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需要不同的玩具吗?

建了成长群,才发现咱安村真是个卧虎藏龙的地儿啊!这不,这期的投稿就是一位博士心理咨询师妈妈哦~这篇文章是我的公众号发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育儿文章。玩具到底是不是要分性别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思考和探讨。男生的玩具,女生的玩具,到底是社会给孩子的定义,还是孩子的天性来听听心理咨询师妈妈恬恬是怎么说的吧~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引子:想写这篇文章起因于去儿子同学的家里玩,同学家里有大小样式不同的很多玩具枪,同学的爸爸说,男孩就是要多玩枪,打打杀杀有男子气。这段对话,引发我思考了几个问题,比如,男孩和女孩需要玩不同的玩具吗?玩具为什么会出现性别化?儿童应该玩枪支、武器类玩具吗?下面是对每个问题的想法。

 

男孩女孩需要不同的玩具

 

圣诞在即,想给孩子买圣诞礼物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进任何一家玩具商店,你都会看到划分显的两个区域:粉白粉白的“女孩区域”和蓝黑蓝黑的“男孩区域”。细看下,女孩区有玩具厨房用具,玩具小婴儿和他们的玩具衣服和奶瓶,以及极其性化女性的芭比娃娃。男孩区有星球大战,飞机大炮,各种超人,当然还有各式枪支武器类玩具。甚至连童书都要分男女。很多人会说这样的划分顺应男女天生差异,符合人性。好像世界本该如此,也一贯如此。可玩具的性别化是相当最近的事情。今天的玩具市场远比30年前更加性别化。我的童年没有那么多买来的玩具,大杂院里里外外十多个孩子,男孩女孩都疯玩疯跑、玩抓人、捉蜗牛、堵蚂蚁洞、玩沙子、泥巴和土,都不觉得缺失了什么。

 

如今的市场为什么这么热衷玩具性别化呢?很简单,因为好卖。父权文化强调男人和女人天生不一样。父权社会所接纳的只有阳刚的男性和温柔的女性。性别化玩具迎合了众人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被社会所接纳的心理,也映射出害怕自己和孩子不被接纳的焦虑。另外,强调男女差别还可以合理化男性特权。如果男性天生更具攻击性、更有力、更坚决、更好更快更强,那男人就天生该占领更重要更具领导性的地位。这让有儿子的家长更容易迷失。

 

情势对有女儿的家长来说也不乐观。因为社会所接纳的女性必须更细腻,更温柔,更漂亮,表现出天生就愿意取悦他人并屈就照顾者的从属地位。所以“帮”女孩“适应”照顾者角色的玩具(做饭的、打扫的、照顾baby、以及练习怎么打扮的等等)一哄而至。总之,这种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性别二分法就是在说,女性的地位不是因为压迫而是因为天生的喜好造成的。这么来看规劝男孩要“像个男人”,或告诫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并且从小就通过玩具强化这种训诫,其实就是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加剧性别压迫。

 

们对强调两性差异乐此不疲,性别偏见强调男女天生不同,也不应该相似,甚至两性特点互不交叉。属于男性的不可能属于女性,属于女性的也不应该属于男性。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你几乎找不到一个男孩女孩共同的玩具区。可是,这对两性之间的互相理解沟通,以及建立亲密关系又意味着什么呢?

图片来源:女权之声《面具之内》:摘下假面,解决“男孩危机”不能靠阳刚教育

 

 

看看这张图,实际上两性之间的相似性远远大于差异。两个同性之间的差异可以轻松大过与许多异性的差异。就算是持性别偏见的人最喜欢强调的生理差异,男人和女人之间也是相同比不同多。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男人和女人。可我们却热衷于夸大性别差异,以偏盖全,甚至有意让男孩接触暴力玩具。这背后的规劝显而易见:年轻男孩要“像个男人”也就是要有侵略性、用暴力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隐藏自己真实的情感,绝不能娘娘腔。但这样的规劝导致的只能是孤独感和痛苦感,而且也不能求助,因为那不男人,很羞耻。也不能表达出痛苦,因为文化所接纳的男性负面情绪只有一种,就是愤怒。所以孤独和痛苦只能转化为愤怒以及暴力。这种男性气质最终就把男孩们卡在一个恶性循环里,只能通过重复和加强这种气质来迎合社会期待。

 

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很热衷于夸大性别差异,因为父亲们夸大自己或儿子的男性气概,就不用面对真实的自己了。生而为人所拥有的丰富的天性和情感:恐惧,敏感、脆弱、羞涩和同情心都不被接受,这让人感到害怕。而这些情感都可以通过鼓吹性别差异,强装男性气概,和歧视非男性气概来隐藏。如果你自卑又想获得他人认可,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仇恨别人身上让你感到害怕的,你也有的东西。

 

但这么做的代价非常大。比如美国导演纽森拍摄的纪录片《面具之内》一针见血的指出,男性气概的核心是拒绝所有‘女性化’的东西。这正是性别歧视和恐同症的起源。同性恋被严重污化为弱者和女性化的形象。它也造成男性普遍的沟通问题,为抑郁症提供温床,造成男性高发的犯罪率,并催化仇女文化和文化。它让男性必须生活在霸权性男性气概的面具之下,无法活的真实而自由。

 

而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摘下面具,跳脱出原有的男性框架,面对真实的自己,这些都不是武器类玩具可以做到的。真正的强大不是暴力,更不是迎合别人而摒弃真实的自己。真正的强大是敢于挑战不合理的游戏规则,从心底里对自己感到坦然。即时被同伴挑衅,依然能保持自我,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和性格特点,并感到自己是完整的。男孩和女孩不需要不同的玩具,因为男孩不需要“像个男人”,女孩也不需要“有女孩样子”才有价值,才值得被爱被认可。他们值得被爱是因为他们生而为人和他们本来的样子。男孩也不比女孩更需要武器类玩具,因为他们不需要比女孩更会用暴力伪装自己。男孩大概更需要的能力是,用非暴力的方式表达自己,尤其是情感诉求,保护自己的界限并尊重他人的界限,倾听自己和他人内心真实的声音,以及打破对男性的刻板印象。而这些能力都需要我们为男孩们提供不那么蓝蓝黑黑,英雄主义的玩具。

 

玩具为什么会性别化?

 

之前提到了,玩具的性别化跟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有关。但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玩具的性别分类不是由消费者要求的,而是由玩具产业的高层主导的。玩具产业,就像其他所有产业一样,是由男性主导的。比如乐高公司的24名高级主管中22名都是男性。芭比娃娃的制造商Mattel司的11名高层中只有1名女性。女性在全球最大的各玩具公司的董事会中普遍缺席

 

虽然性别分类给玩具产业带来过暴利,但是越来越多的玩具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在探索新的更贴近人性本身的经营模式。比如,2015年,美国第二大零售商Target就取消了玩具区和儿童床上用品的“男孩”和“女孩”标志牌,并且大胆的说: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营销已是过去式。Target在探索用其他的方式,比如用年龄和兴趣来划分玩具。

 

被男性霸占了的玩具产业做出了各种深化刻板印象的玩具之后,过去的20年明显想象力枯竭了。玩具货架像冻住了一样,几乎没怎么变过。这时候,女性设计师和管理者的加入为玩具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GoldieBlox是专门为女孩做工程类玩具的品牌,它的创始人就是一位女性Debbie Sterling。她说GoldieBlox的成功是因为男性和女性员工能够合作,彼此的声音都能够被听到,并用来平衡男性和女性消费者的需求。而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没有女性领导者已经成为这种理解合作的障碍。于是,德芙、旁氏以及Ben & Jerry都在力求更加性别平衡的管理层。全球第三大玩具制造商Hasbro的董事会虽然还是男性居多,但是更注重开明的讨论,制作玩具也更加考虑女孩们如何玩耍,已经做出了女子变形金刚。今年,乐高也做了一套叫做“研究所”的女性科学家迷你小人,包括一位宇航员,一位古生物学家,和一位化学家。这套玩具刚一上市就销售一空,而这个主意也来自于一位女性Ellen Kooijman

 

玩具是产业,产业都是以利润为导向的。这些玩具产业的改变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用性别中立的理念来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有人担心如果教育是性别中立的,那男孩和女孩不都一样了吗?那世界会乱套吧?恰恰相反,允许儿童探索和发展自己多元而丰富的兴趣和能力,而不被性别偏见所支配,男孩女孩都将更不一样。少一些条条框框的规训,孩子们会长成更有活力、创新力和创造力的人。世界不仅不会乱套,还会更美好。

 

再说,玩具产业都在探索两性新的可能了,你还要抱着性别偏见不放,认为男孩一定要玩枪吗?你不认为教会男孩子沟通的能力,尤其是与女性合作的能力,以及鼓励女孩发挥潜能,做各行业的精英是更重要的事吗?

 

儿童应该玩枪支、武器类玩具吗?

 

虽然我的观点是男孩并不比女孩更应该玩枪类玩具,但是儿童完全不能玩这些吗?这个问题困扰了好几天。首先,我个人非常不喜欢枪支武器类的玩具。跟孩子一起玩,免不了你要做“坏人”被“枪杀”,我不喜欢被射击,装作受伤,或者死掉。任何一个孩子也都不应该被迫扮演这种角色。另一方面,我认为孩子所有的玩耍都是学习,都应该鼓励并提供最大的空间支持。但至少一开始,我没看出武器和暴力能教会孩子什么,或对孩子有什么益处。但我知道,我个人的喜好不是所有孩子和家长的喜好。而且,禁止一种愿望只会无限放大这种愿望和对它的好奇。一旦有机会玩,会更加不可收拾。禁止永远都不应该是教育的目标。研究数据也表明,参与暴力游戏的孩子不会变成更暴力的人,甚至社会交往能力还更强。我自己是孩子的时候,也有喜欢疯疯癫癫暴力玩耍的时候,也觉得乐趣无穷。现在看来对身心健康也不无裨益。

 

但我还是不得不考虑,如果完全的纵容枪支玩耍,带给孩子的是什么信息呢?因为别的事情生气了,可不可以拿玩具枪打人呢(即使不疼)?换句话说,如果玩具枪成为发泄情绪的工具怎么处理?在美国,民众可以持枪。很多中国人的家里也有真抢,孩子同学的家里更可能有真枪。万一哪个粗心的父母没收好,真枪被孩子发现了,好奇的孩子能知道真强和玩具枪的区别吗?他们会拿起来看吗?即使在中国,一个成年人,如果一定要搞到枪也不是不可能。我们怎么告诉孩子玩耍和现实的边界在哪里?

 

为了解答我的疑问,我特意翻了一些资料。下面是我的总结。

 

首先不给孩子买任何玩具武器。孩子可以用木棍、乐高等任何安全的材料制作任何武器,但是,不!买!玩具武器!面对铺天盖地的玩具广告,你可以放心地告诉自己,任何一个需要用钱买的玩具都不是孩子成长的必须。

 

然后,创造一个知情同意的氛围。在跟任何人玩武器类玩具之前,要先征求别人的同意。“你要跟我玩枪战游戏吗?”或者“我在玩xx抢,我可以对你开枪吗?”也就是说,你不能去打没有在参与你游戏的人。这样的知情同意对教育男孩尤为重要。在以性进攻、性征服、和对象数量来衡量男人尊严的的男权文化下,教会孩子进攻前先征得对方同意,可以说是最初最好的性教育。改变文化从教育儿子做起。

 

用枪表达情绪更是不可以。如果孩子出现这种行为,说明他没有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语言,或者他的需求被漠视,他没有别的办法得到别人的注意。家长要即时为他提供他能够模仿的高效沟通的语言,要注意倾听和理解他的心情和其他诉求。

 

其次,对孩子说清楚:可以在自己的家里玩枪战游戏。但枪对很多人来说很恐怖,在家以外的地方不能玩玩具枪。并且每一次玩之前都要经过大人同意。

 

孩子也要知道,我们玩的玩具枪不是真的枪。真枪非常危险。如果看到了真枪,千万不要碰,应该马上告诉大人。

 

还有,没有人必须做要做坏人!也没有人必须要被射击。几个孩子玩玩具枪的方式不止互相射击一种。我的建议是告诉孩子,你不想做坏人,也不想被枪击。你可以建议孩子用积木,毛绒玩具,或者纸壳做一个目标当“坏人”。

 

最后,大人要时刻观察有没有孩子感到害怕或不安。参与游戏的人要知道游戏可以在任何时间停止,要互相为他人守望看游戏是不是变得太粗暴,已经吓到某个小朋友了。(几年以后,你可以继续告诉儿子,也是如此,亲密的行为开始后,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要求不再继续。如果对方看起来犹豫或不适,也应该帮助他退出。就跟枪战游戏,或任何游戏一样。)

 

成人还可以通过一些问题与孩子进行更深层的对话,比如:

  • 那只恐龙被射中之后会怎样?然后会怎样?

  • 如果你发现了一支真枪,你会怎么做?具体是怎样?你应该去碰它吗?

 

还有一些话可以强化游戏只是游戏这一概念:

 

  • 幸好你只是假装打,如果是真的,那会非常痛。

  • 我可以跟你一起扮作这样,不过如果是真的,那会非常危险

 

当然,这些规则适用于男孩也适用女孩。粗糙的,闹腾的,释放很多能量的玩耍不光是男孩的天性而是所有儿童的天性。这样的玩耍可以安全的释放多余的精力,建立与他人的信任,摸索身体接触以及使用力量合适的边界。这些都是人共同的成长需求,不分男女。如果你的女儿想玩枪战游戏,请你不要呵斥她,请你提供安全的环境和规则让她可以只是一个孩子,而不用做社会规训的女人。

 

教育无小事。玩耍是孩子的精神世界,玩具是精神的食粮,不要给孩子喂有毒的食粮。愿每个孩子在玩耍中快乐成长。

 

杨珏梅博士

密西根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

以及一个三岁宝贝的妈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为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此内容为原创,版权归“安娜宝贝去哪儿”所有,欢迎转发,严打抄袭。有任何意见建议欢迎后台留言或邮件告知(aaqunaer@gmail.com)。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