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故事:彰显人格力量!

论正能量续:桂林市秀峰区退休干部奉少廷前辈感慨地说:老干部融中国优秀文化、优良传统和作风于一身,他们有其特有的闪烁着思想光辉的精神。我曾亲历的几个老前辈的故事,使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精神的可贵,它让我刻骨铭心,它至今不时在我脑际浮现,它仍不断给我以激励和力量。

奉少廷老前辈讲述的小故事,折射着我们离退休老前辈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怀,彰显着老一辈革命人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 

一篮甜美的蜜桃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感人故事。

一个周日下午,唐贵智拄着拐杖,提着一篮蜜桃来到我家,说:“我种的蜜桃今年丰收,送一点给你和你的孩子尝尝。”全家人见此,一个个感动不已,我忙说:“老前辈,这、这、这我们怎么收受得起呀!”

唐老没等我说完,似有些生气地说:“我们革命那阵,官兵上下、老幼之间的关系可没现在这么多讲究,什么收受不起收受不起的。”他放下一篮蜜桃,打了一个告别的手势,转身就走。我望着唐老离去的背影,久久愣在那里,后听到妻子说还不快去送送唐老,我才急急跑了过去。

唐老没等我说完,似有些生气地说:“我们革命那阵,官兵上下、老幼之间的关系可没现在这么多讲究,什么收受不起收受不起的。”他放下一篮蜜桃,打了一个告别的手势,转身就走。我望着唐老离去的背影,久久愣在那里,后听到妻子说还不快去送送唐老,我才急急跑了过去。

唐老曾参加过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过雪山、走过草地。他原是河池地委主管宣传工作的领导,离休后离而不休,很关心对晚辈的培养和教育,不时给我们这些后生和学校师生讲长征的故事,讲我党我军的传统,讲年轻人保卫和建设国家的责任,颇得大家的爱戴和崇敬。

一次,我路过唐老的家门口,见唐老在房前屋后种植的一片蜜桃树,已成林挂果了,老人正大汗淋漓地在桃林中劳作。我说:“老领导歇会儿。”他说:“好咧,来一起坐坐呀!”我走进桃林,唐老叫我在一棵桃树下的木凳上坐下。

我问唐老怎么这么喜欢种桃树?唐老沉思片刻说:“中国素有爱桃的传统,有关桃的成语和诗词也不胜枚举,什么‘桃李争妍、投桃报李、桃李之教、逃之夭夭、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等等,古时还更把‘桃’比作人才,有‘桃李满天下’的故事。”说到此处,唐老便引经据典,讲《诗经》里怎么说,《资治通鉴》中如何记载,“桃李满天下”的故事缘于何时何处。他说:“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非常信任德高望重的宰相狄仁杰,经常要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先后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几十个他的学生,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臣良将,因此人们都称赞他,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唐老已去世多年了,但唐老送给我家那一篮蜜桃的甜美仍至今可觉,他讲述的那个重视和培养人才的“桃李满天下”的故事还不时响彻于耳。

一轮绚烂的夕阳

这是一位自喻“80少年”的德高望重、成就杰出的艺术家。

我曾把奋斗不息,“老有所为”,、著名画家阳太阳,喻为“一轮绚烂的夕阳”。

阳老,1909年12月6日生于桂林,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投身于革命和艺术事业,其在艺术上的造诣和辉煌,与徐悲鸿、李可染、刘海粟、关山月等著名画家同被称为我国艺术泰斗,还有广东关山月,广西阳太阳,一个月亮,一个太阳照红南国艺术天空之赞誉。

我有幸结识阳老时,他已80岁高龄,但老人仍精神矍铄,特别是心态还像青壮年那样激情蓬勃,很有追求,常称自己为“80少年”。

一次阳老出差回来,我携幼子小虎乘车去机场接机,返回路上他得知我儿子喜欢画画,竟兴致勃勃地说要收为弟子,一个爽朗、幽默、心态非常年轻的“80少年”溢于言表。

阳老在他人生的最后二十年中,除还参加一些政务活动外,主要潜心于笔耕,共创作艺术水准更为精湛的各类画作三百多幅,、中国美协举办的百年画展,入选人民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画集》,入选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入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水彩画集》,入选20世纪中国画、油画、水彩画大展(此画展仅阳太阳和吴冠中两人)。

2008年4月(即阳老去世的前一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成为广西首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一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举起相机拍下阳老作画时的风采,并将照片寄给《中国老年》杂志,该杂志很快就在封二上登出。当我把这期杂志送给阳老看时,他哈哈一笑,说:“‘80少年’上了《中国老年》,你把我定格了,我永远不老了。”

阳老于2009年8月25日去世,享年100岁。阳老虽已离开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特别是他晚年始终坚持艺术创作的精神和风采,仍历历在目,这轮“绚烂的夕阳”,在我心目中永远不会陨落。

一份闪亮的遗书

这是一名老员的情怀。

老前辈卢秀生去世二十多年了,但他“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决不为党和人民添麻烦”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却令人铭心难忘。

卢老为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生前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党性坚强,品德高尚,生活简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直到生命垂危之时,仍关心党和人民的利益,心里只有党和人民。

他在遗书中写道:“我是员,我的生命和遗体都属于党所有。我病故后,丧事由党组织安排,一切从简,不向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不穿新(殓)衣,不搞骨灰盒,不留骨灰,不通知我老家的女儿和胞妹,不通知高邑县的内弟和内侄,也不通知生前的同事和战友,以免耗费国家钱财,影响了同志们和亲属子女们的工作。”

他还告诫子女们:“在工作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所有的力量!”当他感到自己很快就要与党永别的时候,亲自将平时节省下来的一百元钱,交了最后一次党费。卢老去世后,组织上根据他的遗嘱,从简办了他的丧事,在社会上引起非常强烈的反响。

重读卢老的遗书,仍让我震撼不已,如果我们人能继承和发扬卢老这一代老党员的品德和精神,就一定能引领全国人民如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文:奉少廷,桂林市秀峰区退休干部)

编辑:韦家伟    审核:韦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