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宇平:新宁一中校园,毕业30年后好几个惊人发现!

请点上方蓝色字绿汀文萃关注我们,请点右上角分享本文。谢谢啦!

校园偶拾


封宇平


        记得读书的时候,老师要我们仿照鲁迅写《朝花夕拾》而写我们自己的《朝花朝拾》,好几个同学写校园的角落,几簇花,写我们眼里可以作为风景描述的地方。校园是熟悉的,比公园更符合学生的审美,无论游戏还是大扫除,都乐此不疲,绝无审美疲劳。加之我的童年,和母亲任教的几所学校都相关。

        毕业三十年,久违了校园,就是校友聚会都因为异地工作无暇参加,只好酸溜溜地在校友聚会相册的尾声写一点后记。这次因为IC卡进单位的活动,走进了新宁县一中的校园。尽管就在公司办公楼的斜对面,居然没有去徜徉过。借着办卡充值活动的间隙,从校园中部办公楼绕行,一圈下来,居然有好几个惊人的发现:

        首先感到震惊的是校园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四方凉亭内有一个高悬的警钟,用的是1944年日本侵犯新宁时的一个钢炮炮弹的头部实物,尽管已经锈迹斑斑,却因为见证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成为不敲也似乎长鸣的警钟,在校园里设立这样的警钟,意义是多重的。当时炮弹的弹头弹体被一分为二,一截悬挂在县委大院,一截就悬挂在一中校园,作为作息信号,更是人文文物。,仰望这个特殊的警钟,警醒今日的学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这个警钟应该可以进入画面。到校园散步的人们,不要忘记这个弹头,不要忘记80年前的烽火。它见证雪峰山会战的一个插曲,,目标就是经过贵州,直逼重庆。,遏止了侵略者的步伐。

        在另一侧,遇到晚清重臣刘坤一从广西移植的4株白玉兰树,真正古木参天,满身历史的沧桑,这是当年刘坤一种植在自己住宅的几株大树中历经劫难和风雨沧桑仅存下来的几棵,因为一中校园的前身就是他的大宅。没有像双峰荷叶塘的富厚堂那样保存完好,而是逐年把古建筑群改造成中学校园。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好在树木不移,风采依旧,令人臆测当年院落的格局和气派。刘坤一在此地贬居隐身10年,后来再次出山,撑起大清半壁江山,留下为政修治的史实。曾几何时,他应该在玉兰树下沉思,读书,回顾行伍生涯,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房屋会演变成后代读书学习的校园,毕竟风流去,人物看今朝。古树别样的气质和风韵,成为校园点睛之笔和镇园之宝,是活着的历史见证。

        校园隐约留存当年宅院的格局,凉亭修竹,水榭楼台,古树斜倚,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楼环形修筑,留出庭院和庭园,大操场的观众席的外墙也被充分利用,书写了历史沿革,人物故事,有晚清重臣刘坤一的生平事迹,有拨款建校的老干部的典故,,这哪是一堵寻常的墙壁?和一些校友捐赠的湘绣、匾额和巨石一样,镌刻了新宁县一中的创建,沿革和历史篇章,启迪后人,如玉雕琢,成才成器。

        其实就是在城市的中心,有这样一座宁静的校园,有一处热闹的操场,读书努力的业余,孩子们在操场锻炼,打篮球,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校园真正的功能所在。当年的楚勇,湘军,也是从扶夷江边的校操训练,点校,出发的。校园是学子人生的起点,是一个象牙塔,是一个永远的育苗园、育秧田、栽培地。秧田、苗圃、花园,任何美好的修饰都不为过,校园其实蕴含无限可能的机会,不应该简单重复一些枯燥的教学。这所校园能提供的感悟素材无疑是很多的,适合灵魂的养育,浩气的培植,甚至骨骼的陶范!警钟,古树,遗址本身的历史韵味,青春,少年,一批批新浪潮的涌来流去,哪怕是静静伫立,都能呼吸厚重,吐故纳新。古人选宅基,是要看透风水的,风水宝地,百年常新。

        从1989年春夏之交就离开校园的人,对校园是敬畏的,是呵护的,是充满回忆的。青春少年,多少黄金的时光?羡慕今天在这就读的孩子们,恨不得能交换,哪怕只是一个借书证。儿子还在读小学,已经开始憧憬中学的校园,或许他们的成长,才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校园是灵魂工程师们的花园,是园丁们的业场和传道的道场。再过两年,就要为儿子选择中学了。

        同时也感激耕耘教坛的教师们,给你们提供中石化的优质服务,在中石化加油站用IC卡消费时给与优惠,就是希望你们多花精力在教育事业上! 多为新宁育人才!欣闻一中的一位驻村扶贫的教师(教研室副主任),做到了吃住在村,并义务在村内学校任教,肩负新宁县一中教育扶贫的重任,成为精准扶贫的党员典型。可见新宁县一中的教育资源被充分利用,真正让教育惠及贫困的乡村,贫困农户的子弟能有机会到重点中学就读,这才是教育扶贫的真谛!也是我们办学育人的宗旨。

        一所校园,静静地守护着崀山脚下的县城和乡镇,它是历史的见证,保存了历史的遗存,古圣先贤的精神流泽至今。它是知识的殿堂,无论是教室还是图书馆,提供学子们遨游的知识海洋。它是健体强身的演武场,健康活泼的学生是校园最美的风景。难怪我到新宁工作的第一天,同事们就提醒我可以到校园散步,感受晨曦,感受寂静,还可以目击学生们鲜花一样的面孔,感受时代的呼吸,预想未来的朝阳。感受一种怦然心动和心潮起伏。



【作者简介】封宇平,1971年5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汉族。1990年参加革命工作,共产党员,纪录片导演,影视策划人。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LTWCHJL1

顾问   Zss-Chian

主编微信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