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动画纪录片《帝陵·西汉帝陵》即将登陆央视


新华网陕西频道11月6日电(马开)继《大秦岭》《望长安》《东方帝王谷》之后,陕西文化产业又一精品力作——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帝陵·西汉帝陵》,将于11月24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11月6日上午10时,该片央视首播新闻发布会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举行。

11集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帝陵·西汉帝陵》,是通过手工制作泥塑角色模型和场景模型,结合中国传统壁画的表现风格,开发利用“数字多空间要素定点跟踪融合匹配技术”拍摄的编年体动画纪录片。该片集泥塑动画、壁画动画、地图动画、3D动画和实景拍摄为一体,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每集从一位皇帝的陵墓入手,还原了西汉11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及其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对西汉王朝210年的兴盛与衰败予以全景展现。


据了解,《帝陵》汉唐部分总共策划29集,这次登陆央视的是西汉部分的11集,每集40分钟。之后将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全球代理发行。由于《帝陵》形式新颖、视角独特、制作精良,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上,参评的样片第四集《帝陵·汉阳陵》被全票评为最佳动画奖。

按1:10的比例制作的汉未央宫朝堂大殿

汉未央宫朝堂大殿的微缩模型栩栩如生

  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帝陵》,创作中的场景

纪录片《帝陵》拍摄工作间

汉未央宫朝堂大殿的桌子和竹简

  在长达三千六百年的历史岁月中,先后有七十九位帝王被埋葬在陕西境内。因此,也才有了“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这样一句民间谚语流传至今。在历经十三朝古都之后,关中地区的帝王陵寝数目成为中国之最。

模型制作人员正在制作一扇屏风

  在当下中国,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大多数帝王陵寝并未被挖掘,而了解这些帝王陵寝的人更是寥寥可数。但是这些并没有让考古工作者对帝王陵寝的探究由此止步。为了更好地展示陕西的帝王陵寝文化,陕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基地投资拍摄了动画纪录片《帝陵》。创作方希望,通过动画的形式,将不能实景拍摄的画面场景再次还原,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对于关中地区的帝王陵寝能够有更深刻地了解。

模型制作人员根据西安博物院的藏品汉代凤鸟青铜鎏金钟在制作模型

  纪录片《帝陵》的艺术总监王威指出,《帝陵》一片通过实拍画面、壁画动画、微景观动画、三维动画等全方位的艺术表现形式,再加上微缩景观拍摄、三维动画模拟等高新技术手段,再现了帝王陵寝及相关帝王的历史原貌。为了尽量客观地还原真实的历史,纪录片《帝陵》创作团队还特别邀请到了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焦南峰为首的四人历史顾问团队。

模型制作人员正在制作人物模型

  王威在谈到《帝陵》一片的创作时说:“《帝陵》想把陕西所有的帝王陵进行全扫描,目前做的是第一部,先从西汉开始,要把西汉的十一位皇帝全都拍一遍。”

用精雕油泥制作好的模型,通过硅胶翻模做成模具,就可以对一些道具进行“批量生产”

  目前,《帝陵》一片已经完成了第一集《汉阳陵》。王威说:“这一集是带有研发任务的,所以制作周期很长,用了大概一年半,剩下的十集拍起来就快多了。”

制作人员制作的现藏河北省博物馆“长信宫灯”

  据了解,在拍摄微缩景观动画时,摄制团队必须要用到很多模型。一个小道具大概三天左右就能做好,人物模型大概一个人一周能做一个。因此,这些都耗费了创作团队不少的时间。王威说:“做模型时我们先用精雕油泥做出模型,再用硅胶翻模,这样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了,而人物的话,重要人物是每个人都要重做,甚至一个人在不同场景都需要制作一个,但是像士兵等非重要角色,一般换个头就行了。”

栩栩如生的人物模型

  其实,制作《帝陵》最困难的不是这些技术上的因素,而是前期的策划。王威坦言,在前期进行策划和调研的时候,“需要参考大量的资料,而西安出土的文物不能算是很多,我们只能结合已经出土的文物加上历史资料,尽量地接近历史、还原历史。”

每一个模型场景都对应着一副设计图

  作为国内首创的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帝陵》一片目前虽然尚未全部拍摄完成,但是其播放权却已经被卖出。

正在制作的汉文帝刘恒的书房场景

信息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新视界 腾讯大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