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如风




关于风,我所能想到的:


1.诗词
东风无力百花残……
千古风流人物……
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风送暖入屠苏……

最经典的当属李峤的《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风,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座上宾。

2.歌曲
孟庭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孙燕姿《遇见》: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
张学友《吻别》: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让风痴笑我不能拒绝
《还珠格格》:你是风儿,我是沙……

风,亦是音乐者们的心声。

3.词语
风景、风光、风土人情、风俗、风趣、风雅、风流、风化……
老祖宗传下这样的词汇,说明了风在自然美景里,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承担了厚重的作用。

风,代表了美,代表了多姿多彩。

4.形态
风,是空气的流动,我们只能借助其他的事物来感知它的存在。树梢的摆动、树叶的沙沙作响、花朵的摇曳点头、冬日面庞上寒冷刺痛的感觉、夏日的凉风习习……

风,化无形为有形。

5.借风制成的物件
风铃,少女时代的一个情结。
风车,风筝,孩提时代的玩具。

风,是一种感情。



当感怀了风的这些内容之后,再回到孩子们的语言课堂,我便能更深层次地去体会散文的意韵,更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准备丰富的教学具,设计教育流程。

散文:风娃娃
风娃娃来了,她托起了小鸟的翅膀, 小鸟飞呀飞 呀!
风娃娃来了,她吹动了小狗的风车,风车转呀转呀!
风娃娃来了,她把小兔的风筝吹上天,小兔笑呀笑呀!
风娃娃来了,她吹动了小松鼠的小船,小船鼓起了风帆,跑呀跑呀!
风娃娃来了,大家都欢迎她! 


关于这篇散文,我所感受到的:


1.拟人化
风,一定是称它为娃娃,因为它与小动物们玩各种游戏,就像活生生的一个孩子。
小动物们是风娃娃的好朋友,更像是活生生的孩子,会笑会跑。

2.隐含科学原理
小鸟飞,借助风。
风车转,借助风。
风筝飞,借助风。
船儿跑,借助风。
风的能量是无限的。

3.快乐向上的基调。
鸟儿向上腾飞,
风车快乐旋转,
风筝飞得高高,小兔子开心的笑了,
船儿跑得快快的,小松鼠很高兴。

4.有内涵的。
风是受欢迎的。
她活泼灵动地陪伴小动物们玩各种游戏。
风是谦逊的。
她是无形的,没有颜色没有形状。


于是,我准备了这样一些教学具。


四样东西都是用折纸的手法做成的,便于操作,颜色鲜艳,形象逼真。


千纸鹤:能够真的煽动翅膀,感受飞翔。
风车:能够在风中旋转。
风筝:能够飞在风中。
小船:能够形象地驶过。

另外,还准备了教学挂图和配乐朗诵。背景音乐用的是班得瑞的《变幻的风》。

活动流程:
1.到户外感受风。
闭上眼睛,感受风在脸庞吹过的感觉。
观察风吹过树梢,树叶的样子。
学一学风中摇曳的花朵,好像在点头。

2.玩一玩风车。
在阳光下奔跑,感受风吹过,感受风车旋转的快乐。

3.回到教室,观察图片,了解散文的大概内容。

4.通过提问帮助理解。
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风娃娃陪他们玩了什么游戏?

5.听配乐朗诵,感受散文的美。

6.通过提问,深刻理解散文。
你们喜欢风娃娃吗?为什么?

7.总结提炼。
风娃娃的本领真大,能让小鸟飞,能让风车转,能让风筝飞,能让风筝跑,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她。
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就叫做:大家都欢迎她。

8.再次欣赏配乐朗诵,对散文再次做完整的感知与理解。



关于这次教学,深感遗憾的有:

1.还是人数的问题,活动中不免出现闹哄哄的情景。

40个左右的孩子一起学小鸟飞,还可以,但一起学小狗叫,就真的是有些闹了。这个现象,无可避免。


2.此刻是冬天,孩子们一到户外就感受到了西北风的寒冷。

当配乐朗诵的开始部分出现风声的时候,有位孩子就假装打起了喷嚏,于是,喷嚏声此起彼伏。不得不说,孩子们表演的很真实,的确太冷了就会打喷嚏。如果这节课放到阳春三月,春风拂面时上,是不是会更加理想?

3.我准备了四个风车。

因为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还不强,让他们自己做是不太可能的。我原先打算在活动的第一部分让每位孩子轮流玩一次的,但是孩子们对这个东西实在太感兴趣了,玩了三组时间已经过了五分钟。要整个班都玩的话,就得变成科学课了。这一环节的确是我考虑的不周全。于是,我关照班里的老师,把玩风车放到下午的户外活动里。


愿我如风,
无形地谦卑着,
又创意地陪伴着,
在孩子的童年里,

留下美好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