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绘画,因为孩子正处在图文思维的时期,喜欢丰富的色彩,孩子们还不会过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更多的时候会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下面的文字是新疆石河子明慧幼儿园的一名幼儿老师所写的教学日志,通过这篇教学日志,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画是如何表达其内心世界的,而老师又是使用何种方法帮助孩子获得了真实的改变!
这是一个五岁孩子画的,他叫川川,是这个学期刚转到这个幼儿园就读。
刚开始看到他的画,我以为他喜欢机器人,所以画了一个机器人。
我就笑着对他说:“川川,你的机器人画得好特别呀!”
川川说:“老师,不是的,画的是爸爸!”
我好奇并认真地问川川:“为什么爸爸是这个样子呢?”
川川嘟着嘴说:“哼,爸爸是魔鬼,经常打我骂我逼着我学习,经常与妈妈在家吵架打架。”
我暗自留心,想着等课下碰到川川妈妈时和她详细了解一下情况。
放学后,川川妈妈来接他时,我特意请副班老师和川川多玩一会儿,而我和川川妈妈进行了详细的交流。
我把川川对他画中爸爸的评价告诉川川妈妈,想听听川川妈妈的看法。
川川妈妈说:“川川爸爸是个暴躁脾气,川川比较聪明,但是有些多动,也很调皮。有时候川川爸爸因为工作不顺,或者川川不听话,就会打他骂他,下手也没有轻重,川川就害怕爸爸。
我有时候看不下去,就会和他爸爸争执起来,他爸爸也毫不相让,所以两个人甚至在孩子面前吵起来,有一次还大打出手,川川吓得哇哇大哭,从那以后他就有点恨爸爸。”
听了川川妈妈的话,我有点心疼川川,这么小的孩子,正是需要道德与仁爱的正向性能量滋养其稚嫩身心的时候,可是川川爸爸却用暴力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的生长遇到了创伤性的破坏。
于是我问川川妈妈:“川川在上一个幼儿园和小朋友之间相处得怎样?”
川川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川川在幼儿园有点不安生,午睡时经常大喊大叫,把整个幼儿园的孩子闹醒。他还和爸爸学会了翻白眼、摔东西,有时候小朋友惹到他了,他就推打小朋友,还咬人,情绪特别不稳定。听朋友介绍你们这个国学幼儿园把孩子的性格培养得特别好,所以我们才决定转学到你们这里。”
我说:“谢谢您对我们的信任,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孩子长期处在暴躁的家庭氛围里,这样孩子长大了也会变成一个脾气暴躁的人。
作为家长,必须从现在开始改变,和老师一起陪伴引导孩子诵读正能量的道德经典,给孩子正向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打骂。这样孩子长大了才会成为孝顺的好孩子。”
川川妈妈充满感激地看着我,她说回去会和川川爸爸好好沟通。后来,川川爸爸也承认说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并承诺为了孩子,一定会改变。
为了川川能快速地融入新的环境,并且加强与人相处中的信心,我就会在课下经常性地和川川玩一会儿。
有一次我们一起在玩小熊玩具,我就和川川说:“小熊很可爱,有一次小熊犯了错误,小熊爸爸不但没有骂他,而且告诉他要做一个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孩子,小熊在爸爸的鼓励下改正了错误。
这时川川随口说:“小熊的爸爸是个好爸爸,我的爸爸也是个好爸爸。”
我随口问他:“川川爸爸为什么变成好爸爸了?”
川川说:“现在爸爸不再凶我了,他经常陪着我一起诵读,有时候妈妈也陪我读,我们家现在都是读书声了。”
我听了以后也开心了许久。半个月后,从孩子画的画也可以看出他与父母关系的变化了——他指着图画讲解说,这是绿色的大树,有太阳有云朵。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喜悦开朗了很多,仁德木气的能量在孩子身体内流淌着,滋养着他成为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
从这位老师的教学日志中我们看到,五岁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有时候表现得不听话、逆反心强,那应该如何科学正确地面对和解决这种情况呢?
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思维习惯及生命阶段特征,五岁的孩子处于幼儿养性阶段,是人生先天向后天转换的时期。
此时,孩子一些自我独立的个体意识已经成熟。在具体的教育上,要注意用爱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段转换期。
对此时期的孩子,尤其注意不要用强压的方式和凶狠的态度。有时孩子和大人的观点不合,或不接受大人的教育时,做父母的不能强压孩子接受自己的管理。
如果大人强硬地把自己的意志加在孩子身上,表面上似乎孩子接受了,父母胜利了,事实上孩子的自尊和个性有可能就这样被摧毁了。这是一种双输的格局,无形中损伤了孩子本性的尊严,降格了孩子的慧性,这样得不偿失。
我们足够了解孩子们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了吗?如何疏导、引导好孩子呢?我们问过自己了吗?我是一个合格的爸爸或妈妈吗?我们有大爱真爱一个生命吗?
对孩子进行德育的前提是正己,首先在行为举止、谈吐语言方面,要给婴幼儿确立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形象。
家长就是孩子“人之初”最关键的榜样和老师,你们的行为和语言可能会成为孩子将来的行为和语言。
孩子正在毫无遗漏地、默默无言地向你们学习着、模仿着,无形的影响常常比语言的说教强大无数倍。孩子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一种近朱则赤、近墨则愚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们灵魂的主导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民族的振兴,道德的复兴,国家的昌盛,这些希望都寄托在对后代道德心灵培养、慧智同步开发、科学创造力孕育的教育过程之中。
家长自身的道德素质,教师自身的道德品格和能量,都是教育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和前提。
家长和教师对道德经典的了解、重视和使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的格局,尽为人父母之责的态度,尽诲人不倦之职的作风,都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在“修之家,其德有余”中获得和谐与幸福。
假期里,明慧幼儿园举办了往届毕业生集体经典诵读活动,从这里毕业已经上了中小学的孩子们坐满教室,重新“回炉”。
下面这首诗词是一个从明慧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写的,他现在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初中生了!
给老子爷爷和《德道经》言 下
谁 见 宣 纸 泼 墨 曾 无 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