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孩子的一举一动里,都会若隐若现带有父母的影子。家庭教育,更像是一场模仿的游戏,父母是一面镜子,孩子有样学样。
所谓言传身教,其实很多时候,身教的作用是大于言传的。有孩子的可能深有体会,在家里你不用多说什么,孩子就会从你的动作里模仿领悟。
耳濡目染下,如果父母正直,孩子多半不会不明事理,反之亦然。那些问题少年,往往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没有受到良好的熏陶,放任自流,成为无人修整的树苗。
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女子,正常行驶在路上,可能是看路边所有的共享单车都不顺眼,于是所到之处,所有的单车都被她踢倒在地,一片狼藉。
网友看完后很愤怒:人的素质真的有高低之分。试想一下,普通人行走在路上,看到一辆倒了的车子或者没有井盖的下水道,都会尽绵薄之力,扶起来抑或是设个警示牌。
这名女子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素质,属于主动出击的“破坏性”人格。退一万步,假如说这些单车影响到了正常驾驶,发泄情绪,倒也情有可原。
但问题是单车有序排列,没有占用非机动车道,也没有影响交通,却无缘无故被踢倒,实在说不过去。
最重要的是,当这位女子在做出如此不雅动作的时候,她的孩子,就在车座后面坐着。
这样“以身作则”的父母,怎么能期待孩子从他们身上学到正能量的东西?
可以预知,将来的他们,即便不有样学样,也一定认为这样搞破坏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他们亲眼所见,父母就是这么做的。
好的习惯和传统即使强调一百遍,孩子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但坏的行为,只需要演示一次,孩子就能掌握“要领”。
这名女子在做如此行为的时候,可能忘记了自己的另一重身份——父母。或者她压根觉得,这么做无所谓。
教育两个字,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有一个细节,却越来越被忽视,那就是父母发挥的作用。
学校里学的,都是一些文化知识,所学如何,在最终考试的成绩上会一目了然。但父母的陪伴和平时陪伴时候的感化,却体现在孩子的素质和人格上,这种“成绩”,只有到社会上检验才有所结果。
不求每位父母都能做到“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但愿为人父母,在有一些低素质的动作的时候,能多想一步,我这么做,孩子看到,他会为替我自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