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乔健,王怀民主编丨“黄土文明  介休范例”丛书出版


乔健,王怀民主编丨“黄土文明 介休范例”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012年9月1-5日,山西省介休市举办了题为“维护文化遗产,发展城市文化”国际圆桌论坛。作为人类学高级论坛与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的探索,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除了对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进行实地观光外,对介休的绵山、张壁古堡等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更为集中的考察。论坛催生了一个项目:“黄土文明  介休范例”。

2013年春,在中山大学的项目论证会上,与会代表确定,项目由乔健与王怀民为总负责,项目分为三期(供三年):第一期分专题进行“面”的调查;第二期进行“点”的分析;第三期进行理论上的提升、总结,同时提出具体的应用性方案。四个子课题分别由四所大学的团队承担: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团队负责“历史”专题;复旦大学安介生教授团队负责“地理”专题;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团队负责“民族”专题;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团队负责“遗产”专题。

现本课题首期工程能順利如期圓滿完成。成果为:彭兆荣等:《天下一点:人类学“我者”研究之尝试》;安介生等:《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徐新建等:《民族文化与多元传承:黄土文明的人类学考察》;周大鸣等:《延续的文明:陕西介休的历史透视》。



彭兆荣  等:《天下一点:人类学“我者”研究之尝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内容简介】对于传统“中国”而言,“黄土文明”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在中国传统认知模式的“天下体系”中,;它一方面包含了“黄土中心”的“我者”想象和建构,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体系中的“他者”被历史性地扭曲和异化。人类学历来将“我者-他者”进行并置性研究,因此,“黄土文明”在人类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本书以山西介休调查为基础,进行实验性民族志研究。

作者简介】彭兆荣,江西泰和人,一级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人类学与旅游、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仪式、博物馆等方面的研究。



安介生  等:《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内容简介】历史乡土地理研究,聚焦于历史时期区域地理之变迁,以县域为核心单位,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书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即寒食节文化篇、政区与地名篇、聚落地理篇、灾害篇,分别从寒食节文化、政区沿革与地名特征、聚落构建与分布格局、历史时期灾害发生等多个方面对于介休地区历史地理之变化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其中,对于寒食节文化演变、城市灾害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诠释与解读,学术创新意义突出。本书又是当前国内较为少见的历史乡土地理研究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安介生,1987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与边疆史地两个专业),兼为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辑刊编委、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2005年,。主要研究方向有历史人文地理、中国移民史、中国古代史与地方史等。

 


徐新建  等《民族文化与多元传承:黄土文明的人类学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内容简介】本书以人类学的“黄土文明”研究为背景,围绕地方社会的文化发展战略展开,目的在于以本土的文化传统为资源,既从人类学角度总结出黄土文明的理论成果,同时为当地发展提出独特的文化方案。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关注黄土文明古今变异历史进程中多民族交融互动的文化事象。

作者简介】徐新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首席专家、。

 


周大鸣  等:《延续的文明:陕西介休的历史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内容简介】黄土文明是在“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延续性文明。将学术视野聚焦于黄土文明孕育下的山西省介休市有多重意义,不仅是实践人类学从社区研究走向区域研究的转向,而且在探索“复杂文明社会”的研究范式,同时将介休作为“实验地”的研究所形成的经验有可能对国际人类学界做出重要贡献。基于此,本书从黄土文明的形成、介休范例的定位,介休的古典建筑文化传统、介休的宗教文化等方面对介休“长时段”的历史进行了展示。在此基础上,采取“深描”的方式,对“介休三村”(洪山村、北贾村、大靳村)的历史变迁过程进行了透视。开展“黄土文明·介休范例”研究的时候需要将族群关系、宗教信仰、文化网络等方面连接起来,达到对区域社会的整体性了解与文明类型的理解。本书是中国本土人类学家对中华本土文化的一个探索。

作者简介】周大鸣,湖南湘潭人,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移民、都市与乡村发展、族群与区域文化。

郭永平,男,山西忻州人。20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至今为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师。主持山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先后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西北民族研究》《民俗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人类学。



延伸阅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浏览全文



[1]【书海悦读】周大鸣:《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珠江三角洲的透视》

[2]【人类学】吕俊彪:《作为社会转型表征的中国城市新移民》

[3]【人类学】徐新建:英国不是“不列颠”——兼论多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比较研究

[4]【人类学】彭兆荣:《再议“中国”隅隈边界》

[5]【人类学】郭永平:《身体实践与仪式展演:集体化时代大寨妇女的社会记忆》


※ 温馨提示 ※

欢迎您访问“人类学乾坤网:www.ca101.cn”,微信公众号:ca101cn ,微信公众号投稿信箱:ca101@qq.com。

您可向公众号:ca101cn,分别回复关键词:费孝通,岑家梧,李亦园,乔健,王明珂,徐杰舜、周大鸣,彭兆荣,徐新建,范可,张小军,王铭铭,景军,陈志明,滕星,麻国庆,赵旭东,关凯,孙九霞,刘珩,段颖,等,将收到这些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