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要玩具怎么办?




中国西安    Sun.Mar.11 

在春天,这个艳丽多姿、阳光明媚的季节

我想带你去看花海

把大自然所有的美丽风景都尽收眼底

你看,这个世界多美呵

文| 洛小北

昨天说到给孩子买玩具,的确是个话题。曾见过商场里为让家长买玩具而坐地上甚至躺地上打滚哭闹的小孩子,父母为了制止这种行为妥协掏腰包,殊不知这种息事宁人的态度却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不同意就撒泼”的处事方式。

因为他觉得管用,下次再想得到什么,一旦家长持反对意见,立马就会哭闹,因为家长在以前的行为中告诉他的信息是:“我跟爸爸妈妈说想要玩具是不行的,只有我哭了闹了爸爸妈妈才会同意”。


①如果经济允许,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孩子玩玩具的时间就是小时候几年,长大了你再给他玩具,无论多好多牛掰他可能都没有兴趣了。玩具贵不贵,是相对于家庭收入和大人而言的,在孩子眼里,玩具只有喜欢不喜欢之分,没有便宜/划算/昂贵之别。而且玩玩具可以提高孩子动手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益于开发大脑,利大于弊。

②如果经济不允许,孩子想要的玩具超出家庭预算,那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些,不顾一切满足孩子那叫做溺爱,会害了孩子。除非你有养活孩子一辈子供他高消费的能力,否则不要把他养的那么“贵”。(这个“贵”也是相对于家庭收入而言,有人花10000块就是个零花钱,有人花1000块会占收入很大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预算和经济能力承担范围,买玩具和买其他物品,道理是互通的,只有该买和不该买之别,说到开头我想起溪宝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带她去超市,看到五颜六色的糖果要我买给她吃,我表示不同意之后,讲道理她也听不进去,站在原地怎么叫都不走,眼泪汪汪、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望着我,就差哭出声音了。营业员见状连忙出来调解:“孩子吃一点没事的”,溪宝一听觉得自己占理,眼神更加委屈和哀怨。事情到了这步,不是吃一点糖果有事没事的问题,而是原则性的问题。

“溪宝,给你两种选择,第一种:你想不开在这里难受,我可以陪你在这里难受,你想哭也行,哭多久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一定不会给你买,这样你会浪费大好的时间生气最后什么也得不到;第二种:你听妈妈的话,我们愉快地逛别的地方,也许你会发现更好吃的、更好玩的呢?最重要的是,不吃糖果牙齿好,你开心不生气了,就会越长越漂亮哦”。

溪宝听完:“妈妈,我选择第二种”。

接下来和她开开心心地逛了超市,而且故意给她找到了更合适的零食和玩具,让她坚信妈妈的建议是对的,真的会有更好的收获。

从那次以后一直到现在,溪宝再也没有用过她哭闹的本事,偶尔有这种端倪出现,我也会坚持我的原则,说过了不同意再说什么都不会改变。时间长了,溪宝再也没有闹人,因为她知道那样没用。

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为什么不买,真实原因是什么?比如:

①健康角度:吃垃圾食品会损害你的健康,你会生病会难受,女孩子就再追加一条:吃垃圾食品会长得不漂亮。

②经济角度:爸爸妈妈挣来的钱需要给我们买吃的、买穿的、给你交学费、交停车费、给我们的房子交物业费等等,买这个玩具需要的钱多,我们就没有钱吃饭了,你就上不了学了等等。让他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不要想着孩子听不懂,其实他完全能理解。

③质量角度:这个产品质量不合格,会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最重要的是,我们买了质量不好的产品,让它有了销路,就还会有人生产不合格品。

诸如此类,不管具体原因是什么,我想这三点的原因可能会多一点,我们一定要如实地告诉孩子,教会他思考与判断。让他感受到,这些事情都是跟他息息相关的,需要他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处理。

再然后,教孩子学会放弃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让他因为放弃了一个东西就耿耿于怀闷闷不乐,我通常会带溪宝宝做别的事情开心起来,玩上一会她的不愉快就一扫而空了,之前想要什么可能都不记得了。试想下,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你想要的东西多了去了,难道都能一一实现吗?哪个东西是能不劳而获,动动嘴一句“我想要”就能得到的?孩子将来长大迟早要面对这个社会,让他早点学会东西的正确获得途径并没有什么错。

最终,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我的观点,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小孩子的愿望!太贵的买不起可以选择经济适用型的,现在的商品可选择性特别多,尽量不要让孩子“缺”,在他心智模式还没有形成的时期,对拥有的判断会更多倾向于已拥有的物质(“多还是少”,“这件东西别人有我有没有”),精神方面还无法撑起自己的感官。“缺”就容易让他羡慕别人,“缺”就容易让他自卑,“缺”会让孩子的性格不完整。做家长的满足孩子物质,这种行为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爸爸妈妈很爱我”。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感受到被关爱、被重视,就等同于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一直被关爱,被满足,长大后才能不因物质而违背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我曾见过孩子,一到超市就使劲拿东西,生怕拿的少了,说白了就是家长平常太束缚。真正让他想要什么就拿什么,一直被满足的,反而是按照本心挑选自己所喜爱的,不贪,不占有。

等孩子再长大一些,他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再单纯以“谁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就是爱我”这种标准来判断是否爱他时,他才会完全理解父母的行为。所以在成长的路上,我的观点是: 满足孩子不要让孩子“缺”,然后一路渗透正确价值观!教育不能一撮而就,孩子的好性格也就是在这种日常琐碎里逐渐影响形成的,而一副好性格,足足会影响孩子一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吧

历史文章推荐

2018.03.10日记:艺鑫天使杯海选

不会忘记你,因为我写日记了

给溪宝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