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赛道”宽广、技术“安全边际”高 凯赛生物未来可期

消费贷款平台

用玉米发酵做成衣服,你能想象吗?科创板IPO的凯赛生物就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公司。

可以说,凯赛生物行业赛道非常宽广、产品市场空间广阔,同时手握四大核心技术,百项专利“傍身”,在技术、专利加持下,凯赛生物议价能力不断增强,同时综合毛利率水平不断提高。

“行业赛道”宽广

那么凯赛生物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公司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为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原料,包括 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

月桂二酸是凯赛生物现有的核心产品,占其总收入的99%,那么月桂二酸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月桂二酸就是合成尼龙的原材料,尼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见到。

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学名聚酰胺,俗称尼龙Nylon,商品名锦纶,英文名叫Polyamide,简写为PA。聚酰胺是大分子主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可由二元酸与二元胺缩聚得到,也可由内酰胺开环聚合制得。

那么尼龙的市场需求怎么样呢?

聚酰胺(尼龙)作为重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全球生产规模近千万吨,市场空间数千亿水平。

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预测,到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437.7亿美元。国内聚酰胺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快速提升,部分产品还需要从国外进口。

据凯赛生物招股书显示,我国聚酰胺产能达到 514.1万吨/年,需求量达到432.68万吨,国内产量为376.6万吨,受限于戊二胺等主要原材料进口供应不足、低端产品产能饱和以及产能定时检修等因素,国内聚酰胺实际产量低于需求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进口量维持在近80-100万吨水平,聚酰胺国产替代化空间较大。

在聚酰胺产品需求上,通用型聚酰胺 PA66 和 PA6 需求合计 400.6 万吨,合计占比 92.59%;其他特种聚酰胺(包括长链聚酰胺、高温聚酰胺等产品)的需求量在32.08万吨, 占比 7.41%。

如此看来,尼龙的产能需求很大,但受限于原材料目前仍需要国外进口。

凯赛生物的行业赛道在哪里呢?

如上所言,月桂二酸是合成尼龙的原材料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凯赛生物生产制造尼龙的原材料,并且是用生物法制造。

在凯赛生物之前,并不是没人做可再生的生物材料。凯赛生物的开创性就在于用生物法作出与化学法一样性能、甚至某些性能更强、同时又兼具经济性的聚酰胺PA。

生物材料不能仅因为可再生这个卖点就得到优待,在性能上与传统化石基材料相比也不能掉链子。

而生物法聚酰胺PA的出现,正是里程碑式的产品。高强度、轻量化、可再生,真正让生物材料摆脱废柴的形象。据了解,聚酰胺材料具有优良的韧性、自润滑性、耐磨性、耐化学性、气体透过性及耐油性、无毒和易染色等优点,主要用于纤维,也多作为工程塑料,在纺织品、汽车零件、地毯、轨道交通、包装、消费品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当然,凯赛生物的赛道远不止如此!

具体看来,凯赛生物在开发生物基聚酰胺在民用丝、工业丝、汽车及电子电器等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工业丝领域,在轮胎帘子布、钓鱼线等领域,凯赛生物都在进行试验;在民用丝领域,运动服装、女士服装等领域的开发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此外,在医药领域,凯赛生物的一款长链二元酸产品已应用于诺和诺德注射型长效降糖药的生产,该药物已于获得美国FDA批准,并于2020年4月被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新药申请。据了解,凯赛生物目前的业务主要聚焦于生物基聚酰胺产业链及关键单体的研发和生产。

从市场空间来看,目前凯赛生物DC11~DC14二元酸市场规模7万吨左右,其中以DC12为主;目前DC12主要用于长链聚酰胺、长链聚酯、高档热熔胶等,DC13主要做麝香-T、热熔胶等用途,同时公司还有混合长链二元酸产品,主要用于防锈领域。

凯赛生物募投项目包含4万吨/年的生物法癸二酸。传统上癸二酸以蓖麻油为原料通过化学法生产,国内化学法癸二酸产能超过10万吨。凯赛生物经过多年研发,产业化技术已经通过中试和较大规模生产装置验证,产品质量优于市场上的化学法产品。据有关资料显示,癸二酸的应用领域包括聚酰胺、防锈、增塑剂等,部分客户与公司DC12的客户重合。此外,长链二元酸生产长链聚酰胺,该部分市场规模预计为13万吨左右。

市场前景广阔

长链二元酸及其下游产品在国内外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由于以生物发酵法生产的长链二元酸工艺路线先进,成本低,产品质量优异,尤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有巨大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据市场预测,未来国际市场容量将达到百万吨。

凯赛生物将自产生物基戊二胺应用于生产聚酰胺,如:使用戊二胺和己二酸聚合生产聚酰胺56,依托生物基聚酰胺产品打造应用于纺织领域的产品并命名为“泰纶®”,可用于轻运动时尚服装、工服等领域;应用于工程材料的产品命名为“ECOPENT®”,可用于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扎带等领域;与涤纶共聚改性的产品命名为“赛纶”(也称“PETA”)。

此外,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56产品相比聚酰胺66,在吸湿性、阻燃性、染色性等方面性能有所提升,因此在特定应用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性能优势,可与聚酰胺66共同参与聚酰胺千亿级市场。聚酰胺56产品在纺织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券商机构预测分析认为,生物领域的研发投入巨大,未来技术进步趋势明显,有望使成本继续下降。与此同时,在国内政策推动需求放量前提下,国内生物法尼龙56的出现打通尼龙生产的新路径,绕开己二腈制约,是我国尼龙行业发展摆脱进口依赖的有效途径,属于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的产业。

全球各地“禁塑令”驱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对传统石化基不可降解塑料的替代,根据分析机构的测算,若2025年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渗透率达到10%,对应的市场规模为8000亿元。

技术“安全边际”高

作为手握生物材料合成商业化“卡脖子”技术的“独角兽”公司,凯赛生物是目前唯一一个已经实现从概念到团队组建、资金募集、技术突破、产品应用开发、产业化、市场开拓等全链条跑通并实现盈利的生物基材料制造企业。从技术角度来看,凯赛生物目前掌握的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在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都积累了大量研发成果,其核心技术在其主营业务的应用上也很全面、深入,技术先进性直接反映在其产品的质量、性能、客户认可度及经济性上。某种程度上,十数年的产业化试错过程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有效降低后续研发成本能有很好的帮助。

凯赛生物的四大核心技术分别是: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开发微生物代谢途径和构建高效工程菌;微生物代谢调控和微生物高效转化技术;生物转化/发酵体系的分离纯化技术和聚合工艺及其下游应用开发技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突破产业化的生物转化/发酵体系的分离纯化技术,该项核心技术是从复杂的生物发酵体系中得到高质量产品的关键性步骤,也是决定生物制造大规模产业化实践的重要技术瓶颈。

凯赛生物在其招股书中解释,其长链二元酸分离纯化技术可高效、低成本地将产品中的关键杂质控制在极低水平(ppm级);同时,既拥有一步膜过滤提取工艺使长链二元酸收率达到98%以上,又有溶剂结晶等进一步产品精制技术,此外还有分子蒸馏、色谱分离、从发酵液一步结晶等多种提取纯化方法,这些方法可相互取代或组合使用。通过系统化的分离纯化平台,凯赛生物能够针对性地实现生物制造高效去杂质过程(如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生物基戊二胺产品在生物制造过程中的高效分离提纯),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提取纯化效率。

从其招股书披露的技术相关部分的内容来看,重视技术对凯赛生物的发展之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凯赛生物对四大核心技术不断深入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产品质量、性能亦不断提升。在近年的市场竞争中,以英威达为代表的传统化学法长链二元酸(以DC12月桂二酸等为主)逐步退出市场。凯赛生物坦言,四项核心技术在产业化中对于提高产品整体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合成生物学及生物制造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凯赛生物经过20年的研发,成为全球生物新材料领域为数不多的既掌握系列核心单体、又掌握生物高分子聚合产业化技术、并且实现了4.8亿元利润的生物制造企业,在这一具有前景的领域里是先行者,也是成功者。过去20年积累的丰富经验、知识产权、市场地位,以及管理团队长期潜心从事这个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实践,为凯赛生物构筑了一条足够宽的“护城河”。

技术加持议价能力强

除了手握四大技术,凯赛生物还拥有上百项专利。截至2020年3月31日,凯赛生物已取得120项境内授权专利、19项境外授权专利,专利涉及菌株筛选、发酵控制、纯化分离、聚合反应等各个环节。

技术加持、提高产品竞争力,也反映在凯赛生物的财务报表上。

财务数据显示,-凯赛生物营业收入从13.63亿元增长至19.16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从3.33亿元增长至4.79亿元,营收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8.58%,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19.97%。除了高速增长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财务数据中还反映出凯赛生物较强的产品提价能力和上下游产业链议价能力。

从产品单价看,长链二元酸的DC单体,混合酸单体来持续涨价,其中DC单体从3.32万元/吨上涨至3.75万元/吨,价格幅度12.95%,混合酸单体从5.46万元/吨涨至5.77万元/吨,价格涨幅5.68%。

除了议价能力的提升,技术加持也让凯赛生物的综合毛利率不断的提升。

财务数据显示,凯赛生物综合毛利率从的45.09%上升至的48.01%,毛利率持续提高。

凯赛生物称,其主导产品毛利率上涨主要系随着从事化学法生产的主要竞争对手退出市场及环保监管要求日益提高,公司在该产品的市场地位和议价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上游成本的增加能够有效反映在销售价格中,同时随着公司研发的不断投入,公司生产效率提高,部分抵消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单位成本基本保持稳定,因此毛利率上升。

行业赛道宽广、产品市场空间广阔,议价能力不断增强,凯赛生物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