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更好地进行观察的七种方式

孩子的观察力并不是等到写作文了才去观察,而是从小就可以进行的能力训练。生活中就要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观察身边各种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等。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幼儿最开始学观察的时候都是喜欢看动的物体。比如地上的蚂蚁,蚯蚓,花丛里飞舞的蝴蝶,蜜蜂等。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他观察这种小动物,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

有一种作文方法叫“五感法”,就是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与想象。感觉器官也是观察的手段与途径,手触摸,眼睛看,耳朵听,手触摸,嘴巴尝,鼻子闻,用这些方式获得各种事物的颜色,味道,形状,质地等。

可以引导孩子有目的的细致地观察某一事物,可以用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明显特征到隐蔽特征的观察原则进行观察。

孩子在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比如观察蜜蜂时,可以问孩子“蜜蜂是怎么叫呢?它在干嘛呀?”“你觉得这朵蘑菇像什么呢”等等。激发孩子的大脑想象。

当我们出去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停下来观察一样东西,我们不要急着催促他走。家长允许孩子通过这种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要对这种能力进行保护,粗暴打断会破坏孩子的观察力。

孩子观察力的强弱和孩子的视野是否开阔有关。作为家长,我们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让孩子多去户外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的外部感官得到更多地刺激,保持敏感度,也能锻炼孩子的大脑机能,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孩子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父母引导孩子去观察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那么孩子的感受力和观察力都会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