维持的平衡一样,

这份不变,与生死同理,与喜悲同样。


木枯木荣,

中国的生活之道,

就在树木的生长里。

02

千年用木,

古人看中的,是木头组合的多变。


木建筑啊,

除了利用榫卯结构来维持一种制衡,

保持建筑的千年稳定以外,

还可以出人意料地千变万化


不同地区的木建筑结构可以多种多样:

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干栏式……


北方多大木,于是抬梁式建筑应运而生。

南方多小木,于是穿斗式建筑合情合理。


抬梁式

抬梁式,又称叠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的一种建筑结构。

用大木作为横梁,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传到柱和地基上,由于横梁大木承担了屋顶的大部分重量,所以整栋建筑完全由几根横梁作为支撑而受力均衡

所以这种建筑形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扩大空间,在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


穿斗式

穿斗式,顾名思义,用穿枋把柱子串起来,形成一层层房架。

这种结构,多用较为细小的木头,一层层叠加,将屋顶的重力,一点点向下延伸,最终达到平衡。

由于这种建筑形式,需要木头的层层叠加,所以会减小室内空间

但是却可以节约大木。  


井干式、干栏式

虽然不如抬梁式穿斗式常用,

却也因地制宜地在部分地区使用着。

也增添着木头的一种可能性。


井干式

井干式,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

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

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窗上都受很大限制,因此通用程度不如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中国目前只在东北林区、西南山区尚有个别使用这种结构建造的房屋。


干栏式

干栏式,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

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等。


就像荒漠中也会生长出树木一样,

木建筑本身,就有着无限的可能,

而这所有的可能,

也源于对树木生命的尊重。


大到一栋房子,小到一扇门窗家具

琳琅满目,变化万千,

是哪里的木头,应该怎么用合适,

全部取材于木,而远出于木。



▲木作


“中国人不问何事,

皆富于换骨变形之才。”


这好比中国的字音字形,

平上去入四声,虽为同一声,

却变化出万千字。



▲木·发芽


其实,不变的总是根本,

变化的只是形式而已。


木房里生活,

木桌上吃放,

木床上睡觉……

木有千万,人亦有千万。



▲楠木


古人造房子以楠木为佳。楠木,生长五百年后,会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


百年来,

人际如烟,

万物轮回一年又一轮,

唯有木香如故。


自始至终,

不变的是取材于生命的感恩,

不变的是的正直制衡的中庸。

方寸木头之间,

由不变生变,

才能幻化无穷也。


纵横变与不变之间。

生命就多了一种又一种可能。



编辑 / 霁凡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赵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  


往期经典回顾

来自京扇子专选





本文为《京扇子》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