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石油大学校史上的“”(孙卓夫,何仁江)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石油大学校史上的“”

作者:余世诚  刘忆兰

 讲好身边的故事,弘扬正能量。我们要给大家讲述的,是咱们石油大学校史上“老革命”的故亊。
荣获两枚二级战功勋章的大校孙卓夫

在北京石油学院长期担任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的孙卓夫,也是一位红军时期就投入革命队伍的“老革命”。

他1935年加入中国,曾任中国南(宫)清(河)工委书记, 冀南特委军事委员;1938年转入八路军,,冀南抗日游击独立第二师政训处副主任,八路军青纵三团政治部主任,冀南区地委常委兼武装部长。1943年到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任冀南区武委总会主任,冀南军区参谋长,人民解放军冀南支队司令员。 1949年南下,担任湖南常德军分区副政委,湖南军区军政干校政委,,1955年授大校军衔及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转业,任北京石油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孙卓夫获得的二级独立自由和二级解放勋章

      孙副院长在我校工作十六年,他是一位有干劲、有魄力、不甘后进的校领导。他分抓哪方面工作,哪方面就红火。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带领各系党总支书记“抓伙房、抓食堂”很有成效。他领导的校体育训练队经几年拼搏,在北京高校运动会上获得女子总分第一、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足球队战胜了“国脚”体院队,校登山队和国家队一起登上了我国第二高峰贡格尔久别峰。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孙副院长分抓的体育和文娱,被公认为“北京石油学院两枝花”,成为校史上的亮点。他总是保持着军人的昂扬威仪,给几代校友留下了难忘印象。,这位 “老革命”就被抛出,受尽了批斗之苦。 1972年10月调离石油学院,后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病逝于石家庄。
1960年,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被石油部命名为教育工作标兵,炼制系主任朱亚杰和北京石油学院副院长孙卓夫在领奖台上。


叔侄一起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何仁江
此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有一位亲自参加过长征的调进北京石油学院,他就是曾任校党委常委兼总务处长的何仁江。

他是1933年在故乡四川仪陇县参加红军的。那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他的故乡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才十三岁给地主当放牛娃的何仁江,在二叔何易洪的带领下加入了红军队伍,当了一名卫生员。同年10月加入青年团。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奉命长征,从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师结束,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一万余里。红四方面军长征中经受过更大的苦难,曾三次穿越草地,历程悲壮。在长征中第一次过草地时,何仁江的二叔何易洪牺牲了,他本人在红军大哥哥们的照顾下,九死一生才得以生还。到达延安后,党送他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了一个时期,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其后又回到部队从亊卫生医疗工作。在八路军三八五旅、河南军区豫西支队等部,历任卫生队长、卫生所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仍在部队从事卫生工作。在战争岁月里何仁江多次负伤、多次立功、多次受奖。全国解放后在解放军某部任师卫生处主任,1955年授中校军衔,1957荣获八一、独立自由、解放三枚三级勋章。1960年转业到我校工作,历任党办、校办主任和总务处长。师生们很崇拜这位,总想听他多讲一些红军长征的传奇故事。但他从不夸夸其谈自己,而是以行动彰显“”的本色。他吃过大苦,所以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作为总务处长更加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想了许多办法,和院长、书记一起,带领全校平安度过了那段饥饿的岁月。作为,他来自农民,和工农子弟兵一起摸爬滚打、出生入死,更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无论在教师知识分子中或后勤普通员工中,他都广交朋友,平等相待,毫无“老革命”、“”的优越感和架子。他在北京石油学院一直工作到迁校东营,1975年因车祸受伤,1977年回北京治疗,1981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老革命孙卓夫,何仁江,单巩同志合影

石油大学许多老校友至今仍念念不忘这位曾在我校工作二十余年,走完其人生最后路程的何仁江。他的故乡人民更是不忘他们“叔侄双红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四川巴中市修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把二叔“何易洪”的英名与十万红军烈士姓名一同刻在“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基座上之上,又在碑林中为何仁江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该碑林是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修建以来已有三百万人前来瞻仰,成为红色旅游著名景区。
巴中“红军将帅碑林”中的何仁江纪念碑

编辑:赵俊杰,刘津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