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异化的冥婚风俗,需关注的农村生态 | 评论之星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近年来因“配阴婚”而引发的故意杀人、盗窃尸体、敲诈勒索及诈骗等刑事案件在多地均有发生。澎湃新闻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阴婚”为关键词检索发现,从2009年到2015年,共有34份相关裁判文书,涉及23起刑案,案发地包含了陕西、山西、甘肃、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及黑龙江8个省份。

  

笔者对于冥婚最初的印象,是来源早期港台电影里的画面,阴森的色调和配乐让人觉得十分恐怖,很难想象发生在真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中国新闻周刊》曾发布一组调查报道——《中国冥婚调查:15万元以下连骨头都买不到》,报道里说,在山西等地,若有未婚男子不幸去世,父母会为儿子寻找“门当户对”的未婚女尸,将两具尸骨合葬在一起,便算两人在阴间结为夫妻。

  

“冥婚”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民俗。但是在此现象之下,近年来发生关联案件的面目却是以盗尸利益链、“杀人卖鬼妻”等出现的,民俗逐渐异化为别人眼里的恶俗。早在2007年,有媒体也曾就此类事件做出报道——《宋天堂杀人卖尸配阴婚事件调查》,里面有一段话精准而客观地描述出了当前某些地方的农村社会生态:乡村“配阴婚”的习俗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死灰复燃。多个偶然聚集而成的荒诞,诠释出正在进步的中国农村的另一面。

  

由此造成的环境、伦理、犯罪等因素正在慢慢包围这一被异化的风俗。除了社会道德的冲击之外,买卖尸骨,甚至杀人,是争议的核心,也是肮脏的金钱利益在一步步推动的过程。发展到现在,造成这种尸骨“价高者得”的畸形买卖市场,危害不可谓不深。有人不惜杀人卖尸,导致人心惶惶,活人也有危险,像被虎视眈眈的猎物。

  

在问答社区知乎上,一位网友展示了一个90年代的例子:某个女孩因得了急病,被家人认为活不成了,便匆忙被许配“冥婚”,男方父母可以说是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最后女孩病愈,由此引发双方一场不小的闹剧。

  

这类民俗何以异化至此?我们可以看到,贫穷、愚昧、落后等标签是“冥婚”这一现象出现的农村地区人们最明显的特征。这些地区中,“娶妻难”几乎是当地农村大多数单身男性的痛点。农村如今不菲的彩礼再加上建新房等其他投入,娶一个媳妇往往会耗尽一个家庭多年的积蓄。而对相对贫困的男性来说,只有一条路——打光棍。亡故之后家属为循传统而对尸体进行婚配,以慰亡灵。有的家庭为了亡者能有一个好的“婚配”,则倾尽家里的积蓄,到最后可能还要面临人财两空的局面:因为尸体买卖造成的犯罪,还可能对簿公堂。

  

山西当地的政府对此类可能造成犯罪的行为已经采取行动,效果如何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逐利本性驱使,恐怕短期内难以见效。亡者的归亡者,不过活人的难题又该如何解呢?畸高彩礼和光棍村的背后,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农村剩男问题日益严峻。笔者的老师在实地调研时曾经去过一个偏远村庄,按他的说法,村子除了鸡是母的之外,剩下的全是娶不到老婆的光棍。

  

2014年末,有调查指出,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有学者判断,光棍危机可能于2020年后全面爆发。 “经济贫困型”的农村剩男则是真正难以娶妻的一群人,不难推断,如果这一群体的刚性需求难以满足的话,又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潜在威胁。

  

另外,如果他们生前未能娶上老婆,死后又该怎么办?会不会又是新一轮的“买妻”?人间光棍多,没想到阴间光棍也多,所以阴配如此昂贵。异化的“冥婚”风俗之下,这样的农村社会生态更加值得我们关注。文/梁煖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