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真得那么值钱吗?这么多产业大佬抢着要

自从支付宝的出现,即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也改变了电商的商业模式,导致第三方支付产品层出不穷,从而产生的用户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之后政府为了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由央行带头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规定只有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才有资格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该企业正可以依靠第三方支付接口引入流量,为自己带来巨大效益。


所以一时间,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各路企业的香饽饽,但东西就这么多,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得到,所以很多大公司开始展开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收购攻势,在业内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最近,奇虎360旗下的360安全支付正准备收购一家第三方支付牌照公司,但并未透露并购公司的名称、价格等相关细节。而最近一个月,就已经发生了5起第三支付牌照公司被并购事件,而随着8月12日央行公布首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续牌结果,牌照资源紧缩,未来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浪潮。那么,最近支付领域发生的是哪几起并购事件呢?


在上个月,恒大集团和美的集团已经分别对广西集付通和深圳神州通付完成收购,将并购企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收入囊中,并继续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到了9月份初,新力金融公司拟以23.78亿元收购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海科融通100%股份。总的算来,今年已有1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收购,而最近一个月最为凶猛,收购占到全年的一半。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支付牌照收购为何成如此燎原之势,小编将深度为大家剖析。


市场大牌照少,大家各取所需

大佬们对支付牌照的“买买买”,还在于看中其背后的市场。据艾瑞数据统计,2015年全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674.5亿元,同比增长16.6%,根据目前发展状况,艾瑞数据预计到2019年,中国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可能达到269410.9亿元,市场规模增长仍然是大趋势。


既然有这么大的蛋糕,就看能不能吃到了。非金融机构要想提供支付服务,必须按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也就是说支付牌照是开展支付业务的通行证,目前其业务类型中以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以及互联网支付最为抢手。


但现实的情况是,牌照暂停“上新”,,一照难求。自2015年3月广物电子商务公司获得支付牌照后,至今央行再没有进行支付牌照发放,各企业争相申请也都暂未通过。而支付牌照是企业开展支付业务的许可证不得转让、出租、出借,但是可允许资产收购,所以收购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相关机构成为各企业的唯一之路。


与此同时,自2016年以来,被央行开过罚单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有18家,包括易宝支付、通联支付等都因违规受到严厉处罚。央行此前也表示,要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加大专项治理和执法力度,。,支付牌照随之身价骤升、愈加珍贵。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企业求搭伙、大企业求许可,大家各取所需,让相互并购也成为行业共识。据央行抽样数据表明:第三方支付机构中,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的有2家,其中盈利的2家;交易额在1000亿至1万亿元的有14家,其中盈利的13家;而交易额在100亿以下的有165家,其中盈利的仅51家。也就是说,交易额规模越小的支付机构,其盈利的可能性越低。小型支付机构生存艰难,寻求大企业庇护发展也是其生存之道。


而对于并未获得支付牌照且具有相对实力的行业大佬来说,收购市场占有率低但拥有支付牌照的小支付机构也是目前最可行且便捷的方法。所以两者一拍即合,涌现并购潮也是市场现状所趋。


金融成企业标配,两大原因敲定支付

当然,除了市场发展现状之外,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对收购牌照的企业来说,大致有两点原因:



其一、自身业务扩张需要,构建生态系统必需。目前收购支付牌照的企业类型一方面是已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且自身业务发展成熟;一方面是已布局互联网金融,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对于一个成熟的大公司来说,业务量的增加相对的付给第三方支付的手续费也随之增加。同时企业若开展支付业务,可以其入口优势,整合线上线下数据,来打造资产、支付、营销的闭环,创造自身生态系统。由此看出,开展支付业务逐渐成企业发展必需,既可提高利润扩大营收,同时也是构建自身生态系统的必要一环。


其二、企业收购支付牌照的背后是对互联网金融的野心。现今,做金融已成大企业标配,美的和恒大在收购支付牌照之前就已分别开展金融业务,支付可以搭建起完整的账户体系,又是跨入金融服务的核心一环,所以支付牌照也成了企业必争之地。有了支付入口,可以夯实自己的金融基础,实现金融服务与场景的结合,从而构成互联网金融蓝海。所以企业对于支付牌照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