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抢玩具引家长群殴:暴力护犊子的结果是?


(本文视频及图片源自网络)


最近网络热议的话题除了鲜肉明星公布恋情之外,还有这样一则新闻:国庆假期,在深圳一个商场里,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发生矛盾,引起双方妈妈争吵,接着双方爸爸动手打架,最后陪同亲属也加入混战大打出手,导致一名当事人轻伤。



小孩子争抢玩具发生矛盾很常见,而家长因为孩子争抢动手的也屡见不鲜。还记得年初的时候,在杭州余杭一个商场的儿童游乐区,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被一个大几岁的小女孩踩了身体,小男孩的妈妈愤怒不已,一定要小女孩道歉认错,小女孩的妈妈再三解释替孩子道歉无果(小女孩期间还推了别的小朋友)。接下来场面一度失控,小男孩妈妈情绪激动,拉扯小女孩,小男孩被吓得大哭,随后这名动手的妈妈更与前来劝说的家长发生拉扯冲突。



孩子是父母的底线。孩子发生矛盾,争吵或者打闹受伤,作为父母都没办法淡定。护犊子是人之常情,但是情绪失控暴力护犊子,受伤的还有孩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的两个商场打架的视频里,都可以看到在场的孩子惊恐地哭喊,让人担心和心疼。大人是孩子模仿的直接对象,无论好坏,都是示范!

 

01.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在心理学的概念中,情绪是一个很关键的知识点。而父母的情绪稳定,是给孩子良好家庭教育的起点。当情绪上来处于作战状态的时候,说什么道理都没有用,这一点无论对大人和孩子,都适用。

 

英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Kathryn Mewes把孩子的情绪爆发形象地比喻为“情绪山峰”(Emotion Mountain),简单的解释是这样的:

◆第一个阶段:“认为都是别人的错”

◆第二个阶段:“意识到是他们自己的行为让其陷入窘境”

◆第三个阶段:“呜咽以及接受了事实”

◆第四个阶段:“精疲力尽、回归平静”

 

真正讲道理的时间,是接受事实回归平静以后。

 


02. 以身作则,及时引导

 

孩子与生俱来具有模仿性:本来不会打人,看到大人打架,或者到有暴力情节的动画片等等,学会了打人。

 

除了受到同伴或者家人的影响,孩子有时还会用打人的方式,“试探”父母或者老师。这里说的“试探”,更多的是一种模仿——家庭成员间发生分歧时互相攻击、哭叫、打闹、吵架,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如果不被制止,未来很可能会“变本加厉”。



03.应对方法

 

学会说“我很生气”

当爸爸妈妈用言语而不是通过发脾气(甚至暴力)表达愤怒等情绪的时候,就为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不允许暴力行为

爸爸妈妈不能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孩子打人了,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认识到了他/她因为一些事情生气/伤心了,但是绝不允许孩子伤害别人。如果孩子打人了,应立刻制止,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孩子的眼睛,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等情绪平静后,再讲道理。(如果年纪小的孩子打了别人,情绪难以平静,最好的做法是,先带他/她离开,再讲道理。)

 

打不能解决问题

爸爸妈妈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冷漠,无视,拒绝,都会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多情况下长大以后更容易有攻击性。同时,靠体罚,如“打屁股”之类来约束惩罚孩子,会让孩子认为暴力可行/被允许,久而久之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有爸爸妈妈会问,讲道理讲道理,孩子太小听不懂,讲了也没有用。可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知道孩子从多大的年龄开始能理解语言。所以,即使认为孩子听不懂,也不能不讲道理立规矩。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一对熊父母,因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