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压力也逐渐增大,总是能看到一些成年人崩溃的瞬间,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
每当看到新闻爆出某某在哪里轻生的事件内心都是五味杂谈的感受,从一些医疗机构看到的大数据中显示,当下很多疾病总体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很多病不再是老年人专属或者年轻人专属。
很多疾病会同样发生在低年龄的小孩身上,父母背负巨大生活压力下殊不知孩子也在默默承受,孩子的世界本该是快乐简单的,但是总能看到年纪很小的小孩得抑郁症或者叛逆期的孩自寻短见。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很多父母自己经历困苦生活不想让孩子再像自己,过早让孩子承受竞争下的学习压力,一旦过度就会适得其反。
01来自一位妈妈的崩溃,只因为自己10岁孩子得了抑郁症
之前看到过一则来自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微博,情感障碍病房的门诊室外总会有父母带着孩子,刘兰英主任面对这样的场景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根据医院的病人年龄数据显示10岁的抑郁症还不是最小。
刘主任正在会诊的是一个10岁女孩,显然在一旁的妈妈非常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刘主任温声细语告知一旁的妈妈,只是轻度抑郁症可以通过治疗恢复。妈妈得知这样的会诊结果止不住流泪,因为在父母眼里孩子一直很优秀,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再一次考试失利后受到老师批评。
就是从老师这一次的批评中孩子受到较大打击,随后的几天只要到学校孩子头疼剧烈,整个人在课堂中极度紧张,完全不能集中精力。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孩子的成绩从前几名掉到百名之后,学校老师找孩子家长谈话,家长回家后对孩子是无休止的指责。
孩子在父母身上并没有找到理解和关爱,父母只关注到孩子成绩一落千丈,而没有关注出现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长此以往孩子还出现了拉肚子等其他身体情况。睡眠质量严重变差,孩子经常做关于学校的噩梦,孩子父母感受到事态不对才看心理专科,通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刘主任开始尝试绘画治疗,让孩子把内心的想法用画画表达出来,每次来复诊刘主任通过观察绘画的色彩感和内容分析,从一开始的单一色彩和内容到丰富。一次次的复诊后,刘主任在孩子的画作中感受到了改变,内心世界在慢慢打开,聊天中的话语也多起来了。
但是孩子依旧对上学的事情比较恐惧,刘主任又一次开始了系统脱敏治疗,从孩子的课本知识和简单的习题开始,父母在家陪同孩子简单轻松的学习。父母经常陪伴孩子到学校周边购物吃饭,慢慢陪孩子进入学校教室,慢慢的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成绩也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通过刘主任的采访得知,门诊中患病的一半都是青少年,最小年纪是8岁,听到这样的数据确实令人惊心。抑郁症患者需要极大的关怀和理解,很多人不了解抑郁症,认为没有那么严重,但是抑郁症患者真的不是矫情。他们是真的生病了,那些明星艺人患上抑郁症死去的不少,大人都不能很好自愈的抑郁症,更不要说年纪小的孩子。
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不要被孩子的学习成绩冲昏头脑,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不允许有失误和下降。这样的孩子内心长期承受巨大压力,偶尔的失败还不能得到父母的理解,那很有可能就是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父母不要等到孩子病重才有所反应。
关注未成年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学校,针对抑郁症年龄化越来越低的现状,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将抑郁症的筛除纳入学生的常规体检项目。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抑郁症防治服务和评估体系,像一些高等院校会直接配置心理医师和咨询师,各大专科医院也会定期进行宣传活动,只有各方努力才能有效预防治理。
正是因为这些令人惊心胆魄的医院数据,还有频繁出现的未成年人承受不住学习压力而轻生的事件,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双减政策,从孩子学习的根本问题上实行减负。压力太大导致学生身体和心理无限被透支,然而有些父母依旧不以为然,很多时候自己没有经历的事就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危险时刻在身边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