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历史】因武则天而出名的女人——杨牡丹

往期推荐【阅读悦读•小说】鬼屋之八——姑姑又看见鬼了

文/逐梦

【作者简介】逐梦,原名曹俊英。黑龙江省嫩江县人,幼师毕业,文学爱好者。曾有诗歌(包括歌词)、散文、小说,发表在《鹤城晚报》《大兴安岭日报》以及《呼玛河》等地方刊物。曾有诗歌,散文作品获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且是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是世人公认的了不起的女人。由古至今,关于她的争论,不绝于耳。于是,很多人都好奇,在那个男人统治天下的社会里,武则天是在怎样的的熏陶下,顶着男权至上的重重压力,成长为一代女皇的呢?

要想解开这个谜底,就要揭秘一个因武则天而出名的女人,这个女人“正史”中称为杨氏女,名牡丹。这杨牡丹何许人也?为什么会因为武则天而出名?她与武则天有什么特殊关系么?

应该说,没有武则天,杨牡丹这个名字,也许后人根本不会知道,更不会有谁去关心这个女人的身世。但是,没有这个女人,也许中国历史上,就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武则天!没错,杨牡丹就是武则天的亲身母亲!俗话说,有其子必有其母。今天就让我们看看杨氏之女,杨牡丹,在其女儿皇权赋予的神秘面纱下,究竟做了哪些普通女人做不到的事情,又究竟在哪些方面对武则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杨牡丹的出身,她是前朝隋炀帝时期的武卫将军、左光禄大夫杨达的女儿,跟唐高祖李渊是表兄妹。这杨牡丹从小就爱读一些与有关的书籍,注重修身养性。也正因为此,她知识渊博,很有主见,不像当时的古代妇女,对男人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所以,杨牡丹根本不把普通的男人看在眼里,这直接导致她成了大龄剩女。直到44岁,她还没有找到可心的夫君。不过,这杨牡丹并不着急,并不因为自己是大龄剩女,就降低择偶标准,委屈自己。她每天读读书,看看报,日子也就这么被打发过去了。但是,在她的闺房之外,她所在的国家和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动荡和巨变。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反抗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这里我要提到一个人,武士彠。

武士彠生于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生于商人世家。青年时期,因经商而致富。但是他是个读书识字有抱负的商人,不以经商为目的。在隋末爆发的时候,他弃商从戎,参加了隋军,因立战功,当上了鹰扬府队正。后投靠太原留守李渊,为李渊反隋募兵筹集资金,深受李渊信任。李渊利用隋炀帝给他的经费和武士彠筹来的资金,在太原,一边收服反隋的农民军,一边招兵买马,不断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次年,李渊的军队推翻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李渊于大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六日,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

李渊论功行赏,封武士彠为二等“太原元谋勋效功臣”,为大唐开国十六个重大功臣之一。之后,武士彠官至尚书省兵部库部司,掌管全国武器军备设施,列正五品,为大唐重要的军事后备长官,掌管李渊信任的后勤保障力量。武德三年(620年),他又升正三品工部尚书,位列“八座”(八大宰相)之一。

那么这唐朝的工部尚书,是什么职务?权力有多大呢?在古代,工部尚书是一人(皇帝)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之重臣,掌管全国的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国家经济命脉,相当于今天的主管工业部、、、、、,位高权重。

可见,这武士彠,不同凡响,升得够快的!从当初见到李渊时的乡镇排级九品队正小军官,升到部长级的三品工部尚书,仅仅用了三年时间,这样的男人,够牛逼了吧!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更牛逼的事还在后面!

武德六年,武士彠的原配夫人豆腐西施相里氏病死,唐高祖李渊亲自做媒,把表妹杨牡丹绍给了他。

这个44岁的老姑娘,,终于等到了自己心仪的男人。从杨牡丹见到武士彠的那一刻起,她就认定自己的缘分到了。那武士彠不仅相貌堂堂,长得一表人才,而且睿智豪爽,谈吐不凡。这杨牡丹就动了春心。那时候,45岁的武士彠虽然也很想找个年轻一点的漂亮姑娘续弦,但见到杨氏保养的不错,风韵犹存,而且还是个处女,又是皇亲国戚,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这门亲事。用现在的话说,谁的面子不给,皇帝的面子得给,否则那不是不识抬举了么!

武士彠高高兴兴娶了杨氏,44岁的杨氏也很争气,接连打破高龄产妇的纪录,出嫁当年就以44岁高龄平安产下一女,这就是武顺,后来的韩国夫人。第二年,45岁的她又生下一女,武媚娘,这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武则天。后来她又生下第三个女儿,名字不详,估计长大成人后,嫁给了凡夫俗子之故吧。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因病早逝,她几乎是在母亲杨牡丹的教导下,才成为“才人”的。因此她很敬重杨牡丹。杨牡丹去世后,随着她的权力不断巩固,她不断加封母亲,并续建陵墓。杨牡丹对武则天的影响显然是不可低估的。,杨牡丹年幼时不喜欢针织女活,却对诗书礼仪很感兴趣。因此当她有了武则天后,专门请了诗学、音律、礼仪方面的先生,教导武则天。

据传,武则天5岁能文,9岁能诗,12岁就可以引经据典讲故事,可见这样的女人本身就有着母亲杨牡丹的遗传。武则天十四岁就进了宫,可见她性格形成之前的早期教育是离不开母亲杨牡丹的。

我们再来看武则天的《从驾幸少林寺》一诗,诗中有这样两句:“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这两句表达了她对父母亡故和来不及行孝的感伤。这是武则天在陪唐高宗游幸少林寺的时候写下的。她在这首诗前还特意写了个小序:“睹先妃营建之所,倍切茕衿,逾凄远慕,聊题即事,用述悲怀。”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我看到已故母亲的营建之所,十分孤单,我心里非常伤感,就怀着“泣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这里的“先妃”指的就是她的母亲杨牡丹。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武则天对母亲杨牡丹的深厚感情。正是这种深厚感情,让武则天以尊母的方式推崇女性地位。在这里我举一个事例:据《旧唐书·礼仪志》记载,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唐代有法律规定,父亲去世守孝三年,父亲健在,母亲去世守孝一年。母死时父亲已逝,则为母守孝三年。武则天认为这条法律有失公允,在“建言十二事”中,明确提出,无论父亲生死,母亲去世都应守孝三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武则天统治时期,妇女的地位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受尊重。

杨牡丹对女儿武则天的影响还不止如此,在她丈夫武士彠去世之后,武士彠前妻所生的儿子对他开始不敬,她受尽挤兑和冷落。当时武则天才13岁,和57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因此杨牡丹所经历的一切苦楚,她是深有体会的。杨牡丹为了女儿,把所受的委屈和不平全忍了下来。这间接铸就了武则天性格里坚忍的一面。14岁后,武则天进了宫,被唐太宗选为“才人”,她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堂哥们,并没看好她,因此同武则天的母亲杨牡丹的关系并没有转变。直到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兄妹之间、母子之间的关系才变得缓和起来。

武则天为了培植自己的亲信,巩固自己的皇权,便想放下旧怨,让武家成为自己强有力的后盾。于是她让自己的母亲杨牡丹出面,从中斡旋。杨牡丹以自己过大寿为由,把武士彠的几个子侄叫到一起。席间,杨牡丹跟武士家族的后辈们说,要他们帮助女儿武则天排除异己,巩固皇位。但由于杨牡丹言辞间流露出瞧不起武氏家族男人的不当言辞,武则天的几个哥哥们没有马上表态支持武则天,而且还不合时宜地对武则天的统治提出了质疑,这让杨牡丹很不满。

寿宴过后,杨牡丹进宫跟女儿武则天添油加醋地一说,武则天的报复之心又起。武则天立马下诏,以对其母大不敬为由,将同父异母的哥哥吴元庆发配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一个叫龙舟的地方,吴元庆因为担心武则天派人杀他,活活被吓死了。而他的另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爽,被流放到海南三亚,不久后,也死了。至于他的堂哥武惟良和武怀运,史书上说,武则天用一石二鸟之计,杀了他俩。起因是,唐高宗李治看上了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的女儿魏国夫人,于是武则天就在肉酱里下了毒药,让魏国夫人吃了下去。结果魏国夫人死了,武则天将凶手定义为武惟良和武怀运,于是,哥俩被当作替罪羊处死。

杨牡丹的相貌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她生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这是千真万确的。从武则天和她的姐姐韩国夫人的身上,能想象得到杨牡丹年轻时有多漂亮。杨牡丹的美貌、聪明和才气,武则天应该是得到了真传。就连晚年,她和外孙贺兰敏之的关系,与武则天老年时宠张宗昌和张易之的时候很相似,被后人炒作得沸沸扬扬。

我们来看一下《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它们分别是这样记载的:“敏之既年少色美,烝于荣国夫人”,“敏之韶秀自喜,烝于荣国”,“敏之貌美,烝于太原王妃”。文中的“敏之”即贺兰敏之,是杨牡丹大女儿的儿子,也是杨牡丹的外孙。他本姓贺兰,后来武则天赐姓武氏,以继承父亲武士彠的香火。这里的“荣国夫人”、“荣国”、“太原王妃”,则指武则天之母杨玉兰。因为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曾封母亲杨牡丹为荣国夫人,当了大周皇帝后,又追封父亲武士彠为太原王,所以母亲杨玉兰也荣升为太原王妃。“烝”,在古代指与女性长辈。

综合这三本书来看,武则天之母杨牡丹与外孙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江湖也有人认为,这是武则天为了发泄自己对姐姐韩国夫人的不满,才故意编造的。因为武则天的姐姐和她姐姐的女儿都曾和她的男人唐高宗李治有染,就连姐姐唯一的儿子贺兰敏之还把自己儿子要娶的女人给睡了,所以,武则天对姐姐一家三口已经由最初的不满,到恨之入骨,她只有把姐姐的儿子说成十恶不赦,才有理由诛之。要不然她母亲杨牡丹活着时,她为什么不敢对外说母亲和外孙呢?而且也不敢拿贺兰敏之开刀。

其实,细想想,杨牡丹对贺兰敏之的宠爱也是情有可原的。作为母亲,杨牡丹见大女儿和外孙女好好端端地没了,她的心里肯定不好受,难免会对二女儿武则天有意见。再者,贺兰敏之本来进宫前就已经是个没父亲的孩子了,现在居然连母亲和唯一的亲姐姐也被人害了,杨牡丹心里自然对外孙心疼得不得了,难免对贺兰敏之就有些纵容。

古代人是注重孝道的,武则天作为,也不敢轻易与母亲为敌。因此,贺兰敏之在杨牡丹的宠爱下,变得越来越无法无天。当他听说太子未过门的媳妇漂亮,竟然藐视皇权,在太子娶亲的头一天,将那女孩子了。逼得武则天不得不让自己的儿子临时改变花轿迎娶路线,仓促间娶了另外一个女孩子。这样的人,你说武则天能放过他么!虽然武则天当时忍了,甚至没有追究,但不等于她忘了这件事。直到杨牡丹去世,武则天才列举了贺兰敏之若干罪状,对外公布。

其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条就是贺兰敏之和外婆。这么敏感的一条皇家新闻,由皇帝嘴中说出来,没人敢质疑。贺兰敏之没有了杨牡丹这把保护伞,再加上平时作恶太多,因此没人为他说话。他先是被贬,后被武则天在发配途中暗杀。

后人对杨牡丹和武则天母女二人的晚年宫闱生活,多含微词,认为杨牡丹的比其女武则天的荒淫无耻更甚。先不说杨牡丹和外孙这事真假,我觉得评价一个人应该把这个人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不能用现代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去论断,否则会有失公允。不信,我们就翻一下新旧《唐书》,随便就可以捡出不少这样的事例:如唐太宗曾娶大臣徐坚的长姑为妃,而唐高宗则娶其次姑为妃,父子俩分娶姐妹俩,父子关系变成了连襟关系。还有唐高宗娶太宗之妃武则天,唐玄宗娶寿王之妃杨玉环,前者儿子娶庶母,后者公公娶儿媳。唐肃宗的外孙女嫁与唐肃宗曾孙子顺宗皇帝,妇比夫高一辈。唐代宗外孙女郭氏嫁与代宗曾孙子宪宗皇帝。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说明当时唐代的理学尚未盛行,封建礼教还没有完全建立,两性关系并不像后代那么禁锢和封闭。有些后人认为荒淫无耻的事情,当时的人可能并不以为耻。况且中国历代皇帝都宾妃成群,而作为女皇的武则天,宠幸的男侍前后不过几人,即使与历史上不荒淫的男皇帝相比,人数少之又少,这有什么可指责的呢?再者,武则天所要的不过是和男性皇帝平等的情爱!而她的母亲杨牡丹,也只过是宠爱她的外孙而已,试想,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还能和外孙干什么呢?

杨牡丹活了九十二岁,武则天活了八十四岁,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是高寿。

纵观杨牡丹的一生,她是凭借二女儿武则天而出名的,这包括武则天在她死后散布出去的丑闻。所以她这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中国历史上培养了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个人主观因素,所以,除却武则天个人主观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之外,杨牡丹作为母亲,对武则天人格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就这一点来说,杨牡丹被武则天追封为“太原王妃”,成为历史名人,当之无愧!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洪与、姚小红

编辑:邹舟、于伟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请点击“原文阅读”,《AB门》内,一个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