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击剑运动员孙伟走进乡村中学:“运动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2016 年的里约奥运会,火了一群“小鲜肉”。 他们有的已经在赛场上硕果累累,有的初出茅庐,但都以努力、青春与个性,为竞技赛场增添了一股亲切的青春力量。在这之中有一位新晋“国民老公”,以高颜值、大长腿被粉丝亲切地称为“腿哥”——他就是中国击剑运动员孙伟。与孙伟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他表达直率、 爱开玩笑,俨然一个阳光大男孩。


意外收获的关注让孙伟随自然地成为了击剑推广大使,他也积极地利用这一机会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中传授击剑知识,并希望制作教学短视频,成为青少年击剑推广大使,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这项运动中。
 

在这一过程中,孙伟发现,以兴趣班、培训班为主的体育教育形式,成本较高,使得体育运动在无形中有了门槛。小学员多来自大城市,家庭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才可以支持其兴趣的发展。


这让孙伟思考,那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资源的孩子们呢?




今年 6 月的高考再次引起了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讨论,高校也竞相秀起了“农村学生录取比例”。人们都在关注“高考”这个转折点,而对于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的素质培养与心理状态、步入大学后如何适应,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走入乡村中学就会发现,早六晚十的课业,每月一次的假期,这样高强度的生活节奏将陪伴他们六年。面对升学的压力,学生课外活动缺乏,体育课被主课老师占用,逐渐失去了在自然中成长、与伙伴合作、面对身体与意志力的挑战的机会。
 
“运动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孙伟说,“就像奥运会的‘参与’精神一样,尝试和坚持是最可贵的”。了解到乡村学校体育运动的现状,孙伟回忆,“当时我就希望也能用自己的特长为这一群孩子做些什么”。而这与PEER 毅恒挚友坚持“本土化”,尊重个性、吸收多元资源,基于地方特色和实际支持乡村教育创新的理念不谋而合。PEER 所服务的学校,也都有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这让孙伟找到了“用武之地”。

“‘让每一名中国欠发达地区的青年人有机会选择优质的人文素质教育’,体育也是重要的一环!”于是,孙伟联系到了 PEER ,尝试建立合作。




“运动中其实包含很多品质”,孙伟提到,“以击剑为例,花剑重技巧,佩剑重灵活与速度,重剑重耐心,分别能培养不同的性格;赛场上对于对手的把握、对于战局的判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度、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双方经过协商确定,击剑运动员孙伟以个人身份为 PEER 代言,通过公益的形式发展乡村体育教育,并将自己所代言的周边产品的利润全部捐赠给 PEER,支持地方教育创新。同时,为学校捐赠乐器和体育用品,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设立体育特长生奖学金,减轻家庭困难的体育生的经济负担,支持他们为梦想努力;结合 PEER 的“基于地方”的行动特色,孙伟还将同学校体育教师合作,共同研发体育类项目式学习课程,真正让专业、有趣、成体系的体育运动走进学生的课堂与生活。孙伟希望能与 PEER 建立长期合作,持续地关心学生们。


第一期以文体课程和活动为核心的专题项目将于 2017 年寒假开展,孙伟将全程参与。




因儿时看哥哥训练,后被教练选中,孙伟与击剑结缘,并深深热爱上这项运动。作为孩子们的大哥哥,孙伟也希望他们能爱上运动、爱上拼搏的感觉。他说,尽管辛苦,是儿时高强度的训练让他学会了坚持,也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高考压力也很大,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不亚于赛场”,孙伟希望“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能放松身心,学习的同时也有个健康的身体。”他还说,“运动、对战都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赢了有成就感,增加自信;输了就是挫折教育,也能学会如何面对逆境,保持平常心。哈哈,怎样都不差!面对高考也是一样。”



(92年出生的孙伟,也才是一个24岁的小伙子,但已经在击剑路上走了14年)



这个阳光的大男孩总是很谦虚,“在公益领域我还是新生,要多多学习”。他希望,可以在公益的道路上也一直坚持。
 
“颜值”与“身材”会带来关注也自然会带来质疑和调侃。孙伟很开心自己能借此机会推广击剑运动,但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他也多次提到,在颜值和实力中,一定会选择后者。
 

里约奥运会刚刚结束,尚未休息的他就又投入新的比赛中。每一场比赛,都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为 2022 年东京奥运会所做的准备。


PEER 毅恒挚友全称“北京毅恒挚友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中心”, 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PEER 于 2007 年成立,2011 年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

截至 2016 年8 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和湖北的 17 所初高中累计举行50 次暑期项目、7 次冬季项目、4 次专题项目,直接服务学生超过 3500 人次,挚愿者近 900 人次。自 2015 年起,PEER 毅恒挚友在湖南的五所中学设立了多媒体社区中心“PEER 空间”,与学校共同致力于最前沿的人文素质教育实验,辐射受益教师及学生近万人次。在这里,图书、可移动桌椅、多媒体设备和一到两名驻地支持学校教育创新的长期挚行者组成了学生温馨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