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传媒大咖批中国新闻奖:大奖作品硬伤累累

海媒汇特约撰稿人
佑真/文
 

    今天一大早,佑哥接连发来两条信息:第一条“起床没”;第二条“写了个2000字的稿,敢用吗”。被第二条信息惊醒,海媒汇(hi-meihui)匆忙拜读了这位 “夜猫子”传媒研究大咖的“随笔”(佑先生如是说),个中内容戳中了老媒体人的痛点:颇具权威的中国新闻奖之“特别奖”、“一等奖”也是硬伤累累。而这个奖项的游戏规则却是:必须保证“零差错”。宁可奖项空缺,也不降格以求。

    传媒研究人士挑战传媒荣誉权威,这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值得赞扬。今天是记者节,顺祝全国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以下为“随笔”原文——
 

    在中央气象台昨天18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6个小时后,在南方的艳阳里等待大雪纷飞的笔者,终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记者节。这样一个节日,对于全国20余万持证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既没假放,也无福利,因为他们总是“在路上”……

 

    但欣慰的是,就在昨天,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会在北京举行,业界无上荣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等四点希望,更令同行感到无比的振奋。

 

    你瞧,不少同行的朋友圈里,。而连日来,《第26届中国新闻奖揭晓  四川日报两篇作品获一等奖、三等奖》《黑龙江省再获殊荣  斩获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等佳音,亦令新闻人打了鸡血般激动。

 

    遗憾的是,“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同行们喜笑颜开之际,亦难免有一些负能量令人叹息。譬如《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的“广电独家”公众号,就据北京日报,发布了北京电台原台长汪良因受贿被判刑的消息,并点明:行贿汪良的,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王某,其仅在汪良女儿结婚时,一出手就是100万元现金。而且,汪良竟还获得过中国新闻奖最高奖“长江韬奋系列奖”之“韬奋奖”。

 


   幸好,“长江韬奋奖”也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那样,设有“撤销”机制,“对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一经发现,将公开发布公告,取消其获奖资格,并责成相关报送单位追回奖杯、获奖证书和奖金,并终身不得参评。”毕竟,对于其他的获奖者来说,与汪良同荣誉,无疑已成为一种亵渎。

 

    同时值得点赞的是,从2014年开始,中国记协对“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启动重大改革:增设审核环节,从全国每年播发的数以亿计的新闻作品中挑出的优秀作品,必须保证“零差错”。宁可奖项空缺,也不降格以求。

 

    在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看来,这样的改革目的非常明确:“从全国数以亿计的新闻作品中评选出来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如果有瑕疵,这绝对不可接受!”以今年为例,11月2日最终揭晓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比9月2日宣布公示的评选结果,足足少了33件。其中,原拟授一等奖的《人民海军报》的文字消息《我首批自主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拿到“海天通行证”》,都被取消了获奖资格。

 

    不过,今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仍令人稍感遗憾,因为不少获奖作品仍然有较明显差错。

 

   以获得特别奖的《胜利的号角 和平的宣示》为例——

 

    “70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万军民的惨重代价,,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70年后的今天,,胜利的豪情依然洋溢在亿万军民的胸间”中,“70年前的今天”与“70年后的今天”并用时,时间关系就出现了逻辑错误只能表达“1945年的9月3日”和“2085年的9月3日”,而本该表达的“2015年的9月3日”不见了。宜改为:“70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70年过去了,,胜利的豪情依然洋溢在亿万军民的胸间。”

 

    “‘开始!’随着一声令下,千人军乐团奏响激昂的《检阅进行曲》。迎着金色的阳光,乘检阅车向东驶去……”这段文字出现失实!现场直播视频显示:,,乘检阅车向东驶去,奏完这首才是《检阅进行曲》。

 

 又以获得一等奖的《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为例——

 

    前文已经交代了2015年是吴波去世十周年;2005年2月20日,吴老平静地走完了99年人生,但是中间却出现了“那年(2000年),年高85岁的吴波病重住院”的表述。这里的“85岁”明显错了。

 

再以获得一等奖新闻名专栏的“市民大讲堂”为例——

 

    专栏代表作品《工厂倒了,良心不能倒》一文中,“有20多名职工远赴广东、广西、四川、浙江等10多个省市打工”,也在省市自治区的表达上出现差错,广西是自治区,不能以“省市”来归纳。

 

    还有一些获奖作品在“过五关”之后,也仍存差错,在此不一一列举。

 


    不妨再来学习一下田聪明主席去年7月14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工作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我们有一些编辑记者乃至负责人,浮躁情绪比较大,往往忽视“严”和“实”。前年有一件省报的参评作品很不错,但把诸葛亮《出师表》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中的“勿”,写成了“莫”。语意总的没错,但一个字写错了。如果在审核中不是很严、很实,就很容易“滑过去”。我接到评委意见后就问用引号没有?一查用了,我就说那就是“硬伤”。按《评选办法》一等奖是得不了了。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中贯彻“三严三实”精神,就是要继续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和失之于“人情”关系等问题,切实把《评选办法》的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两奖”的权威性。

 

    海媒汇(hi-meihui)点评:如此硬伤累累的中国新闻奖,为何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必须保证“零差错”?宁可奖项空缺,也不降格以求。事实上,在一些省市区设置的“新闻奖”,更多的是依照“分猪肉”游戏规则。而在近年来获奖名单里出现的“自荐”作品,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

本文作者为传媒研究员、知名评论专栏作家

本文配图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