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频繁吃手会变丑!学会这6招,帮宝宝戒掉吃手!

相对应的,大多数家长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宝宝怎么老吃手呢?

但是,哪有那么容易说戒掉就戒掉呢?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宝宝吃手的老大难问题!

其实很多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吃手了。因为对于胎中的宝宝来说,吃手是一种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

而当宝宝出生后,吃手一般来说有以下这4个原因:

刚出生的宝宝眼睛还没睁开,嘴巴就已经会找奶了。觅食反射和吮吸反射让宝宝本能地吮吸嘴边的任何物体。

随着大脑和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宝宝开始慢慢能自己指挥身体部位了。这时,吃手可是宝宝进步的有力证明哦。

一来是视力的发展,能准确地聚焦自己的小手;二来是肌肉力量的增加,能把手举起来放进嘴巴里。

在此基础上,吃手还能刺激宝宝的味觉、嗅觉发展。

一般来说,宝宝的第一颗乳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

在没有办法喝到奶的时候,吸手指能给宝宝一种满足感。久而久之,即使在断奶之后,每当紧张、焦虑时,也会用吃手来寻求安慰。

所以,一般来说,宝宝吃小手是很正常的。

宝宝吃手有好处也有坏处,姐妹们可以根据利弊来权衡是否让宝宝继续吃手。

吮吸手指,能够刺激触觉、味觉,促进神经功能发展,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表现。

吃手指的过程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灵活性,把手准确放到嘴中也在锻炼手眼协调。

宝宝活泼好动,小手摸来摸去,很容易让细菌从嘴进入身体,引发疾病。

针对自家宝宝的吃手情况,利大于弊时我们可以不加干涉;弊大于利时则需要温和干预,减少或戒掉宝宝吃手的情况。

吃手是所有宝宝都要经历的过程,2岁之前宝宝吃手,不必过度干预。口欲期得不到满足的宝宝,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继续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的现象。

2岁之后宝宝仍然吃手,需逐步引导戒吃手。大多数宝宝在2~4岁之间自然停止吃手的习惯,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玩具和朋友,手不再是他们的唯一安抚物。

如果在这期间,宝宝吃手频次没有减弱,则需要姐妹们的干预。

当宝宝要吃手时,可以递给他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让他帮忙拿东西、一起做拍手歌等。

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到宝宝的手,默不作声地让宝宝从吃手改为用手。

对周围环境感到不安,或生活中有焦虑情绪的宝宝,可能出现不停吃手的情况。

这时姐妹们需要提供给宝宝高质量的陪伴和充足的关爱,减少宝宝的不安感,也能缓解吃手的情况。

随着宝宝长大,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也越多,带宝宝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东西,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其他事物的关注度,同时降低对吃手指的需求。

不要一开始就彻底不允许宝宝吃手。可以和宝宝商定,如果在外面感到紧张,保证手指干净的前提可以吃;

在家要减少吃手频率,从只在规定时间吃手,慢慢过渡到在家不吃手,最后戒掉吃手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和宝宝共读绘本,让宝宝改变吃手的习惯。例如:《今天开始不吃手》、《小鼹鼠吸手指》等。

通过语言引导不能让宝宝改掉吃手的习惯,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

睡前可以给宝宝带一个舒服有弹性的护肘,这样宝宝弯起胳膊吃手就需要稍稍费力,睡着后手臂放松伸直,自然就吃不到手了。

用安抚奶嘴或手帕、玩具等作为宝宝的安抚物,也能帮助改掉吃手习惯,同时要注意保持安抚物的清洁。

特别要铭记于心的是:吃手是满足宝宝需求的一种方式。

如果忽视吃手行为的动因,不帮助宝宝获得其它满足需求的替代方式,而只是单纯制止吃手本身,无异于拿走一个人的拐杖、却不帮助他恢复行走能力。

特别是宝宝的情绪压力,这才是最需要干预和帮助的。

两岁以上的宝宝,已经具有基础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在干预的过程中,要多尊重宝宝,激发孩子面对这个问题的主动性,跟宝宝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最后呀!好孕妈妈还要强调一句:家有爱吃手的宝宝,勤洗手是一定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