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城——弥勒

弥勒市位于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素称红河州“北大门”,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316公里,市内交通四通八达,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滇越铁路沿西境跨越78公里,有G80广昆高速公路经过,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2013年1月,,: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市弥勒市,由云南省直管,红河州代管。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

弥勒市,这座城居然以佛同名,因此被誉为“佛城”。这座小城为何名与佛同,众说纷坛。只记得有一个传说是这样传下来的:很久以前,有一位高僧,法名如玉,在鸡足山弥勒院任住持。有一次坐禅,将进禅境时,突然见弥勒尊佛笑呵呵飘然而至。如玉忙向佛祖跪拜,道:“我佛慈悲,弟子如玉在此修行,持戒入定已有多年,终未成慧,今日幸得见尊佛,求当面为弟子开悟,指示醒觉之道”。

弥勒佛笑而不答,飘然而去,如玉紧紧追赶。朦胧中,见弥勒降祥云于一个充满灵气的山头,似回头向他微笑。突然一道金光闪过,佛祖顿时隐去。如玉认定那地方的山形地貌。从此告别了修持多年的鸡足山弥勒禅院,云游四方。他爬山涉水四处找寻,找遍了多少名山大川,访遍了多少名寺古刹,总寻不到那块灵山福地。

一日,他来至一座山中,实在过于累乏,就靠着一棵大树小憩,朦胧之中又见弥勒笑呵呵立于面前。如玉忙伏地跪拜,拜毕抬头看时,只见前面飞云流霞中显出一座山头,酷似弥勒端座。如玉细观四周山水,但见这里岩峰峻秀、林泉幽美,蓊郁苍翠,灵气氤氲。他认准这里就是弥勒显圣之地。于是就在山中住了下来,四出化缘。不久,在一座叫锦屏的山头上建起寺院,专门供奉弥勒佛,冠名“弥勒寺”。如玉即在此普播梵音,接纳信众,一时法席昌隆,香火兴盛。


事情就是这样巧,这一带原有一个夷人的部落,酋长名木勒,因夷人口音“木勒”与“弥勒”相近,故而城以“弥勒”冠之。,有史载曰:“州以弥勒名,其治好佛”。因此,被誉为“佛城”……



关于弥勒佛

弥勒佛是 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在我国弥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表示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

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

云南弥勒市弥勒寺

迭嶂云空青欲滴,平林雨过绿难收。

不劳妆点偏然秀,却自岭峋分外幽。

寄语群公当暇日,须从此地一优游。

这是许多国内外游客到滇南胜地———有“中华锦屏”之称的弥勒寺一游之后的写照。

弥勒显圣之所 佛光普照之地

始建于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的弥勒寺,从建寺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是弥勒市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落。《新纂云南通志》载:“天启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锦屏,募资兴建弥勒寺,州内盛行。”

弥勒寺位于弥勒市区北10公里的西三乡锦屏山上,寺庙周围森林密布,林荫流翠,寺前出一清泉,泉水泻玉。一面八米高,二十米宽的石砌长壁上写有草书“飞云流霞”四个大字。这里是避暑的好地方,常有游客登临;这里有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弥勒寺”匾额,这里是滇东南胜地之一,常年庙会不断,尤以正月初九最盛;这里的泉水清莹洁净,相传初生婴儿用该泉水洗涤即健康聪灵,故称为“佛泉”。登弥勒寺回廊远眺,整个弥勒坝尽收眼底。

弥勒寺因塑有弥勒佛像而得名,它与弥勒市名巧合在一起,于是有人疑为有了弥勒寺才有弥勒市之名,推而演化出一个弥勒佛的“佛城”。弥勒市与弥勒佛的联系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按历史溯源则截然是两回事。清乾隆《弥勒州志》载:“弥勒汉属牂牁郡。唐昔些么徒蛮之裔弥勒居之,故名其部为弥勒部。元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中改千户总把,领吉输、裒恶、部笼、阿育四千户,属广西路。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为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称弥勒县,相沿至今。弥勒部是古代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弥勒其人率领的一个部族。

弥勒寺拥有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四院,建筑风格恢宏大气,集弥勒强巴相、弥勒思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布袋相、弥勒天冠相之绝致,遂成“弥勒道场”之大寺。山门上方,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题写的“弥勒寺”三个鎏金大字格外引人瞩目。锦屏山上,.99米弥勒大佛(弥勒布袋相)于1999年12月落成,行车至接近弥勒市区的公路旁,远远地就可看到这尊金光灿灿的大佛。沿1999级台阶绵延而上,千年梯田、百年古树尽收眼底,潺潺清泉灵秀无方,感慨“旅游胜地”之不虚。

弥勒寺是个诱人、迷人的景点,明代葛一龙《弥勒寺》诗写:

“一宇嵌山窟,重重开晓烟。青飞岩下水,绿覆树头天。

境僻耽幽寂,僧高净俗缘。不知州与寺,名立竞谁先?”

他的后两句先后已有定论,今人当不是悬案。

弥勒寺在昆河公路一例,出花口即可见。如今已修葺一新,游客入弥勒,可别忘了登弥勒寺参拜一番,对着弥勒佛哈哈一笑,则难容之事大肚能容,可笑之人一笑了之,将爽心怡性也。

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东部山岭表层多为风化土壤,广为草丛,灌木和乔木覆盖;山岭之间有谷地,耕地多散布于谷地和平坝中。最高点位于新哨东面的金顶山,海拔约2315米,最低点为南盘江出境处,海拔约862米。

市境南北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境内有三个大坝子,即弥勒坝(土地面积2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亩),竹朋坝(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万亩),虹溪坝(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另有10平方公里以上小坝14个,面积389平方公里。全市2002年年末总耕地面积53.1万亩。其中:水田16.62万亩,占31.2%,旱地36.59万亩,占68.8%,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24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