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信用环境是银行生存的氧气!看全国首个“信用县”如何净化金融生态



导读
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中,全国第一个“信用县”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探索出“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在推广田东经验过程中,田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陆世新,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务实建议。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中,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具有标志意义:它是全国第一个“信用县”,“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田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备受瞩目。


8月26日,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作为田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百色市金融办主任助理陆世新(原任田东县金融办主任),分享了田东经验、百色市推广田东经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他的经验交流,言简意赅,富有借鉴意义。以下内容,来自陆世新演讲实录。

 


图为2009年12月4日,、田东县县委书记王西冀为祥周镇首个“信用镇”揭牌。

 

2014年以来,百色市在广西率先全面开展农村金融改革,着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农户贷款的获得率、发展普惠金融。但时至今日,推进工作仍然步履维艰。我本人是田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在这里,本人通过总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田东经验”,探究百色市复制推广“田东经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田东经验”的基本情况

在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田东县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工作模式,于2010年,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10月成为广西首个“信用县”,也是全国第一个“信用县”。其主要做法是:


1.建立三级工作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汇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各乡镇也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三是村级建立乡镇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涉农金融机构信贷员等组成的农户信息采集和评价小组,负责对农户进行信息采集、录入、初评工作。


2.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田东县政府、,研发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简称“农户系统”),共设置了54项采集指标和119项系统指标,具备自动评级、信息分类检索等功能,实现与各银行机构信息系统相互兼容,农户信息资源共享,解决了银行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图为田东县农户信用信息管理与评级系统。

 

3.建立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价标准

制定《农村信用等级评价暂行办法》,“农户系统”评价的农户获得70-79分为“A级信用户”,获得80-89分为“AA级信用户”,获得90分以上为“AAA”级信用户;以信用户占全村农户60%以上,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户占本村贷款农户总数的80%以上,且不良率低于3%的,可评为信用村;按期归还贷款农户占本乡镇贷款农户总数80%以上,辖内有50%以上行政村被评为信用村,贷款不良率不高于3%的,可评为信用乡镇。


4.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机制,规范评价行为

一是制定《农户信用等级测评表》,做到评价指标、评分标准、操作流程“三统一”。二是建立农户信用等级评价“村级初评、乡镇复评、县级终评”的“三级”评价机制。三是实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确定了“农户系统”信息数据每两年更新一次,确保信息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2010年5-7月为首次信息采集、录入评级。2013年7月完成第一次更新工作,2015年末完成第二次更新工作。

 


图为2009年田东县开展金融知识进农家活动,打造“诚信田东”。

 

5.创新优惠政策,促进信用评价成果运用

县域涉农银行机构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制定信贷优惠政策,对信用户实行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20%的优惠,办理贷款的时间也由过去的10-15天缩短到半天。同时,出台了相关信贷扶持激励政策,以降低信贷资产风险。系统运行后,涉农银行机构通过“农户系统”对信用户授信达49.53亿元,单个农户授信最高10万元。截至2016年6月末,已累计向5.9万次信用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达24.83亿元。目前,该县贷款覆盖率、贷款满足率分别达90%、92.8%,平均单笔额度由原来的1.86万元提高到5.84万元。几年来,田东县涉农贷款不良率均保持在1%以下。


6.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扩大受益面

一是结合“农户系统”增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级系统,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等级评价,获得“信用合作社”评价的,银行机构授信30-100万元的信用贷款,已有64家信用合作社累计获得银行信用贷款6215.5万元。


二是2015年在“农户系统”框架内,新增“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与精准扶贫指标体系相衔接,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大力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目前,已发放贫困户信用贷款5035户2.43亿元,并实行贷款基准利率的特惠政策。


事实证明,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大胆发放无需抵押担保信用贷款的重要条件,是农民群众获得优惠金融服务权利和资格的重要保障,是农村持续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发挥领导和主导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才能推得动、收到实效。

 


图为2014年11月5日,田东县为信用户发放信用证。

 

百色市推广“田东经验”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4年起,百色市在全市其他11个县(区)推广“田东经验”,全面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总体上,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慢,覆盖率低,效果不明显。主要问题:


1.推进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各级政府对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把它真正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应付了事,“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地方政府的主导和领导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2.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不强

地方政府牵头推动工作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弱化了推进工作的“抓手”,协作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互动,“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部门配合、金融机构参与”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


3.信息采集数据的真实性难保证

一方面,由于农村缺乏诚信宣传教育机制,农户参与征信的意识不强,部分农户不配合。另一方面,信息数据采集工作量较大,个别地方数据采用“估计+统计”的方式获取,存在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等情况。


4.信用数据和信贷业务未能完全有机联动

农户信用信息数据与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生产系统还未能实现快捷的联动应用。目前,“农户系统”的信用数据与信贷生产系统还需要业务人员手工录入才能使用,徒增工作量。

 

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建议

1.凝聚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共识,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党政“一把手”以及各级各部门、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形成“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工作模式。

 


图为2014年11月5日,田东县为非信用村的贫困村创建信用村授牌。

 

2.完善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任务明确、要求具体的“施工图”

各级政府、,将各项任务细化落实到单位、到人、到时间节点,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到各级政府、各部门的绩效考评范围,使各级各部门形成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3.强化业务指导,夯实工作基础

市、,指导政府组织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录入、评级工作,指导和推动涉农银行机构加大“农户系统”成果运用,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信贷支持力度。


4.建立“农金村办”平台,构建诚信宣传教育机制

全面推进行政村“三农金融服务室”建设工作,在协助金融机构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同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构建诚信宣传教育机制,推动农村信用文化建设。

 

5.推动“农户系统”改造升级,构建“信用+信贷”联动应用新模式

引导涉农银行机构结合“农户系统”升级,重构信贷业务流程,实现现有信贷业务及管理模式向新模式平滑过渡,将农户信用大数据有机融合到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流程中,构建信贷业务与农户信用大数据应用场景,实现联动应用。通过“农户系统”改造升级,构建“信用+信贷”联动应用新模式,实现担保、风险补偿和保险业务流程的横向联网。通过“农户系统”改造升级,使之具备灵活拓展业务的能力,为将来加入农村电商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现代农业产业链生产融资场景打好基础,最终形成“信用+信贷+电商+产权+物流”联动应用新模式。


延伸阅读

1、【动态】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将在贵州建成

2、【动态】贵州安顺全力打造“农村金融信用市”

3、业界丨做金融最怕信用环境差?看这家农信社如何打造“全国农村金融信用市”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作者/张永乐

主编/刘小萃 监制/李 博 本期编辑/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