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微商”是禁还是管?“奇葩校规”为何频繁上头条? | 周报

点击标题下「时代教育管理」可快速关注            




写在前面

本周开始,我们对节目进行了一些调整。我们将在每周的教育资讯中,提炼出两个重点的关键词,在音频当中和大家进行分享,而其他本周的热点资讯,将会放在文本中供大家查阅。


在教育信息的浩瀚海洋中,我们不追求面面俱到,只希望给从事教育和关注教育的您一点小小的启发,也期待收听节目的各位,能够针对我们探讨的问题,留下您睿智的只言片语。



一周微播报,舆情早知道!点击下方音频可收听。


(音频时长11分26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关键词一:教师副业


事件

近日,福建省晋江市教育局下发通知,通知中指出,在近段时间,有群众反映当地的教育系统有少数的教职员工,无视法律和纪律的约束,从事微商等营利性活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教职员工应当及时的纠正和整改,没有整改的要调查处理。针对“禁止教师从事微商”这一事件,媒体和公众的评论中,支持者居多,不过也有一些反对的意见。


声音

教师做微商,不大可能只是利用业余时间,上班时间只要不是站在讲台上,就随时可以做生意,。这样,有些教师就不会把很多精力和心思,花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面,和学生的交流也会减少。

——中国青年报


微商,自然是一种经营性的活动,是在做买卖赚钱,而教师做微商,也容易出现权力寻租,容易滋生腐败。禁止教师做微商,能够整肃教师队伍,能让教师不忘初心,继续在教育事业上耐心的耕耘。

——齐鲁网评论


规范老师做微商不该简化或禁止,政府部门直接一刀切,禁止老师做微商,虽然断了老师那条财路,让老师安心教学工作,但是并不恰当。对包括老师做微商在内的经营行为,需要的是规范,不能影响教学工作,也不能面向家长,学生,违反了这两个原则才应当惩处。

——东方网评论


尽管微商老师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妥,但是也还有不少微商老师自觉小心的经营,没犯有关不当的错误。而从现实来看,微商也是老师的一种业余赚钱途径,只要有能力有精力,又不涉嫌利用老师手中无形和有形的权利,给微营销赚钱服务,搞利益输送,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南方网评论


延伸

对教师微商这个话题进一步延伸,其实也就是大家更为关注的教师搞副业的问题,其中比教师微商更有普遍性的,自然是此前争议多时的教师课外有偿补课的问题。


对于教师种种的副业,无论是校长还是家长,显然都是不欢迎的。有了副业的教师,校长会担心他没有精力应付本职工作,而家长则会忧虑这些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敷衍了事,甚至还可能带有一定胁迫性的让家长为他的种种副业买单。所有这些忧虑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从众多家长的留言中的抱怨中,不难看出端倪。


而对于广大媒体和公众,看到人民教师不去好好育人却去搞什么副业经商,甚至去搞很多人都不待见的微商,第一反应大多也是表示强烈的排斥。


不过,凡事讲个同理心,咱们也不妨从教师的角度来换位思考下,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思路。首先来分析不少教师从事副业的原因:其实是收入相对微薄,希望增加收入来补贴家用,正像去年辞职那位教师所说的“薪酬难以持家”。


而要解决这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从逻辑上,可以从两端入手:一是增加教师本职工作的收入,也就是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二是增加教师的业余收入,也就是允许老师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开展一些自主创收的项目。


当然,不容否认的是,两者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中国幅员辽阔,教师人数众多,财政经费又毕竟有限,要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全体教师的工资水平,显然并不是易事;而第二种方式,因为教师的特殊身份、教师和家长比较微妙的关系,可能会招致一些风险。但是,即便如此,针对这两种解决之道如何才是适度的讨论,仍然是有其积极价值的。


相形之下,一些大义凛然的批判,比如类似“这种问题不值得讨论,你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角色,就要安贫乐道”之类的论调,无论从逻辑的角度还是人性的角度,都让人不敢苟同。


思考

1.您觉得教师从事微商和教师有偿补课这两种行为的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在哪里,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行为的?


2、去年年底,相关政策适度放开了对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的限制,但其中并未包含中小学教师。在您看来,为什么对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从事“副业”的规定,会有所差异。



关键词二:奇葩校规


事件

近日,清华大学全校教职工大会举行,在会上传来消息,从2017年,本科新生开始把游泳和毕业绑定,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须通过游泳课,才能获得毕业证,这项九十年前曾经在清华推行的校规重新复活,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热议。


声音

在我们经常会看到,大学生长跑猝死,大学生军训猝死,大学生救人溺亡的消息的时候,一个大学生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重心,更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这样的人。没有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基本能力,又怎么能够自信地健康工作五十年呢?

——北京晚报评论


体育必修课的要求属于办学自主权,如果把游泳作为必修课,是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决策,那么就应当尊重学校的决定,如果仅仅是个别领导和部门决定,并未听取师生的意见,这一做法就值得商榷。从媒体报道的信息分析,清华把游泳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是经过充分论证,所以这样的举动是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看评论也是醉了,学校里很多几乎一辈子都用不上的东西都学了,这个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怎么有那么多的反对意见?

——微博网友


游泳游得好,当然能从一个侧面展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能够证明学生不是文弱书生的渠道和方式有很多,学校为什么非要偏执地拿众多体育项目中的“游泳”一项来说事呢?于情于理,似乎都说不通吧。

——广西新闻网评论


为了论证学生学游泳的正当性,清华援引了九十年前的老校规,这是极为典型的诉诸历史的说服策略,它背后的逻辑是百年来极为成功的办学传统,极大地拓展了治校者的道德权威,得益于此。好的管理者才会更为从容,更有底气地出台更多针对学生的本校规定。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治校者的道德权威从来都是浮动增减的,如果不负责任的滥用这种权威,那么从习惯性的认同到习惯性的否定,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华西都市报评论


奇葩的倒不是清华的校规,而是这些误解校规并且大发议论的人,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言外之意,就是家庭中的事情纷繁复杂,连清官也无法判明是非。


事实上,目前也没有看到大多数清华学生对这项判断规定埋怨或者恐惧,相反,最热闹的还是我们这些外围的群众,正是因为这样,才应该把发言权交给那些即将体验新校规的清华学生。

——红网评论


延伸

由清华新校规的事情,我们也联想到,近年来关于各个学校校规的诸多的是是非。


校规作为规范一个学校,师生语言和行为的重要工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些年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引发热议的校规,其中有些获得了家长和公众的一定认可,但更多的则是收获满满的吐槽,被称为“奇葩校规”


比如说:在广东某中学,禁止男女同学同时进入饭堂;在重庆某一艺术学院,校方规定学生每胖一斤要罚款五十元;北京怀柔的某个学校,男生要留板寸儿头才能够入学;在福建某中学的规定当中,赫然写着禁止男生长时间盯着女生看......


我们的时代需要教育的创新,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奇葩校规打着教育创新的旗号而大行其道呢?


,异化为管理权的教育权在于学生私权的博弈中完全占据上风,君不见,在各类处罚严厉的奇葩校规面前,学生显得是多么的无力,评论最后说,该是时候给校规定个规矩了。


在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的眼中,奇葩校规产生的原因,还是在于管理者的非专业性,这些规定通常出自学校某个行政部门或者一个管理部门,实际上是制定规定的人缺少一些常识,比如禁止未婚同居这样的校规出台,这样的禁令怎么去执行,又怎么去监督呢?


思考

1、您对清华的新校规有什么样的看法? 


2、您认为什么样的校规才是好的校规?



其他要闻速览


女教师右眼义眼难拿教师证,胜诉教育局

浙江义乌的一位幼儿园教师,因右眼为义眼导致体检不合格,无法通过教师资格认证。该教师对这个结果不认可,将金华市教育局、义乌市教育局告上法庭。近日,,,义乌教育局在判决生效后15个工作日内重新对该教师的教师资格重新进行认定。


慕课遭遇尴尬

据2016年中国MOOC大会信息显示,清华大学慕课建设数量已经超过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跃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与高校扎堆建设慕课现象并存的是,坚持使用慕课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在线学习“辍学率”高。 由于网络课堂具有松散性和不可掌控性,缺乏有效的监督,如何促使学生坚持慕课学习,最大限度地降低“辍学率”,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思考。


高中留学热潮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6年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涨幅较大。一位出国留学负责人介绍:以申请美国高中为例,10年前,中国学生赴美读高中的主要形式是在公立学校做交换生,如今,中国家庭对美国高中的关注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据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数据显示,2015年就读于英国私立学校的中国学生总数达到1.1万人,其中2015年新增人数为4522名。


北京取消三本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最新消息,今年北京高考政策有所调整,将实施本科录取批次改革,并对志愿设置进行调整。具体为:将本科普通批录取由三个调整为两个,取消本科三本,将本科二、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本科一批设置6个平行志愿高校,每所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如录取时计划未完成征集志愿时设置5个平行志愿高校;本科二批设置10个平行志愿高校,每所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如录取时计划未完成征集志愿时设置6个平行志愿高校。


大学生争当“快递小哥”

随着电商的发展,大学生兼职做“快递小哥”在校园有蔓延之势,甚至不少人在求职时候选择加入快递公司。有人认为#大学生做快递#是大材小用,不过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为了兼职补贴日常开销,有的为增加社会经验,还有的因此走上创业之路。


好的,今天的一周微播报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咱们下期再见,更多教育资讯,请点击下方蓝字“阅读原文”查看。


系列节目

【一周微播报1】马云办学校,云谷接力湖畔;山大迁章丘,教育拉动地产?

【一周微播报2】“在家上学”不可任性,“休学创业”三思而行

【一周微播报3】一大波教育提案正在路上!禁鞋防攀比、锤子砸手机…… 这些奇葩教育“套路”会有人管吗?

【一周微播报4】周报|那些脑洞大开的教育提案,你怎么看?高考取消英语,俞敏洪说这太鲁莽!中学是否缩减学制,家长如何培训上岗......

【一周微播报5】民办教育提案中的这五个关键词值得你关注,顺便围观下同一份高中五百强榜单为啥有N种不同打开方式?

【一周微播报6】新高考改革浙沪试点,各位中学校长怎么看?民生教育香港上市,全球知名智库如是说

微信ID:timesedu2015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