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历和未经历过父母吼叫的孩子,差距太大,尤其在长大后

说起孩子被吼着教育这件事,我真的是有亲身经历过。邻居是个大嗓门,她的教育方式基本都是靠吼,靠“恐吓”的,最终能够达到一个把孩子怔住的效果,让孩子害怕到不敢反抗。有一次,邻居的孩子在小区里的平台上跟我家小孩玩,我去喊我家孩儿吃晚饭,只见他一脸不开心地说还想跟我家宝儿玩一会儿,于是我叫他去我家里玩,他却说“我不敢去,我妈妈要是知道我去你家了,又要骂我了,她可是我们家最厉害的”。我有点吃惊,到底是被骂成什么样,才能让孩子这样闻风丧胆呢?

话又说回来,估计每个妈妈也都不想成为宝宝心中那个“母老虎”,但是妈妈们总是以“都是为了孩子好”的理由,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一顿数落,看着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我又开始后悔不已。

实际上,对孩子大吼大叫,非但不会有利于孩子的生长,还会对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到底有哪些伤害呢,我们一起来理一理。

小时候被大吼大叫的孩子不喜欢跟人打交道,情商相对较低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跟他会不会察言观色,会不会为人处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跟情商有关系。很多家长却忽略了情商的培养,整个家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硝烟”,一不留神就会引发“战争”,孩子在一个家庭总是处在一个弱势的状态,很难培养较高的情商,还会让孩子养成爱发脾气,自私的性格。

就拿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来说,老大跟老二抢东西,父母一般都会偏袒小的,直接抢过来给老二,并且训斥老大为什么不让着小的,为什么不知道分享!老大就会觉得“分享即被侵占”,长大以后,与人合作的信任度和能力就会很弱。而换着心平气和的方式,将孩子争抢的问题化解成共同玩耍的结果,结果就大不相同了,似乎两个人一起玩会更有趣,孩子们也会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父母善于跟孩子沟通,心平气和的交流,引导式的教育似乎更能够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情商也会提高。

说真的,我一点都不想去大婶子家串门,因为他们家每次吃饭都是鸡飞狗跳的,很难安安静静的吃一顿。大婶子有两个孙子,一男一女。两兄妹总是玩着玩着就红了脸,一个不让一个,打架也是常有的事儿。嫂子也是不包庇不偏袒,总是每个人都收拾一顿,轻则大吼,重则享受皮肉之苦。侄子现在也上小学四年级了,脾气真是得了亲妈的真传,暴躁的没法形容。

小时候孩子最能依靠的就是父母了,吵架了打架了,跟父母倾诉,情绪发泄出来,身心就能得到缓解。但如果父母只知道数落孩子打孩子,孩子肯定只会自己藏着掖着,不会说出来。久而久之,情绪长期无处释放,身体的激素水平就会不断升高,火气变大,自然就会容易发火,暴躁。似乎我们班级里的“小恶霸”,大多就是父母爱吼叫,耳濡目染之下,就会觉得对他人大喊大叫或者打架都没什么,因为他们根本就意识不到这是一件很恶劣的事情。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从小就被父母吼着长大的孩子,内心会极度的缺乏安全。父母生气的时候总喜欢对孩子说“我不爱你了”“我不要你了”等等一些气话,但是孩子的内心不会觉得父母就是吓吓我,而是会认为要想得到父母的爱,就得达到他们的要求,要听话,他们才会爱我喜欢我。不难发现那些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很小就学会了看眼色,父母的一个眼神就知道要做什么,甚至做任何事情都得“请示”一下父母,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的,这种极度的不自信显得孩子特别的缺安全感。

父母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够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不难发现父母的脾气好性格好的家庭,每天欢声笑语,和和气气的,幸福感都会倍增。而这种家庭会不断的复制下去,父母的处事风格,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对社会更友好。

父母是公认的最难职业,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父母更是难上加难。情绪也是很难控制的一个不可变量,每个父母都有“失控”的时候,对孩子大吼大叫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吼完孩子后,后悔自责的同时,别忘了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