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船去航行》

  兰德尔·德·塞弗 /

  罗伦·隆 /

任溶溶 /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美术出版社

        有一个小男孩,用一个罐头瓶、一个软木塞、一支黄铅笔和一些白布,做了一只玩具船。小男孩太爱这只船了,他们一刻也不愿分开。他们在浴缸里一起玩耍。他们在床上一起睡觉。

春天,他们一起到湖边玩,整个下午,小船在水上漂啊漂。小男孩用一根绳子牵着船,从来不放手。船觉得这样挺好。不过有时候,它看着大船在湖上来来去去,不由得想,像那样自由自在地来来去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有一天下午,湖上刮起了风掀起了浪,乌云笼罩着整个湖面。小男孩的妈妈赶来,把小男孩拉回了家。由于她拉得太急,小男孩手里的绳子掉了下去。于是,小玩具船随着波浪漂走了。小男孩大叫:“哎呀!我的船!我的船!”可是没有用,已经来不及了。

狂风暴雨把小玩具船吹赶到了水深的地方。它在高高的巨浪间一起一落,浪尖水花四溅。

接着,嘎嚓嘎嚓开过来一艘绿里加黑的拖轮。拖轮的舷边挂着一排旧轮胎,前面两个窗子看上去像一双疲惫的眼睛。当拖轮的尾流把小玩具船推开时,这双眼睛好像是在说:“走开!”

小玩具船只顾着拼命稳住身子别沉下去,几乎没看到一艘大渡船又开过来了。渡船上挂着两面旗子,还有一个红色大烟囱,汽笛大吼大嚷着:“走开!”

幸亏来了一阵风,把小玩具船从渡船的去路上及时吹开了。

不一会儿,后面又飞快地开来一艘快艇。艇身扁平,尖利闪光,它的马达在尖叫:“走开!”然后呼呼地开了过去,带起一股风,吹得小玩具船的帆簌簌抖动。

小玩具船只觉得自己又渺小又害怕。

这时,迎面又驶来了一大队急急忙忙回家避雨的帆船。

小玩具船靠近一艘大帆船。它的船身是白色的,船帆也是白色的。两只船并排冲过滔滔的巨浪。小玩具船觉得有点了不起。可是那白帆船在它旁边又高又大,把水溅到了它身上,警告它说:“走开!”

小玩具船的船身,几乎装满了水,船帆湿淋淋的,看着都快要沉下去了。它多么想念小男孩啊!

在黄澄澄的月亮下,小玩具船漂流了一整夜,又孤单,又害怕。

一大清早,忽然传来“噗噗、噗噗”的声音。是一艘不那么凶神恶煞的渔船停在湖当中。它油漆剥落,船身的凹痕说明,它尝够了在湖上给推推搡搡的滋味。这渔船看到了小玩具船,开始小心地围着它转。这样一来,了不起的事情发生了。

小玩具船也同时转过了身,它的帆遇上了顺风。在渔船旁边,小玩具船很快就航行起来了。这是真正的航行。小玩具船觉得自己有了力量!“我在前进!”它对着风喊叫着。

它觉得一切都太棒了,简直没注意到渔船已经开走。它也没有注意到面前的石岸和不远处沙滩上的那张黄椅子。它连小男孩也没有注意到。直到小男孩大叫:“哎呀!我的船!我的船!”小玩具船激动地挥动它的风帆。小男孩也挥手回答它。

 那天晚上,他们在浴缸里一起玩耍。他们在床上一起睡觉。第二天他们又一起上湖边去。小男孩用绳子牵着小玩具船,不时地放开它。小玩具船总是会漂回来。它知道自己想要到什么地方去。

故事的结尾处,爱的双方对“爱”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了升华----小男孩懂得了该“不时放开”牵着玩具船的绳索,给它自由;而玩具船则清楚自己不管漂到哪儿,最后都会回到那牵系着它的“爱”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玩具船去航行》的故事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一个富于寓言意味的文字空间,也使孩子和父母很容易进入其中的角色认同。

不过我以为这则故事的叙事最为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为儿童读者提供的双重角色认同可能。也就是说,孩子在阅读这本图画书时,可以同时进入小男孩和玩具船的角色扮演,真切地体会双方的情感。一般情况下,在故事的起始处,幼儿读者会十分自然地将自己认同为故事中的小男孩;但随着情节的推进,这种角色认同会慢慢转移到玩具船上;在与玩具船一道经历冒险回来后,小男孩的角色重新成为了孩子们可以选择的认同对象。这使得幼儿读者能够同时体味到故事中拥有爱的幸福与被爱的约束、逃逸的自由与失落的忧伤、冒险的快意与等待的焦虑,这就大大丰富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来自父母的关爱以及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