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祥大山深处的教学点:从事乡村教育三十四载的教师

 
点击上方“掌上凭祥”关注我们

所谓教学点就是一所年级并不完整的小学,有一些规模更小的学校,地理位置非常的偏僻,这些学校可能只有十几个孩子,他们分属不同的年级,但都在同一个课堂上学习,无论是数学、语文或其他科目,加起来一般也只有一到两位老师上课。


夏石镇是宁明、龙州、凭祥三县(市)交汇处的一个中心集镇,镇政府所在地距凭祥市区22公里,夏石镇榴利村板另屯教学点则位于大山深处,放眼望去是数不尽的绿色。虽然教学点距离镇政府约21公里,但是蜿蜒盘旋的山路即使是开车也要走40多分钟。走进板另屯,教学点的模样就可以一览尽收眼里:一座砖瓦结构的平房就是两间教室,教室后面是一个篮球场,教室前面的空地则是同学们平时的活动场。门口树立着两根贴有红色瓷砖的立柱和铁门,还有大门后摆放着的乒乓球桌,眼前的情景告诉我们,这是一所乡村“小学”。


这座1985年建成并使用至今的房子显得有些破旧,当年上级部门划拨了水泥、砖瓦,由村屯里的各户村民出工出力修建的,这个教学点在当初也属来之不易。房子只有9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瓦房,分隔成2间教室,教室没有安装玻璃,更谈不上有窗帘。夏天太阳大时黑板会反光,冬天天气冷时寒风会往里灌,即使是这样的环境,孩子也依旧对学习充满热情。


教学点一共有18名学生,以及两位老师,这一天,一名学生因病请假了,我们为其他17名学生及老师拍了集体照。教学点只有小学三、四、六年级的学生,这里隔年才招生,其中三、四年级合并为一个班 ,这13名学生,由凌任高老师负责,他也是这个教学点的负责人,六年级的班由另外一个老师负责。


凌老师介绍,虽然教学点的环境是差一点,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点也不比城镇里的孩子差,作为老师,会耐心细致地传授知识,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好的基础。“2008年重新回到教学点,宁可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知识教给孩子们,让他们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0分钟的课堂里,师生多达一半的时间在用本地“土话”交流。在城镇教育环境下的人或许不太能接受这种普通话与“土话”混杂的教学 或者不信任他们的教学能力。“一个人带所有课程?”,“乡村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知识文化水平能跟得上要求吗?”


课堂上,凌老师总是笑盈盈地鼓励每个孩子认真学习,勤学多问,而对于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也会主动走到讲台旁请教老师。


他叫苏俊恒,今年9岁了,读三年级,在课堂上是一个勤奋好学的男孩,课堂外就是一个性格开朗又喜欢和小伙伴打羽毛球的男孩。


另外一个老师负责六年级班,班上只有5名学生。虽然是村屯教学点,但是也有严格的学校规章制度,教室内桌椅摆放整齐,地面上看不到乱扔的纸屑垃圾。由于没有专门的办公室,教室里的讲台实际上也就是老师的办公桌,摆放着课本,挂钟等物品,还有供学生课间玩耍用的扑克牌、跳绳。


这是板另教学点的师生作息时间表,有别于城镇小学的作息时间,这里上午只有三节课,10:40就放学了,下午也是三节课,16:40放学。由于没有打铃的设备,上下课的时间就通过讲台上的挂钟和教师的提示代劳。


课间休息是同学们的开心时间,对于同学们来说,学校就是村屯里的游乐中心,既是学习的地方,也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所。


课间休息,女同学最喜欢玩的就是打扑克了,扑克的玩法叫“7鬼523”,一种流行于小学生中间的简单扑克游戏。


教室门前的空地上,几个调皮的男同学抱着不知是谁家的小狗玩起来,村里的孩子与各种小动物好像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萌萌的小狗就是他们的好玩伴。


与条件的艰苦,教学的不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凌任高老师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孩子们也是快乐开心的神情,课间,他也陪孩子们一起玩耍。“学校条件艰苦,但我要给孩子们乐观精神,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学校的篮球场大约有300多平方米,周边长满了杂草,因为没有经过水泥硬化,下雨天会变成“水泥场”,晴天时,则尘土飞扬。久而久之,同学们也就不怎么喜欢来这里打篮球了。今年八月份的一场台风,半夜里还将其中的一个篮球架给吹倒了。


这是今年通过政府采购配发给教学点的两扇书柜,也许算的上是教学点里最“现代”的教学设备了。“书柜里的课外书太少了,没法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凌任高老师介绍说。


1963年10月,凌任高老师就出生于板另屯,在教学点读完小学;1982年,也就是34年前,回到这里做代课老师,当时他还是一个19岁的年轻小伙,1986年转正为公办教师。1991—1993年参加龙州县师资进修学习,1994年-2004年在夏石镇中心小学任教,三十四年的教学经历,其中有二十多年是在板另教学点度过的。“山村百姓不容易,教学点就是孩子的家,我只有教好,管好孩子,才对得起村里的父老乡亲”,“最开始是不忍心离开,后面是乡亲们的认可,孩子们的成长,让我坚守了下来。”谈到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凌老师感慨颇多。


上午放学了,同学们怀着愉快地心情走出校门,还不忘回头向老师道别。

板另屯是夏石镇最偏远的贫困屯之一,几十多户200多人,孩子们的家不是在山岭上,就是在山腰、山脚,如果没有教学点,孩子们就要走十六公里的山路,到榴利村中心小学去上课,而遇到暴风雨天气就无法出山。


凌任高老师的家就在榴利村板另屯,离教学点只有300多米的距离,这是一间2009年扩建起来的70多平方米砖瓦房。


谈到今后的生活,凌老师盼着能在市区或镇上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退休后安度晚年,让一直在家务农的妻子也能过上好的日子。


凌任高老师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四年了,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2012年12月被授予“从教三十年荣誉奖”,这摆满桌面的各种荣誉证书是对其教学工作的最好肯定。


下午上课时间快到了,一名男同学在村里的小路上快速奔跑着,冲向学校教室。其实,农村教育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乡村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大山深处的老师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是他们为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山区,实现梦想铺设了道路。



>>>>掌上凭祥《凭祥人的一天》栏目,旨在记录并展现普通凭祥人的真实生活,把关注给予那些用心生活的人。

     《凭祥人的一天》每一组图片记录了一位或是几位普通人在凭祥市简单而平凡的一天,简单而平凡的背后也在向我们传递着,生活原来可以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可能性。

      他(她)们就在你我身边,或默默无闻或轰轰烈烈,无论收获了平淡还是光照,每一点一滴的付出都应当留下纪念。而被记录的人,今天可能是与你境遇完全不同的人,明天或许是你朋友圈的某某某,说不定哪一天,被记录的人就是你!让我们一起分享生活的感动,一起关注身边的人和故事,关注这日新月异的凭祥。


征稿招募

电话:18775913942

微信:wei-mao555



长按识别关注掌上凭祥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掌上凭祥 | 城市门户』新媒体编辑部

综合编辑,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编辑:乌哩

图/文:简单

设计:聪

特约法律顾问:黄杨海 律师

【凭祥企业法律事务 敬请咨询广西花山律师事务所1373718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