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沉船。死伤惨重。
此乃大灾大难,自然举国关心。
举国关心的工具:媒介。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无法亲临现场。
我们通过灾难报道来接触灾难。
于是,灾难报道,在整个灾难中,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
怎么做灾难报道,大有讲究。
二
我曾经和别人说,在人民网报道广西南丹矿难之前(2001年),中国是没有矿难的。
这话的意思当然不是说,真的没有矿难,而是矿难的发生,不为人知。
这是早期的灾难报道模式:不报。
上海的新民晚报,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马路上公共汽车车祸的新闻。当班者还惴惴不安,生怕引来麻烦。因为以前的规矩就是:报喜不报忧。(注:某上报的朋友友情提醒:是解放日报,而非新民晚报)
千岛湖恶性抢劫杀人(1994年),基本上被封杀,。
这起,后果很严重。国内的不报本身,也后果很严重。
不报模式,一直走到SARS,很难再维持。
因为,互联网来了。
三
互联网时代下,不报其实是极其困难的。
小灾难还好,大灾大难,几无可能。
SARS的新闻处理的失败,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训。
随后来的禽流感,基本上,可以说是教训吸取。
慢慢的,不报变成了报。但这个报,怎么报法呢?
着力渲染灾难后的其它事项,比如救援,比如感恩,还有就是调动情绪以同情受害者。
这个套路,在汶川地震时走到登峰造极、烂熟于胸的境界。
“多难兴邦”,这个题词,知名网络人士麦田(你知道他引发了一件什么轰动全国的事吗?)从中提取了“兴邦”二字,称之为“兴邦模式”,我以为然。
这个模式的背景是:BBS。
BBS什么特点?屌丝为主,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情绪易煽动。中国很多BBS里,一直到今天,还有很重的民族主义情结。
四
微博来了。
微博基本上后来是大V公知把控的。这个人群的特点是:念过书,不太会人云亦云,而且,有一定的质疑精神。
动车,让兴邦模式不再好使。
大V不容易被鼓动起“兴邦”的精神啊!
但移情依然是有效的——这是兴邦中的一支分脉络。
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蜡烛、哭脸。
顺便插一句,移情分模式在报道中,成为重要的武器。
很多人是记得有几个女人的,但真的,贪了多少,重要吗?
郭美美和她妈的私生活,至今可能成为坊间话题,至于红会,重要吗?
大V公知,虽然对兴邦不感兴趣,但对这类事,其实是很感兴趣滴!
五
今天的灾难报道套路,基本上就是兴邦+移情并举。
一条路是报道先进事迹,现在讲故事的手法也进步多了,不再空洞描述,而是直面细节,刻画得还极其生动。这个属于兴邦。
一条路是报道受难者的惨状,同样的,不再空洞描述,而是直面细节。有时候细节得过了分,会让人产生很强的不适感。所谓“不要形成二次伤害”的批评,也时常见到。这个属于移情。
这两条路基本通畅——这个意思就是说,记者在这两条路径上,有较大的报道自由空间。
如果记者的文笔够好,灾难报道会写得很让人动容。
但人们,依然不满。
有人弄了一篇这次沉船中的十大恶心标题,传播甚广。
我不是全然同意这篇文章的十个标题个个恶心,我至少觉得澎湃的标题就很不错。但我完全能理解那种心情。
人们还想知道什么?
六
为什么?
除了对救援的报道、对受难者的报道,人们还想知道:为什么有这个灾难?
这一点,话要分两头说。
一方面,网络时代,人们对“反馈”的要求是史上最高的。人们意图最快知道为什么,这就是所谓要知道真相。
但坦白讲,没那么容易。
有些灾难,为什么会发生,会容易知道些。比如上海去年年末外滩。这起灾难很惨痛,但它的原因不是很复杂。
媒体虽然无法在人们自己定义的“第一时间”里反馈出这个为什么,但总算还算及时。
但有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在短时间里就知道为什么的。
大量的不满,就在这短时间里滋生,并通过互联网,以最快的速度,蔓延开来。
我把话说得直白点,即便某些管制不存在,这样的不满,依然会出现。
另外一方面,的确存在管制,也就是古老的“不报模式”的变种。不是不报“what”,而是不报“why”。
七
一个可以看到的事实是:媒体正在呈爆炸性的出现之势。
是的,不是说只有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才是媒体。几乎所有的还算有点体量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都有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仅仅从数量上而言,就翻了好几倍。
再加上还有各路原生网媒(比如门户就是一种),它们也有两微一端。数量同样惊人。
如此之多的媒体数量,举国注目的灾难,他们怎么吸引眼球?——不要说冷酷,是的,在灾难中,媒体就是要吸引眼球的。这是媒体运作的基本逻辑。
“why”这个部分,要么时间来不及,要么有一定管制,于是只好在兴邦+移情上大动脑筋,有时候甚至不惜搏出位。
知名媒体人在微博上这样批评:
(此处省略一段文本,因为这篇文章一开始并没有发出来,我一直疑心是这段话犯了某种忌讳。点击左下链接,可看到这段微博)
我深以为然。
你的不满,就是这么来的。
而真正能建立起口碑的媒体,就是在“为什么”上尽快填平人们的不满。
能做到吗?
呵呵
作者魏武挥,科技专栏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基金(skychee.com)投资合伙人,天奇专注于互联网新媒体投融资,欢迎创业项目向以下邮箱提供项目BP:vic.chen@skych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