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购书记

2012年,我承担一个政府课题,是关于实体书店现状以及扶持政策方面的。经过数月实地调查,我的结论是:实体书店作为图书销售渠道,已经受到致命冲击。从长远看,实体书店的图书销售渠道功能,将不可逆转地逐步走向消亡。


这一结论从2012年到现在,我从来没有改变过。今天,我近两年来首次到实体书店购书的经历,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认识。


我上次到实体书店购书,是一年前。因为有一张西单图书大厦提书卡,正好我撰写《<周易>智慧与战略思维》,需要一些图书资料,于是到西单图书大厦买了几百块钱书。


最近我又要写一本书,想起那张提书卡还剩下1000多块钱。给图书大厦打电话,问他们能不能在网上选好书后用提书卡支付。大厦说可以,但我买的书大厦不负责寄送,需要我到大厦自行提取。



国企的牛气我再次领略。


好吧,我就豁出去了,再花个一天时间体验一下实体书店的购书感觉吧!


 

10点出门,11点到图书大厦。和两年前相比,大厦门口的收提书卡的黄牛少多了。去年的时候,门口至少有10个以上的黄牛,今天只有两三个,而且吆喝的声音低多了。


看来,这两年来各单位发的提书卡也大幅减少了。


11:00到14:00,我在大厦一层共选了15本书,共计750元。


选书时,深感疲劳。因为整个大厦一层没有一个椅凳。读书本来就是寂寞辛苦的事情,它需要安静、舒适。可是在大厦里我只能很疲惫地浏览图书,匆匆做出决策。


当然,我可以理解,西单图书大厦是中国少有的同时上架图书品种最多的实体书店。如果图书大厦准备了椅凳供读者坐下阅读,很可能会招来超多的人前来免费阅读,给大厦带来更高的图书损耗率。


但如此不舒适的选书环境,我不到万不得已是肯定不会去的。


我现在购书,绝大部分都是直接从当当、亚马逊、京东购买,既方便又便宜,还大大节省时间。



我记得2012年在做实体书店课题研究时,看到一个实体书店调查问卷的研究报告,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希不希望实体书店继续存在?绝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希望。


我对这个回答高度怀疑。


理由是:

  • 第一,现在中国人的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还有几个人有时间专门跑到实体书店去买书?

  • 第二,实体书店的书一般来说打折率都比较低,那些说希望书体书店存在的人们真的会到实体书店花更高的价钱去买书支持实体书店活下去吗?

  • 第三,那些支持实体书店继续生存下去的善良人们说:实体书店可以看到实物图书,可以翻阅,可以深入了解图书内容。所以实体书店有更好的购书体验。


要我说,这个理由最扯了。我今天足足花了5个小时(包括车程),只买了15本书,只花掉700多元。如果允许我网上购书并提供寄送服务,我可以只花两三个小时在网上浏览相关图书信息,然后下单购买,估计1000多元的提书卡的余额今天就可以全部花完,我只要等着图书送来即可。


如果哪个实体书店从业者看了这个调查结果贸然去开书店,一定会赔得精光的……


今天我的实体书店购书经历再次说明:实体书店的购书体验不佳,效率低下。实体书店的图书销售渠道功能,将不可逆转地逐步走向消亡。



附记:

今天购书如下:

  • 史景迁作品:

《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广西师大出版社

《太平天国》,广西师大出版社

《胡若望的疑问》,广西师大出版社

《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广西师大出版社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广西师大出版社


  • 唐德刚作品:

,广西师大出版社

《从晚清到民国》,中国文史出版社


  • 有关王阳明的著作:

王阳明撰,邓艾民注:《传习录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三联书店


:《传统十论》,东方出版社

[美]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山西人民出版社

[美]罗威廉:《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席勒:《动物精神——人类心理如何驱动经济、影响全球资本市场》,中信出版社

……


家里书太多了,我现在买书的标准是:必须能反复阅读的。因此,这次购书以历史类、哲学类经典图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