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胎:算算其中的经济账和伦理账


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并非权利。宪法规定,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只有两个:劳动权,受教育权。生育权包括:自由而负责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时间、数量和间隔的权利。但是,没有一个叫做计划生育权的。


然而这项“一对夫妇只生一孩的”规定被列为中国的基本国策,要求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之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昨日,这项等同于法律的基本国策开始调整——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昨日财经网做了一项调查,截至目前已有20万网民参与。调查显示,仅有3成左右的人愿意生二孩,有2成左右的参与者表示只想生一个,有两成左右的参与者表示想生多个,但碍于经济条件只能生一个。以此看来,生一胎的还占多数。


虽然全面开放二胎仍在走流程阶段,但官方释放的政策信号说明,至此,这项实行了近二十三年的基本国策将逐渐走入历史。全面放开二胎必定会带来经济和社会伦理方面的影响,那么在这项官方释放的福利之中,是否人口红利就能带动经济发展?哪些人群已无力享受这项迟来的福利?今天,我们就来算算全面开放二胎的经济账和伦理账。


经济账:想让生育再次变成人口红利是否可行?


一、超生罚款的家庭失去的经济账


富人对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向来具有对冲能力,比如一胎制实行之后,很多富人选择入港籍或者外籍,以此规避计划生育。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若藐视国策超生,那么一方面面临着强制结扎,另一方面则面临着经济上的罚款。


对于超生罚款,全国并没有统一标准,而是各省市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制定。以广东为例,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高于基数线的,另加收更多抚养费。农村居民亦同。可以看出,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罚款的力度还是很大的。


如今超生不罚钱,那么对于过去这些超生被罚的家庭,尤其是农村困难家庭,谁又为其经济罚款埋单呢?虽然是过去的经济账,但同样是超生,富人由于有更多资源来支撑其规避政策风险,穷人却只能自食其果。是否应有相应的补救措施来弥补其损失?值得政策制定者在制定规定的时候深思、深思、再深思。


二、全面放开二胎转化为人口红利?不容乐观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49年的16%猛增至1953年的23%,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从关心育龄妇女健康出发,政府有关部门颁布了限制人工流产的规定,严格控制避孕药具的进口与销售。1953年全国总人口接近6亿,比1949年净增6000万。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人口再生产类型迅速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


根据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18的低水平,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东亚邻国。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越来越扭曲,当老龄化与低生育共同来临,政府的税收来源都压在年轻人的身上,平均一个独生子女要负担四个老人的养老以及自己和孩子的生存问题。有效劳动力锐减,社会财富增速减缓,迫使政府只能提高税率,加强征收,进一步经济的活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上述恶果的出现,所以在最近两年时间里,十八届、五中全会相继出台放宽生育限制的政策。人口专家梁建章预测,全面放开二胎之后,按照每个孩子每年带来3万元消费来计算,那么每年新增的消费就是750亿元。除此之外,伴随着新生人口数量的增加,房屋、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内的民间和政府的投资都会成倍放大,每年可能额外增加2250亿元的投入。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保7”的目标。


那么官方想借全面二胎释放人口红利是否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呢?从单独二孩政策来看,结果不容乐观。2013年11月,十八届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有关方面本来预计每年会增加200万左右出生人口,但没想到遇冷,2014年仅增加出生人口47万。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


按照人口生产规律,1986年到1990年中国的第三次婴儿潮发生后,在这代人生育高峰时段,应该出现一个相应的回声婴儿潮。再加上2013年底开始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有关部门一直确信,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出生堆积。但观察最近十年的年出生人口,并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潮峰。婴儿潮爽约更加印证了人口学者的判断:目前中国整体的生育意愿已经非常低,总和生育率也已低至值得警醒的水平。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也即将实行,但上述数据显示,并非放开就立即产生人口红利效应。毕竟,一孩政策已实行近二十多年,作为基本国策已经深深烙下了印记。如今,抚养孩子的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适龄结婚者选择晚婚晚育,即使生育也大都规避二胎,以减轻家庭支出。有统计显示,按照最低标准,从怀孕到孩子大学毕业,一个家庭在经济上至少要支出31万元左右。前提是物价不涨,不去海外留学,不买多余的奢侈品,不……但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而言,总是希望尽可能满足子女的一切需求。如此花销则更大,通俗来讲就是:不是不愿意生二胎,而是养不起。


因此,通过人口红利来保经济增速有待观察、不容乐观。


伦理账:全面放开二胎福利对哪些人群而言来得太迟?


一、失独家庭


三口之家就像几何结构的三角形,它是最稳固的结构。却也是最脆弱的结构。因为一旦失去了其中一点,这个家便不复存在。


失独家庭,这个标签出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5·12”汶川大地震中中, 6000余个家庭瞬间陷入了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之中。,1990年以来,中国35岁以上失独家庭累计超过百万户。在一孩政策下,此数字每年将新增10万。厄运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年轻的生命,更是一户家庭的希望。


对于失独者最清晰的注解就是我们父辈那个年纪的人。有人这样形容失独者:“他们大多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困难、、、80年代的一胎限制、90年代的分流下岗。在积极响应‘只生一个好’的计生国策后,唯一的孩子却不幸离世;人生已然从主流中掉队,老无所依。”


汶川大地震后,有三成丧子母亲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再生育,成为无子母亲。时间流逝,她们的伤口一直隐隐作痛:没了孩子,整个家庭失去了寄托,陷入茫然;有人夫妻关系恶化,继而离婚。此外,他们还面临着贫困、失业、养老等问题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


据中新网报道,失独者笛妈的女儿在美国公派留学时意外身亡之后,她本人变成了社交恐惧患者,不愿意见人、不愿意用一切社交媒体。她说:“这几年的眼泪,几缸水都装不下”,“女儿走了以后,就像没了脊梁骨”。


虽然现在已经全面放开二胎,但年近半百或者已经过了半百的失独父母们,已经赶不上这趟红利。他们成为了独生子女政策的牺牲者。虽然早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前,政府给予失独者家庭再生孩子的政策优待,但是失独者大都年届高龄,很多失独家庭都在生理方面已无力再生育新生儿。更重要的是,失去尽心尽力养育一个孩子的心力。


二、被强制避孕而留下后遗症的女性


1980年代初至今,根据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凡是生过一个孩子的妇女,都必须上环(在女性体内安装宫内节育器——“避孕环”用以避孕)。上环原本是相对安全可靠的长效避孕措施,但在强制安装的情况下,由于政策僵硬、手术粗糙、卫生条件差等原因,上环严重损害了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


此外,最为计生部门所推崇的“长效措施”是结扎手术(指输卵管结扎手术),这种方式对计划生育管理来说基本上是一劳永逸的,但对于妇女的健康伤害却很大。


凡是“计划”外的孕妇,或者上环、结扎手术失败而导致怀孕的妇女,计生部门还会实施补救措施——主要是人流和引产。


对于是医疗条件差的地方,妇女避孕以及流产会引发后遗症和病症,例如妇科炎症、子宫癌症等,治疗这些疾病的费用也会成为家庭支出中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时,部分女性还因此受到歧视,承受来自丈夫的冷眼、社会的不公待遇,夫妻感情因此出现裂痕,影响了家庭和睦。


三、那些被流产掉的孩子,以女婴居多


其次是那些被流产的孩子,以女婴居多。我们来回顾一下计划生育实行三十年来的宣传标语。


1990年,福建泉州街头挂着的计划生育标语:严禁生育超计划的二胎和多胎。


1997年,中原农村的计划生育标语:“该流不流扒房牵牛”。“流”指超过生育指标必须做的“人工流产”。


1997年,中国北方农村计划生育标语:“该引不引株连六亲”(“引”指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者必须去做“人工引产”)。


2002年1月,河南乡村,民居墙上的计划生育标语:计划生育举报奖100-800元。


2005年6月4日,河南范县王楼乡一市场上的标语:严禁利用医学鉴定胎儿性别。


2007年8月4日,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乡拍摄到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生男不再生,生女间隔四年再生。”


2007年9月19日,广西环江县的标语:“不按时放环、结扎处500-1000元罚款。”


2009年3月22日,湖北襄樊,一街巷口悬挂的“严厉打击名人富人下岗职工超生行为”标语。


这些标语大都言语冷漠,单方面的要求公民服从指令,早期的标语口号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冷漠强硬,缺乏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思想。那些被计划生育强制流产掉的孩子,尤其是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地域,女婴被流产的比例更大,如今这项利好政策出土,对于这些未出世的孩子而言,这项福利也来得太迟。


四、适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


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已经在中国造成了数千万单身男性。野村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出生100个女婴,就有120个男婴出生。这一比例在全球居于最高水平。”“按照这一比例,当这些男婴到适婚年龄时,将有高达1/5的人无法找到新娘。”


全面放开二胎或使贫富差距问题复杂化


过去中国穷人生孩子是出于将孩子视为劳动资产,有更多的孩子意味着有更多的自然劳动力,可以去田里干活养家。而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务农的人越来越少,生孩子成为了一项负资产,对于穷人而言,养育二胎的经济压力更大,他们被迫选择生一个孩子,这意味着,穷人也将承担着成为“失独者”的风险。反之,富人则鲜有养育二胎压力。这样看来,全面放开二胎或许加剧了贫富阶层差距。


另一方面,若经济持续增速且中国的中产阶级逐渐强劲,政府的养老福利更加健全,二胎或许成为中产阶级家庭的常态,那么全面放开二胎或使得贫富差距缩小。但究竟是加剧还是缩小贫富差距,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观察来得到的答案。


结语:

想要寄GDP增速的希望于人口红利,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才能看到回报,前期,老龄化严重与生育率低的状况不会得到快速缓解,要弥补之前一胎制度欠下的债务才能慢慢释放二胎红利。媒体评论员李思辉称,“计划生育”本来就是当时发展环境下的一种不得已,现在既已时过境迁, “全面放开二胎”的意义就在于“”。


总而言之,“人力资本”是一项长期投资,它的回报率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加速递增,不仅能在短期内拉动投资和消费,最重要的是,因放开二胎而出生的这些年轻人,将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