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那故乡的童谣

我的故乡岩科落,坐落在湘渝边陲的八面山二岩脚下。夏日的骄阳,冬天的冰雪,磨练出故乡人民坚韧的品格;土家人、苗家人和睦相处,努力建设着共同的家园。我从小耳濡目染的民间儿歌,像故乡的山涧小溪流,陪伴我走过漫长的岁月长河。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讲故事,不能说与幼时的歌谣没有关系。这些歌谣,它让我们亲近自然,认识生活;它饱含着亲人对孩子的呵护和期盼,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它凝结着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无不开发着我们的聪明才智。

故乡的童谣有适合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故乡的童谣内容丰富,想象奇特;同时,这些童谣念起来朗朗上口,有的还可以传唱。我这里就从内容上,把它大致分为三种,即日常生活类,游戏类,和猜谜类。其中,那极富动感的游戏类童谣,始终萦绕着我的脑海。

随着年岁的增长,大约到了6、7岁,我们就开始玩捉迷藏之类的游戏了 。

哪个是要捉人的呢?就是那个“强盗”,其余的人,赶快躲去吧!

这是配合着玩捉迷藏游戏之类的歌谣。这种游戏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尤其晚上,因为天黑嘛,玩捉迷藏游戏特别有趣。那时,农家的生活比较清苦,大人劳累,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多一点。也没有什么多的娱乐项目嘛,不像现在孩子们玩手机,打游戏等。遥想当年我和同伴们,在清风月朗的夜晚,唱着玩捉迷藏游戏的歌谣,消失在朦胧夜色之中……

感谢故乡那极富动感的游戏类童谣啊,帮我度过了那个清贫而快乐的年代。

这是极适合2岁左右的幼儿歌谣。GA家,土家话,就是外公、外婆家。把自己的孩子比喻成一条虫,这是一种自虐式的愉快性拟物修辞手法的运用。虫,小动物,好飞翔。能够飞起来,也是大人对自己孩子的期盼啊!哪个孩子不想飞到GA家去?到了GA家,有好东西吃,有玩的伙伴……这首老人家教育孩子撒娇似的歌谣,听起来亲切,让人难忘。

我母亲很辛苦,到生产队劳动,积极肯干,队里有3个下放的知青,都要接受我妈这样的贫下中农再教育。但我婆婆乐于给我教这首歌。我外公外婆早亡,但有舅舅在,他老人家对我极好。我每次往舅舅家去,他总是把好东西拿来让我吃,哪有不打蛋、哪有不赶狗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婆婆照看我的时间多,她给我教了些取笑我GA公、GA婆的歌谣:

特别是最后一句,极富有生活情趣。猫儿,麻雀,这些嘴馋的小动物,本来就可爱;加上我现在的东西反正吃不完,就让你们夹去好了。

还有,比如:烟子烟,莫熏我,我是天上梅花朵。

狗夹柴,猫烧火,老鼠子来了打家伙。

这首歌谣,比喻新奇,大胆,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生活趣味,能给人美的享受。

山地人,冬天来了,冷得很,要烤火;柴又是半阴干的,自然是烟火缭绕。几个或者十几个小孩围坐在一起,一边吹火,一边唱着歌谣,烟子来,烟子去,火还是慢慢地大了起来。这当中,小朋友们,往往会动脚动手,开开玩笑什么的,谁也不会当真。

当然,还有不少有关自然现象的,上观天文,下涉地理,往往给人以美妙的遐想。

哪晓得是个砍柴人。

月亮像块大月饼。古人认为一年当中,只数八月十五这天晚上,月亮最大最亮的了,所以才有这个比喻。张果老是八仙之一,但他没有到月亮去的份;砍柴人是吴刚,虽然他看起来老实巴交,其实是犯错误了而被罚砍桂花树的。

有朋友跟我谈过童谣和儿歌的区别问题。从形式上看,童谣主要是“说”出来的,儿歌主要是“唱”出来的。进一步分析,童谣大多是孩子们或大人编出来的顺口溜,适合“说”出来,显得“俗”一些;相反,儿歌往往经过大人或孩子们的加工、提炼,显得“雅”一些,因为要适合“唱”嘛。所以,像儿歌往往在城市吃香一样,童谣在农村很受喜爱。

中国直到现在也是农村人居多,这也是童谣经历岁月的长河,时代传唱的原因。哪个时代没有农村的人往城市流动呢,只不过现代社会这种流动愈来愈剧烈而已。住在城市的人,你把他户口翻三代,不,只要翻两代,有几个不是从农村出来的?童谣自然留在了他们心中。

童谣是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给我们心智以启发,能够给我们德育以感化,同时还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反映着人间的真善美。

今天,我特意同大家分享一下,故乡那启人心智的猜谜类童谣,真是叫我思念到如今啊!

如:神州一个兵,头上顶个针,往上火一烧,马上往天上跑。

分别指的是星星,坟墓,冰和桥。

相信读者网友自己也能回忆不少儿时的童谣吧?特别是那些猜谜类童谣,是不是让我们的头脑格外开窍呢?

总之,这些谜语的谜面不仅形象生动,又能活跃思维,启人心智。当然,猜谜如同看魔术,“道破不值一文钱。”你实在猜不到,别人把答案一公布,你一定恍然大悟:“哦,是它!”

童谣声声里,乡思又一年。我的童谣话题,今天就要结束了。我相信网友们和我一样,我们唱着童谣,品味着亲人对我的爱抚;我们爱唱童谣,它寄托着我对生活的憧憬。家乡的童谣,一年一年的传唱着,总是让故乡的游子魂牵梦萦。

啊,远方,那故乡的童谣。你将在你的儿女中世代传唱,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