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沙,玩水,涂鸦,三种对孩子发展最有价值,最有心理疗愈作用的活动

孩子喜欢玩水,玩沙,有些妈妈怕脏,怕着凉限制孩子,孩子涂鸦把家里画的乱七八糟,也经常得不到鼓励,其实从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学角度看,这三种最简单的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又有心理疗愈的作用。今天分享两篇相关的小文章:

儿童玩沙的意义


《读懂宝宝心、激发正能量》


几年前,我在英国探亲旅游时,有一个镜头曾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深秋季节,树叶凋零,刚刚下过一场秋雨的海滩上,几个2~3岁的金发碧眼的可爱宝宝全然不顾瑟瑟的秋风,光着屁股埋头在沙滩上玩,用小桶、小铲等家伙不厌其烦地舀上海水来,和着沙子,堆砌各种奇形怪状的沙堆,乐此不疲地来来回回,那情景如天国一般。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妈妈们悠然自得地在一旁聊天,有的怀里还抱着刚出生的小贝贝,对孩子们玩水、玩沙子的活动,妈妈并去不干预和过问。孩子们满身湿漉漉的溅满沙土和水迹,但胖乎乎的脸上洋溢着明亮和满足的笑容,这一笑容是如此震撼人心,以至于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思考:玩水玩沙,这个在成人看来貌似平淡的游戏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平时我也发现,很多孩子喜欢玩水玩沙。在河边、公园、植物园、海滩,凡是有水、有沙的地方,经常会看到拿着水枪吸水后四处喷水,玩得兴高采烈地的孩子;提着小水桶,拿着小铲子,撅着小屁股,挖沙坑、堆沙人玩得不亦乐乎的孩子;在家里,更常见到洗澡不愿意出澡盆,洗手不关水龙头,任水哗哗流淌而乐在其中的孩 子。

许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对普普通通的沙子和水如此痴迷,这种外在表现的原因是与孩子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密切相关的。在心理学家看来,宝宝喜欢玩沙玩水是因为这样的游戏让他们感到快乐,它对于促进宝宝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玩沙玩水,宝宝可以发展智力

儿童对符合自己心智并且变化、动感的玩具兴趣大,任何一种人为的玩具都无法与大自然的赐予相媲美,沙和水适合所有心智状态的孩子,玩法变化无穷,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己的玩法,这就是大自然赐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沙既是固体的,又是流体的,它变化无常又易被掌握,它那无穷尽的形态和用之不尽的玩法,从本质上满足了儿童内心的需求和操作中的创造性。加上水,水可以将沙固化,也可以将沙液化,和沙一结合,就变得奇妙无穷。没有任何一种玩具能如此多方面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发展感知觉:让沙子或者水从手中流过,可以给宝宝带来特别的感官刺激。在玩沙的过程中,他们会接触到不同质地的沙子,比如湿沙、干沙、颗粒粗细不同的沙子等;在玩水的时候,会感觉到柔滑流动的水,触摸到不同的水温。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宝宝的感知也锻炼得越来越敏锐了。

   ◆练习大小肌肉的动作:在玩沙的时候,宝宝用力拍打沙子或用铲子将沙子铲起,都需要运用大小肌肉群,这个过程可以熟练肢体协调,也可以控制手部肌肉的动作。宝宝经常会不厌其烦地将水从一个碗倒入另一个小碗里,在这个简单的游戏里,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学到关于水和沙的知识:当宝宝在玩沙和玩水的时候,他们会发现沙和水的特性。比如干沙子是散的,而湿沙子就能捏成团,或者能在湿沙堆里掏洞;水看上去是透明的,如果把糖放进水里,糖慢慢就不见了,而把沙子放进水里,沙子仍然在水里漂浮着。他们也会了解到沙子和水在生活中很有用处,盖高楼、修马路需要沙子,生活中宝宝需要喝水,妈妈做饭、爸爸拖地、爷爷浇花都得用水。啊,原来花草也是“要喝水的”……。

   ◆发展创造力:创造力是智力的核心。玩沙玩水游戏本身就没有什么固定的玩法和必然的成果,因此给宝宝很大的空间来尽情挥洒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沙和水是无形的,可随着孩子的喜好而随意变化的,他们可以在沙堆里任意地掏洞、挖沟,将水泼洒在地上观察水形成的图案,在水坑里扔进各样的东西观察它们的变化等等。有趣的游戏促使宝宝更多地“发明”不同的玩法,宝宝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也渐渐成长起来了。通过玩沙和玩水,锻炼了孩子手的动作,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认识能力。

   ◆孩子有很强的心理需求去控制周围的环境,通过跟水、沙这些自然物打交道,孩子从中能发现自己对自然物的控制力。通过玩水、玩沙,孩子制造了自己想象中的世界,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又一个的幻想中,其想像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

    ◆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喜欢探索周围世界,玩水、玩沙可以满足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玩沙玩水游戏给予宝宝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宝宝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水时,心情自然开朗。柔软凉快的水,滑溜的沙子给他们很舒服的感觉,而宝宝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玩,感受到由自我控制的乐趣,他们的心情会很愉快。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或者比较退缩内向的宝宝来说,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喜欢玩水和沙子是宝宝的天性,所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家长应该任由他们玩。特别是对于那些住在远离泥土的都市高层公寓里的孩子,妈妈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去公园,给他们创造机会去玩水和沙子,这和早中晚的一日三餐同样重要。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活动是给他们提供精神上的营养。在父母的恰当引导下,可以使玩沙玩水游戏既保有其固有的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性。

虽然玩沙玩水是宝宝十分喜欢的游戏活动,但安全与清洁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要注意不能让他穿开档裤,在玩的时候大人要注意看着,不要将沙子和水弄到眼睛里去。不要让宝宝在被污染的肮脏水坑边玩耍,也不要玩建筑工地上堆放的沙堆,因为往往在这些沙堆中已混有水泥,对宝宝的身体有害。在宝宝玩沙子的时候,也要注意沙堆中是否混有钉子,玻璃碎渣等,以保证安全。

如果在家中玩水,可以事先给宝宝准备一件塑料围裙,既保证宝宝玩得尽兴而又不会全身湿透。可以在洗澡时多让他自己接触水,还可以为孩子把洗手盆堵上,让孩子清洗小手绢等小物品。让孩子用各种容器装水、倒水玩,或在小水壶中盛满水来学习浇花。可在大盆中装上水,把漂浮玩具放入水中做各种游戏,如小鸭戏水、小孩游泳等。大人还可引导孩子观察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哪些可沉入水中,让孩子初步了解物体的浮沉与比重的关系。在天气炎热的季节里,宝宝玩沙子可以脱去鞋袜,尽情地在沙堆里玩,同时也便于清洁。

明确地将必要的规矩告诉宝宝,可以让宝宝更加快乐地玩耍。在孩子玩水前讲好时间,这样能满足孩子的玩水乐趣。如玩沙子时不要往脸上扬沙子,游戏完毕后要把用具收拾归位等。鼓励宝宝与别的小伙伴一起来玩,同时也允许宝宝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玩。


儿童涂鸦的心理学分析



绘画本来就是一种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所受的束缚较少,绘画更加是一种他们无意识流露的过程,可以从下笔的轻重、色彩、形状以及绘画过程中的状态、等方面来分析判断:



  • 胆小的孩子笔下的线条颜色比较浅

  • 个性莽撞特别外向的孩子笔下的线条会比较粗和重

  • 特别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笔下的线条有些飘和浮

  • 活泼好动的孩子笔下的线条往往会粗细深浅变化比较大

  • 偏理性的孩子笔下的线条会用力均匀而肯定并且多折角

  • 感性敏感一些的孩子笔下的线条会比较细腻柔和

  • 而发展均衡的孩子会自由的运用折线和弧线2种线条

  • 频繁地涂改是代表有些不自信


红色:6岁以前的孩子只使用红色是完全正常的,6岁以后过度使用红色体现了暴力倾向和对自我情绪的不可控。


蓝色:5岁以下偏好蓝色孩子比偏好红色的孩子更加有分寸,6岁时大量使用蓝色是适应能力良好的表现,如果一味使用蓝色,表现了孩子过于约束。


黄色:通常单独使用或者与红色配合使用,有时表示孩子过分依赖大人。


棕色:棕色以及其他灰暗色色调表示孩子对家庭以及社会的不适应及内心的种种冲突。经常使用这种色调的孩子个性比较倔强。


紫色:幼童很少会使用代表忧虑的紫色,当难以适应环境时才会使用到它。紫色经常和蓝色配合使用,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焦虑。


黑色:每个年龄段都会使用黑色,用黑色来勾线是一种正常的表现。黑色有时是内心丰富的表现,但整张画面大量使用可能是孩子恐惧哀伤的表现。


不受大人影响,让孩子随心所欲的涂鸦除了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很大程度给孩子一个情绪发泄,疏导,心理疗愈的机会。


本文部分出自《读懂宝宝心、激发正能量》,部分来自互联网

瑞敏微信私号:ruiminsh,QQ:1182085113

回复耐心暖亲规则暖亲打卡21天做VIP合格父母

加微信amttcc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回复下方数字看精选文章:

历史:阅读历史所有内容

41常见儿科问题的中医偏方集锦

40:免费海量原版英语启蒙资源

38: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安全感

37:儿童综合能力训练方法

36:儿童生理发展指标和养育方法

35:瑞敏推荐父母必读热门文章集锦2

34:瑞敏推荐父母必读热门文章集锦1

33:中文绘本在线阅读

31:英文有声绘本在线阅读

23儿童社交焦虑测评(自助免费)

22儿童孤独感测评(自助免费)

21儿童感统发展测评(自助免费)

20儿童行为问题测评(自助免费)

19Conners多动症筛查(自助免费)

16:Sight Word和廖彩杏英语启蒙资源

15:父母必读最经典的育儿电子书下载

13:要,还是不要二胎?

12NYLS儿童气质测评(自助免费)

11:儿童厌学和学习困难

10:准妈学校和孕期宝典

6 :养育男孩和女孩之大不同

5 :幼小衔接及择校、升学问题

4 :分年龄段玩具推荐

3 :阅读习惯培养,经典书单推荐

2 :育儿杀手黑榜及安全话题

1 :《快乐儿童的七个习惯》及解读

欢迎关注瑞敏女性别刊:悦色

ID: S18club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THE END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自助免费进行专业心理学儿童发展测评,包括先天气质测评,感统发展测评,多动症筛查,行为问题测评,社交焦虑测评,孤独感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