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朋友的玩具,你知道几样?

00后的小朋友玩iPad;




90后小朋友玩变形金刚;



 

80后的小朋友玩打玻璃球,




在没有科技,没有各种特殊材质,没有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球的古代,小朋友们都玩些什么呢?




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了解一下,那些年,古代小朋友玩过的玩具。






陶响球——最早的声响玩具出现在5000年前。





20世纪50年代,在距今约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上就曾出土过被定名为“陶响球”的声响玩具。陶响球较大,内部中空,里面装有弹丸或石粒,摇动时沙沙作响。一直到汉魏时,陶响球都是古代孩子喜欢的玩具,后来出现的“哗啷棒”、“花棒锤”,便是在陶响球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摩罗——宋代最为流行泥塑玩具





泥塑玩具,古人称作“泥货”,人型的则叫“土偶儿”,也叫“土宜”,是中国的传统玩具。汉朝时,民间艺人就开始制作泥塑玩具出售,到唐宋时已相当普及,特别是宋朝,泥塑玩具成为民间艺人最拿手的一种作品。宋朝最为流行的时尚泥塑玩具是“磨喝乐”。磨喝乐系梵文音译,也写作“摩罗”。宋金盈之《醉翁谈录》记载:“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罗’。大小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奢者,南人目为巧儿。”



九连环、七巧板——宋代最流行的益智类玩具





益智类玩具,也是古代家长最青睐的一类玩具。古代最流行的益智玩具以拼板

类和环类为代表。古代拼板玩具中,在现代最流行的当是“七巧板”。七巧板有“智慧板”之称,是清朝家长常买给孩子的益智玩具,其源于宋朝的“燕几图”。清嘉庆年间养拙居士著《七巧图》刊行,让七巧板玩具从此流行天下。




在环类益智玩具中,“九连环”最受古代家长和孩子的青睐。九连环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环”,明朝时已是流行益智玩具。明杨慎《丹铅总录》称:“九连环之制,玉人之功者为之,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今有此器,谓之九连环,以铜铁为之,以代玉,闺妇孩童以为玩具。”



节令玩具—— “布老虎”“兔儿爷”



宋代的玩具更为丰富的一面表现在,出现 “布老虎”“兔儿爷”等等众多品类。 “布老虎”是端午流行的玩具。古人认为,端午节所在的阴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最毒月份里最毒的日子,而老虎“性食鬼魅”,因此用“布老虎”以辟邪。




明清两朝,中秋节流行送孩子“兔儿爷”。“兔儿爷”也是一种泥塑玩具。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条,“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八月》“彩兔”条称:“京师以黄沙土作白玉兔,饰以五彩妆颜,千奇百状,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





花灯——元宵节期间最受儿童欢迎的玩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传为南宋李嵩所绘的《观灯图》,上面就画了一个供儿童玩耍的小象玩具,可以看出,这小玩意做得栩栩如生。另外,画家还绘出了元宵节期间最受儿童欢迎的玩具——花灯:两名童子一提兔儿灯,一提瓜形灯,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只走马灯。



《婴戏图》——宋朝儿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玩具





从盛行于宋代的《婴戏图》,我们也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宋朝儿童生活与各种各样的儿童玩具。先来看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中一对小姐弟正趴在圆墩上玩小游戏,这游戏叫“推枣磨”,玩具是自制的:一枚鲜枣削去半边,露出枣核,用三根小木棍插在枣上,作三足立于桌上,枣核朝上;另用一根细竹蔑,两端各插一枚小枣,再将竹蔑小心翼翼搁在枣核上,轻轻一推,便会旋转不已。小姐弟身边,还有一个圆墩,上面也堆放着几个小玩具: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棋盒。地上还散落了一对小铙钹。



戏具——最锻炼团队意识的游戏





《东京梦华录》提到的“戏具”,也可以从此图中找到:你看那个穿红衣的男孩,正戴着面具表演宋时很流行的傩戏呢。宋朝社会也很流行木偶戏,宋人称之为“傀儡戏”。本来用于表演的傀儡,也被制成了儿童玩具,《梦粱录》列出的“影戏线索、傀儡儿、狮子、猫儿”,都是给儿童玩耍的玩具傀儡。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传为宋人的《傀儡婴戏图》,便描绘了四名童子在表演提丝傀儡戏。


 古代儿童的玩具当然还有很多啦,他们的游戏品种也很多,比如棋戏、投壶、灯谜、抖空竹、跳百索等等等等,这里也就不一一罗列啦。上述的这些玩具你都有玩过哪些呀,有没有勾起你孩童时期的记忆呀,还有什么你玩过小编却没有写入本文的玩具,快快在下方进行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童年的记忆。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想阅读更多好文?微信回复  最佳  两字查看吧!

转载声明

请转载者在文章开头及结尾均用不小于正文的明显字体标注:

本文由『尚诚收藏』原创


点击下方进入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