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医生离世前最后一个快递是压缩饼干”的热搜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此话题的主人公是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杨文军教授。18日,大众网·海报新闻刊发《山东医生“最后医嘱”感动全网 妻子:一摞摞药方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一文,收到了很多网友留言,他们赞叹杨医生的医者仁心,并向其致敬。19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对话杨文军医生此前看诊的患者和学生,向读者还原一位工作中文军医生的形象。
患者反馈的她和杨文军医生之间的故事
对于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崔女士来说,生育曾是摆在面前难以跨过的一道坎。
通过激素等治疗,只能保证生理期的到来,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育的问题。由于崔女士的母亲患有糖尿病,都是找杨文军医生治疗,崔女士也通过母亲找到了杨医生看诊。
“我大概两周去一次,每次全部的药加起来也就200块钱左右,很便宜了。我朋友在外地看诊,也是想解决生育问题,她每次都要花费400多,而且大夫还给她开一些在外面药店销售的保健品。”崔女士说,杨文军医生给患者开药,便宜是最主要的,而且非常有效。“他每次看病的态度都很亲切、温和,给我调整的也不仅仅是多囊,还兼顾了我的睡眠、饮食、出汗等情况。”在她喝了文军医生开的中药后第1个月,生理期就正常了,配合着耳穴压豆等,效果神奇。满打满算只吃了3个月的中药,竟然怀上了宝宝!
如今,崔女士的宝宝已经3个月了,她原本想等过几个月孩子大一些时,再带着孩子出门,抱给杨大夫看看,“想让他看看,这是在他的治疗下,孕育出的小生命,可是没想到……”崔女士没想到,杨文军医生的生命会永远地定格在49岁,“他真的太年轻了。”
在追悼会之前,崔女士就和家人前往文军医生家拜访,“我们原本是想表达对杨医生的感激和悼念,但是他妻子特别在门口写了个通知:谢绝花圈和礼金。”当得知文军大夫的爱人在征集患者与文军大夫的故事,以便将来讲给孩子听时,崔女士希望借助这次采访呼吁各位找文军大夫看过病的患者,多多贡献出自己与文军大夫的故事。
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从单排进入到双排再到三排
据杨文军大夫的学生王璞回忆,11月6日,文军医生追悼会举行。当天,包括医院的领导、同事、学生等都到现场进行了送别,还有一些得知消息的患者,也自发前去悼念。
“有很多年纪比较大的同事都来得比较早,因为老师平时在医院里人缘特别好。”王璞称,当天前去吊唁的人原本排成单排进入,后来因为人太多了,就改成两排人一起进,再后来又变成三排人一起进,“个别仪式进行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因为现场人员确实比较多,大家都尽量克服困难前往,由于当时疫情比较明显,一些人因为疫情防控没能赶来送老师最后一程,都觉得很遗憾。”王璞说,文军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一直都很和谐,因为文军大夫原本的脾气性格就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因而对病人很耐心,说话不紧不慢,而且病人对文军医生的医术、人品、医德等都非常信服,“他的新病号、老病号都很多,所以每次要求加号,他都不拒绝。为什么中午他一直吃压缩饼干?就因为本来半天40多个号源,老师自己加号就加到了60多个。他中午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去吃饭,就吃点压缩饼干顶一顶,然后下午还得再接着上门诊。”
在王璞看来,网上各种患者感谢杨文军医生的留言都是最真实的反馈,他们认可文军医生,文军医生对所有患者的态度都很亲切,“包括我们学生,我们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从湖南等外省或从济南之外赶过来的,为什么我们会克服疫情等困难、想尽办法参加老师的葬礼?就因为感情在这儿,就因为老师对待我们每个学生,包括每个病人都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