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周期循环的模型—工具 | 拆书志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 YUNZHI学习场


技术周期循环的模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但如今的科技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我们该重视哪些科技才是真问题。本节给大家介绍技术循环周期模型,也是来自《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这本书。


■ 知识介绍

即便是规模最大的企业的员工也会好奇,?比方说,Facebook会不会生存下去?谷歌公司会不会衰败?微软是否会重新成为霸主?下一个重大发明是什么?

没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过斯坦福高德纳咨询公司发明了一套技术循环周期的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研究所谓改变世界级别的新技术出现之后,人们的兴奋以及通常在这之后会产生的失望情绪的模型。

新的技术出来,人们对它的反应一般会经过5个阶段:

1.技术先驱阶段:产品已经上市,到处都在谈论这项产品:“你看过这个产品没有?”

2.期望膨胀期:兴奋的情绪达到高峰,可是人们开始发现疏忽之处,你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对啊,是很棒,可是……”

3.幻觉破灭期:这项产品达不到期望,都是些不怎么酷的人在使用,你会听到类似“这已经是4年前的东西了”的话语。

4.复苏期:媒体不再介绍这项技术,兴奋的气氛已经消失,许多技术就是在这个阶段从市场上销声匿迹的。不过有些公司可能还会继续实验,他们可能会改变原来的版本,并为这项技术找出更多新的用途。你会听到人们这么说:“我从来不曾这么想过,不过你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用……”

5.生产高原期:技术的好处已经广为展示和接受,通常都是要从实验阶段进展到2.0版或3.0版才会成功,这时已经没有人讨论它,大家都在默默地使用它。

让我们想一想,好像自工业革命以来,完整经历这些阶段的有火车、飞机、电力网络、电话网络、互联网、宽带、浏览器、门户网站、博客、IM工具,还有一代代突破格局的手机……


■ 扩展思考

结合目前中国流行的互联网产品做一下分析,判断一下不同的产品处于何种阶段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下图是我的一个分析:易信是否在技术先驱阶段?这个还不清楚。但是“菜鸟”物流绝对是技术先驱,在攒能量。微信已经到了一个高点,不过还有一些想象空间可以上升,而可怜的微博同学,已经开始玩过山车。在过山车的底部,其实有三条路线。

路线一:进入复苏期,直到变成大家习惯的产品。我觉得百度、淘宝、支付宝都是这样的产品,当然他们还有机会结合新的大趋势变化,比如移动互联网,重新构架自己的产品,进入新一轮产品循环。

路线二:没有复苏期,就是跌到谷底,但仍有一批用户在继续使用,能维持存在,但是再也没有当初万人追捧的能量了,比如曾经被认为能改变世界的博客。

路线三:直接挂了。有一个游戏,曾经很火的开心农场,人人网很不开心地宣布,让它死吧。其实类似的互联网应用太多了,比如谷

歌订阅器,说起来都是泪啊……

事实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考虑将这样的思维移植到自己的职业能力规划上。如果把我们这些年掌握的能力包装成产品,哪些是你开始贮备的能力?哪些是你正在被人看好的能力?哪些是你开始跟不上时代的能力?哪些是为你的生存稳定提供能量的能力?


我给很多人说过,我不是靠做PPT生存的,按照我的产出为这些能力排名,PPT其实排在第七位。今天,用这个模型,我想可以比较清晰地描述我的能力维度。

让我获得稳定收入的能力是演讲和写作,这两个能力我还有上升的空间。

让我能有效协调各种商业机会的能力是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这两个能力我没有退化,但是也不会有太多的提高空间。

现阶段使我有限的能力得到放大的其实是网络品牌推广的能力,而大家关注的PPT能力,我的评价是已经要走下坡路了,这是年龄和精力限制的必然结果。当然如果在5年前,PPT制作是我技术先驱的能力;在3年前,是我爆发的能力。

我已经在两年前就在准备两个新能力,一个是快速开发在线课程的能力,一个是快速写作电子图书的能力。我相信这两个能力加上现有的能力会让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一个突破。

如果一个人的职业规划总是依赖几种固有的能力,我相信在一个充满变动的时代,他会错失一些机会。

不仅仅是个人能力,即便是你过去的一些工作成果,也可以用这种思维看看。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亮点,但是迟早要走下坡路,我的工作是维持其影响力。新浪微博在下滑,但是运营得好,可以和豆瓣书评一样,成为一个稳定的个人品牌,不像我的新浪博客和腾讯微博,不死不活。而我的独立博客www.70man.com已经成为一个鸡肋,我准备正式放弃这个博客了。

如果有一天微信也不行了,我怎么办?你们已经看到,我其实已经在打造两张牌。这两张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已经磨了两年了,出手的时机快到了,但在没有真正到来之前,我们需要继续攒能量。


■ 拆书建议

把一个技术的循环周期模型放在不同的宏观环境里思考,可以帮助你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有人说这个太难了,其实,难的是你的思维太局限。好用的逻辑框架往往也很好玩,你可以用这样的逻辑框架分析你的产品、你的员工、你的事业、你的能力,甚至是你的爱情。

我示范一下吧,其实爱情往往也符合这个模型的:

有没有中枪?期待你用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经历一起来拆书。




作者 | 秋叶

整理 | 麦克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第一眼就喜欢的人,真的会很久很久

更多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