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自然界:海南——热带植物的天堂(一)


↑ 红色鸡蛋花 

2015年7月,我第一次踏上海南岛这片热土,作为一位曾在北京学习和工作十年的植物学工作者,除了感受到火辣辣的湿热和强烈的紫外线外,当看到带有白色纤长萼片的水鬼蕉却连科名都无法确定时,我也被这里的花花草草深深地吸引了……

↑ 葱兰 


海南植物的寻根问祖之路

作为远离大陆的岛屿,海南岛是否曾与某块大陆相连然后飘离?最近,植物学家通过对海南岛植物区系的研究分析了海南岛的历史,从生物地理角度提出在始新世(距今5 300万年到3 650万年),海南岛曾与越南和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相连,后来向东南方向移动和旋转,最终到达现在的位置。科研人员通过比较其与周边的我国广西、广东以及越南的植物区系特点,发现海南植物区系越南植物区系类似性最大。研究表明,在植物区系组成中,有110个我国海南省与越南共有属,而海南省与广东省共有属植物只有7个。在海南植物区系中,仅有7个特有属和约10%的特有种,以非常低的特有性显示了它的大陆起源特征。在哺乳动物种类特征上,也显示了与植物区系类似的生物地理格局:海南省与越南的联系最密切。

以上研究结果也与古植物学、古地磁学及火山研究的结果相符合。古植物学研究表明,海南省在始新世具有亚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和亚热带气候,是处在比现今更北的地理位置;冷杉属和铁杉属化石的发现也反映了海南省在始新世时具有亚热带植被特征。古地磁学研究表明:中生代的海南岛处于比现在高5~6个纬度的位置。新生代早期,随着北部湾裂开,海南岛开始沿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向东南移动和旋转,最终到达了现在的位置

↑ 大花黄蝉 


别具特色的“番”姓海南植物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海南植物的特点,那么”这个字最恰当不过了。“番”字的含义之一是外国或外族,如“番王”指少数民族的领袖。在植物名称中,“番”常用来命名那些原产异国他乡(多为美洲热带),后移居我国的植物,在海南就有不少。

2016年5月,琼州海峡上温润的南洋风带来了海口一年里最多的雨水,万物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我在市场上挑了三个又大又圆的“木瓜”回家,切成两半,用勺子掏掉中间的黑子(种子),然后像吃西瓜一样享用起来。“木瓜”味道干冽,果肉松散,又甜又软很好吃。但是我一直很疑惑:这个“木瓜”怎么一点也不像我以往熟知的木瓜啊。其果实有些像梨,就连北京植物园的皱皮木瓜也没有这么多籽。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查阅资料后,忍不住笑了:植物学中的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属于蔷薇科木瓜属,为灌木或小乔木。原来我们常吃的“木瓜”实际上是“番木瓜”(Carica papaya),属于番木瓜科番木瓜属,为常绿软木质小乔木,可高达10米。此木瓜非彼木瓜,这两种植物在系统发育关系上真是八竿子打不着!

↑ 番木瓜 

海南人把番石榴叫石榴。番石榴和真正的石榴除了都有很多子儿之外,两者其实有着天壤之别,首先,番石榴属于桃金娘科番石榴属,而石榴石榴科石榴属的植物,二者分类位置不同。其次,石榴可吃的部分是种子外面的包膜,即外种皮,这层外种皮含有丰富的糖和维生素;而番石榴可吃的部分是果肉,种子是不能吃的。第三,石榴汁水甘甜,让人百吃不厌;而同样一个拳头大小的番石榴吃完后,你可能就不想吃其他东西了,这主要是因为番石榴富含营养,其中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高,另外还含有维生素A、B以及微量元素钙、磷、铁、钾等,极易让人有饱腹感。

我曾经以”为关键词,在《海南植物志》中检索植物名,竟然搜出了68条记录, 例如, 西番莲、山番椒、番麦、番荔枝和番茄枝等,其中“番”姓植物最多的是番茄枝科植物。

↑ 黄金鸟 

海南省作为热带地区的北缘,当地植物有以下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首先,植株高大,因为热带地区植物密度很大,遮挡效应很严重,为了尽可能多地吸收阳光,喜光植物就必须不断向上长,久而久之,往往都很高大。其次,有气生根,由于热带降雨量十分丰富,土壤的水分含量很高但氧气不足,导致植物的根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气生根的作用就是吸收氧气以供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植株部分进行呼吸。再次,叶子有滴水叶尖,这是对热带降雨丰富的适应。最后,老茎生花现象较为常见。一般情况下,花是在树枝顶端开放,而老茎生花现象中花在枝条上开放,这是因为雨林的常绿树开花结实所需要的养分是贮藏在主干和大枝内的,茎上生花便于输送养分,减少能量的消耗。在海南农村或郊区栽培的菠萝蜜等常见这种现象。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本文转自大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