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娃的教育方面,似乎从一出生就开始你追我赶——
娃还在腹中,就早早安排上了胎教;
12岁神童何宜德的爸爸,便是将“赢在起跑线”上贯彻到了极致的家长,孩子在他的教育下,就像是坐上了火箭——
但晨妈仔细了解了下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却不由得心疼起了这位“神童”,他真的承受了太多太多.......
比如他爸规定每天锻炼8小时,甚至3岁的时候就要在雪地里裸跑。
这样的“鹰式教育”无疑太过残酷,何宜德也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希望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尽管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天才,但你没办法让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成为音乐家。
相反,如果用力过猛,不仅会给孩子带来一个苦涩的童年,还会让他们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朋友凌姐早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在一众焦虑的家长显得特别淡然。
但她的淡然并不等于淡漠,而是相比于其他家长的“鸡娃”式育儿,更多了点从容。
尤其是她家女儿刚学画那段时间,别的家长每天要求娃一天画十张,她呢不紧不慢的,女儿爱画就画,不爱画就歇歇。
别人都说她不操心,但晨妈知道并非如此。
她从不强迫孩子去练习,而是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周末带娃去看画展、家中开辟了“涂鸦墙”、手绘装饰品......
要想孩子成才,家长绝不能越俎代庖,要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
有些家长误解她:难道就不怕孩子比不过别人吗?怎么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呢?
她笑笑,说自己一直觉得孩子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
说起来,凌姐一直是个比较开明的家长,她和我们聊起育儿经时,也一直告诉我们“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善良的人”。
现在她女儿不光是小小艺术家,而且人缘还特别好,不光是身边小伙伴们的专属“画师”,还经常会把参加比赛获得的小奖品送给好朋友们~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晨妈能理解不少家长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心态,但有时候“用力过猛”可能会造成反作用。
就像那个日均作诗2000首的岑怡诺,我们看不到她那个年纪应有的天真烂漫,只有“伪成功学”的俗气与追名逐利的野心。
看过她演讲的人都唏嘘不已:是个好苗子,不过真的太可惜了。
所以仔细想想,什么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呢?
在晨妈看来,就像凌姐一直所说的的“既要头脑闪光,又要思想闪光”。
分数成绩是比较重要,但我们也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成为一个更有爱、善良的人。
下雨天,一个4岁的小女孩为蜗牛撑了30MIN的伞,说是要送小蜗牛回家。
原来,她担心小蜗牛爸爸妈妈没来接它,才给它打伞。
不少网友被感动到了,但更令晨妈感动的却是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
她不仅没有觉得孩子在雨里撑伞是“犯傻”,而且还陪着孩子将蜗牛“送回了家”。
孩子就如同一本空白的书卷,而父母就像是那个提笔写字的人。
比起装帧精美,我们更希望这是一本深刻隽永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